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02 21:21:37| 人氣3,922|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解歷史記憶黑盒(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前不對的,現在可以是對的:民主、宗教、理念、科學、言論、思維、方言、外語...
*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2日電 2009-09-02

作家龍應台今天發表新書「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以許多小人物為主角,對華人世界魔幻的數字「1949」,深入描述詮釋。她說,華人社會太多集體記憶的黑盒子,應打開予以溫柔治療。

龍應台說,她原打算以一九四九年流離來台的200萬難民為主要研究對象,但很快發現,她不可能不同時去瞭解一九四九年對台灣在地600萬人的衝擊與其情感痛處,結果受到震撼,也推翻她原來對「1949」的認知與假設。

她發現台灣不同族群心中藏著不同的記憶黑盒子,幾10年來從未對彼此打開過,因此,她醞釀10年,跑遍3大洋、5大洲蒐集第1手資料,帶著深情與謙卑寫書,閉關400天終於完成,盼能增進台灣內部團結。

龍應台說,這本書是集體成果,創作過程也有如獲神助。例如她透過友人向彭明敏索取照片,第2天彭就派人把他13、14歲國中時期照片送達,也沒問要如何利用;索取總統馬英九1歲時在香港的照片,總統也沒有問要做什麼就給照片。

新作訪談者,包括二戰新幾內亞拉包爾戰俘營倖存的游擊隊長李維恂、參與接收台灣的70軍成員林精武、12歲就成為「少年兵」的作家桑品載、加入國軍轉而成為中國解放軍的台東卑南族陳清山、親身經歷濟南城破的老太太盧雪芳、身為日軍俘虜營監視員而在戰後被判刑10年的柯景星等,也出席記者會見證歷史。

龍應台說,在中共即將慶祝建政60週年、也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60週年之際,她寫這本書,希望提醒某些人不要再有戰敗心理症候群,要面對、記憶60年來光榮的、值得尊敬的部分,跳脫歷史黨派權鬥,給曾經為國犧牲的人應得的、遲來的尊敬。


朱經武、林百里 見證一九四九大歷史
*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2日電 2009-09-02

作家龍應台新書「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裡面許多小人物,如今已變成大人物,包括物理學家朱經武、企業家林百里,今天下午都出席新書發表會,見證經歷過的1949年大時代的歷史。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經武、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都與他們同時代的芸芸眾生一樣,走過台海兩岸分裂的戰亂艱苦年代。

朱經武的父親朱甘亭在大時代中毅然從美國回中國從軍,和龍應台的軍人父親在戰亂流離中有一段傳奇的邂逅;林百里少年時在香港長大,離亂中,華人的抑鬱與白人的社會優越感造就他力爭上游的決心。

朱經武說,國共戰爭中,他的父親在廣州負責最後一批剩餘物資包括幾箱空軍後勤黃金撤退,結果吉普車經過天河機場時,裝黃金的箱子散落一地,被天河機場憲兵隊攔住,交涉仍不放行,父親只有空手離去,趕到船上與家人會合一起逃難。

50、60年後,朱經武與龍應台在一個場合聊起,才知龍應台的父親就是當年天河機場憲兵隊隊長龍槐生,龍應台立刻翻查父親自傳的日記,其中記載1949年5月曾阻攔劉姓首腦走私集團並拒絕受賄黃金500兩。

朱經武表示,龍應台的父親傳記所述黃金與他父親朱甘亭運送的黃金是兩件事,「龍應台父親搶朱經武父親幾箱黃金」的帳,看來無法算清楚,只有把它當成好作家寫故事留下的伏筆,好讓故事繼續向下走。

林百里說他1949年出生在上海,跟父親逃難到香港,看到白人的優越感,仍日夜擔心香港被中國拿回去,他得變成紅衛兵,後來聽父親的話,17歲到台灣,拿到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後,才覺得像一個國家的國民。

