*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9.09.19
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馮達旋今天在一場演講指出,主張台灣應發展「雙語島」,兩岸四地的教育應該合作;他並認為,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中,亞洲應與西方「心理脫鉤」,相信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崛起,能幫助全球經濟的改變。
龍應台基金會今天舉辦第三屆「思沙龍─繁星激勵營」,邀請馮達旋演講。他先舉諾貝爾文學獎的兩個亞洲得獎人為例,印度文學家泰戈爾1913年得獎的理由是,作品能反應西方的文化;2000年高行健得獎,理由則是其作品能開啟中國小說及戲劇的新紀元。在西方人眼中,從前亞洲人傑出不是你自己夠好,而是可以和西方人站在一起,現在則是因為你自己夠好。他因此認為,現在亞洲人必須找到自信,才能讓21世紀成為亞洲人的世紀。
談到這波全球金融風暴,馮達旋認為,和過去兩次石油危機不同的是,這次風暴發生時,中國與印度的經濟已經崛起,而且很可能幫助全球經濟改變
他表示,這次全球金融風暴我們應與西方「心理脫鉤」 (psychological decoupling),不是跟西方在經濟上或實質脫鉤,而是心理上脫勾,尤其是要跟美國心理脫鉤。假如亞洲對自己沒有信心,21世紀不可能是亞洲的世紀。
他更談到台灣在亞洲的地位,可以效法瑞士的「多語系」國家做法,瑞士人精通英、法、德、義語,吸引全球最大的研究中心及最好的工業實驗室都設在日內瓦。
長期旅居國外的馮達賢返台任教兩年,發現台灣人的英文不太行,他遺憾的說,假如台灣三、四十年前發展經濟時,能同時布局發展「雙語島」,今天的台灣就可以不把香港、新加坡放在眼裡。
他表示,台灣發展「雙語島」,不是要放棄自己的語言,台語、國語一定要講得好,但英語絕不能放棄。他認為單語國家的美國,也會面臨危機。他並分析,台灣在亞洲的競爭對手,主要有四個國家─日本、韓國、中國和越南。
■ 馮達旋勉學生追求學術的勇敢
*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9.09.19
21世紀大學的挑戰是什麼?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馮達旋上午表示,大學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不在拚排名,而在培養出能以新方法解決問題的學生,及能對人類有貢獻的人,大學應積極培養出這樣的人,才是一流的大學。
馮達旋先指出,亞洲人必須找到自信,讓21世紀成為亞洲人的世紀,亞洲的經濟已經崛起,而未來台灣的發展,教育也扮演關鍵角色。他不贊成台灣近年以數字來襯托教育發展,更直指國立台灣大學最嚴厲的挑戰,不在發表多少SCI文章,而是在21世紀不斷培養出對人類有影響的校友?
他並舉成大為例說,成大就要繼續培養出如朱經武、鄭崇華和龍應台一樣的傑出校友,才可成為一流大學。
他也勉勵大學生要有追求「學術的勇敢」,他舉波音公司第一位總工程師王助為例;王助他是中國人,被尊稱為「波音之父」,1955年至1965年曾在成大機械系教了十年。早年王助求學的年代,航空業仍未發展,他應該要去念機械工程,卻去讀「可能沒飯吃」的航空工程,反映出王助的學術勇敢是超人的。
因此,馮達旋提醒,今天的大學要思考,能否培養像王助這樣有學術勇敢的學生?這是今天辦大學第一個重要的任務,「沒有做到,就是失職」。
■ 新書被封殺 龍應台:很不幸
*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9.09.19
知名作家龍應台眾所矚目的新書《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遭到中國官方封殺消息。龍應台本人昨天就已得知此消息,她昨晚從香港打電給成大副校長馮達旋時,主動提及書被禁一事,只說了三個字:「很不幸」。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今天舉辦「思沙龍─繁星激勵營」,龍應台中午從香港返國,下午會出席研習活動。上午由成大副校長馮達旋和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發表兩場演說。
蔡明介親自推薦參加研習的大學生讀幾本歷史書,首先推薦龍台新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蔡明介說,自己一天就看完這本書,「很了、很悲傷」。
對於中國封殺《大江大海》,蔡明介認為跟中國辦60周年國慶有關,也跟歷史的「解釋權」有關,但他認為該書文學成分多於歷史成分,而且是一本「有血有肉」的好書,大部分都是寫個人的故事,但是格局視野很大,值得大家去看。
龍應台新書內容講述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至今的60年歷史,龍應台探訪多位走過戰亂年代的外省與本省老兵,希望「打開傷痛記憶的黑盒子」,撫平上一代的傷痛,她也呼籲兩岸領導人馬英九、胡錦濤,都應該為戰爭的殘酷,向走過戰火的人民道歉,「因為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紀念一將功成背後的萬骨枯。」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20天賣近10萬本
*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台北報導 2009.09.19
作家龍應台的新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出版之際,正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歡慶建國60周年之際,格外引發關注。昨天有香港媒體報導,此書已遭中共封殺,且無法從中國網站查詢任何相關訊息。
天下雜誌表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發行已近10萬本,已再版發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是龍應台醞釀十年、跑遍三大洋五大洲,耗時400天的作品。全書細訴1949年國共戰爭相關歷史,但以許多無名的小人物為主角,完全顛覆60年來兩岸以軍事史、政治史、國家領袖、宏大敘事為核心的敘述角度,讓讀者透過這本書,了解不一樣的1949。
事實上,龍應台原本打算以民國38年流離來台的200萬難民為主要研究對象,但她發現不可能不同時去了解1949年對在地的600萬人造成的衝擊,以及他們的情感痛處,因此,希望藉由藉由文學的溫熱,讓讀者重新體會60年前歷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