林百里後來唸國立臺灣大學,趕在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時期成功了事業,見證台灣經濟奇蹟的一部分,他說,今天大家擁有好的國家與民主,他對上一代的犧牲充滿感恩與敬意,也要努力為下一代建立美好的台灣。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上)
* 聯合報╱龍應台 2009.08.17

從1949年開始,帶著不同傷痛的一群人,在這個小島上共同生活了六十年。今年二月,聯副曾製作一系列《1949六十年:我們的時代》專輯,回顧那一頁悲愴的歷史。而華文世界極重要的一支筆,龍應台,在醞釀十年、耗時380天,行腳香港、長春、南京、瀋陽、馬祖、台東、屏東等地後,寫下了十五萬字《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希望引領讀者一同誠實、認真地重新梳理六十年前的這段歷史。聯副特刊精彩章節,回望這段流亡遷徙、生死離散的大時代。 (編者)

正確答案是C!

長達五十年沒見過中國軍隊的台灣人,擠在基隆碼頭上和台北的街頭。知道國軍會搭火車從基隆開往台北,很多人守在鐵路的兩旁。還有很多人,從南部很遠的地方跋涉而來,等待這歷史的一刻。

疲累不堪而且被台灣亞熱帶的濕熱烘得汗流浹背的七十軍,暈頭轉向地走下了小鮑布的坦克登陸艦,投降的日軍代表也被安排在碼頭上向勝利者的軍隊敬禮。勝利者卻氣急敗壞、自顧不暇。在貨物和輜重的磕磕絆絆、擠來撞去下,一團混亂上了火車,駛往台北。

台北比基隆還熱,街頭人山人海,人體的汗氣和體溫交揉,人堆擠成背貼著背的肉牆,在肉牆中,人們仍舊踮起腳尖、伸長了脖子張望;父母們讓孩童跨腿騎在自己肩上,熱切而緊張。

作家吳濁流的小說讓台灣少女「玉蘭」的眼睛,就這樣第一眼看見了「祖國」:

滿街滿巷都是擁擠的男女老幼,真個是萬眾歡騰,熱鬧異常。長官公署前面馬路兩邊,日人中學生、女學生及高等學校的學生們長長地排在那邊肅靜地站著。玉蘭看見這種情形心裡受了很大的感動,以前瞧不起人,口口聲聲譏笑著「支那兵,支那兵」神氣活現的這些人,現在竟變成這個樣子……

祖國的軍隊終於來了……隊伍連續的走了很久,每一位兵士都背上一把傘,玉蘭有點兒覺得詫異,但馬上抹去了這種感覺,她認為這是沒有看慣的緣故。有的挑著鐵鍋、食器或鋪蓋等。玉蘭在幼年時看見過台灣戲班換場所時的行列,剛好有那樣的感覺。她內心非常難受……(吳濁流,《波茨坦科長》)

大概在同樣一個時候,二十二歲的彭明敏也正從日本的海軍基地佐世保駛往基隆港,很可能搭的就是小鮑布那艘登陸艦。

戰前彭明敏在東京帝國大學讀政治學,不願意被日軍徵召上戰場,所以離開東京想到長崎去投靠兄長,卻在半途遭遇美軍轟炸,一顆炸彈在身邊炸開,他從此失去了一條手臂。日後成為台灣建國運動領袖之一的彭明敏在基隆港上岸,第一次接觸祖國,覺得不可思議:

一路上我們看到一群穿著襤褸制服的骯髒人們,可以看出他們並不是台灣人。我們的人力車伕以鄙視和厭惡的口吻說,那些就是中國兵,最近才用美軍船隻從大陸港口運送到基隆來……

中國人接收以後,一切都癱瘓了。公共設施逐漸停頓,新近由中國來的行政人員,既無能,又無比的腐敗,而以抓丁拉來的「國軍」,卻無異於竊賊,他們一下了船便立即成為一群流氓。這真是一幅黯淡的景象……

基隆火車站非常髒亂,擠滿了骯髒的中國兵,他們因為沒有較好的棲身處,便整夜都閒待在火車站。當火車開進來時,人們爭先恐後,擠上車廂。當人群向前瘋狂推擠的時候,有人將行李和小孩從窗戶丟進車裡,隨後大人也跟著兇猛地擠上去占位子。我們總算勉強找到座位,開始漫長而緩慢的行程。從破了的窗口吹入正月冷冽的寒風,座椅的絨布已被割破,而且明顯地可以看出,車廂已有好幾星期沒有清掃過了。這就是「中國的台灣」,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日本的台灣」。我們一生沒有看過這樣骯髒混亂的火車……(彭明敏〈自由的滋味〉)

如果彭明敏看見的七十軍可厭可惡,那麼楊逸舟眼中的七十軍,就是可笑可鄙的了:

有的用扁擔挑著兩個籠子,一個裝木炭、爐灶,一個裝米和枯萎的蔬菜。士兵們有的是十幾歲的少年兵,有的是步履老邁的老兵。大家都穿草鞋,有的只穿一只而一隻赤腳。跛腳的也有,瞎一眼的也有,皮膚病的也有,因為都穿著裝棉的綠色軍服,看起來像包著棉被走路似的,所以台灣人都叫他們為「棉被軍團」。背後插著雨傘,下雨時撐著雨傘行軍,隊伍東倒西歪,可謂天下奇景。(楊逸舟著,張良澤譯:《二‧二八民變》)

從寧波來到基隆的七十軍,就以這樣一個幾近卡通化、臉譜化的「經典」定型圖像,堂堂走進了台灣的當代史。六十多年之後,台灣一所私立高中的歷史考卷出現這樣一個考題:

台灣有一段時局的形勢描寫如下:……「第七十軍抵台上岸,竟是衣衫襤褸,軍紀渙散,草鞋、布鞋亂七八糟,且有手拿雨傘,背著鍋子,趕著豬子的,無奇不有。」

這是台灣歷史上哪個時期?

(A)日本治台時期

(B)國民政府時期

(C)行政長官公署時期

(D)省政府時期(海星中學考卷)

正確答案,當然是C。

海葬

1945年10月17日在基隆港上岸負責接收台灣的七十軍,在台灣的主流論述裡,已經被定型,它就是一個「流氓軍」、「叫化子軍」。

任何一個定了型、簡單化了的臉譜後面,都藏著拒絕被簡單化的東西。

我在想:當初來接收的七十軍,一定還有人活著,他們怎不說話呢?流氓軍、叫化子軍的後面,藏著的歷史脈絡究竟是什麼?他們從寧波突然被通知,跨江跨海三天內來到一個陌生的海島,踏上碼頭的那一刻,想的是什麼?

七十軍那樣襤褸不堪,後面難道竟沒有一個解釋?

我一定要找到一個七十軍的老兵。

這樣想的時候,國軍將領劉玉章的回憶錄,射進來一道光。

日本投降後,劉玉章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率領五十二軍參與越北的接收。按照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發布的命令,「在中國(滿州除外)、台灣及北緯16°以北的法屬印度支那境內之日本將領及所有陸、海、空及附屬部隊應向蔣介石元帥投降」,因此去接收越南北部的是中國國軍。

時間,幾乎與七十軍跨海接收台灣是同步的,五十二軍在接收越南之後,接到的命令是,立即搭艦艇從越南海防港出發,穿過台灣海峽,趕往秦皇島去接收東北。

和七十軍肩負同樣的任務,走過同樣的八年血戰、南奔北走,穿著同樣的國軍棉衣和磨得破底的鞋,同樣在橫空巨浪裡翻越險惡的台灣海峽,五十二軍的士兵,卻是以這樣的面貌出現在劉玉章的回憶錄裡:

船過台灣海峽時,風急浪大,官兵多數暈船,甚至有暈船致死者,乃由船上牧師祈禱,舉行海葬禮……

憶前在越南接收時,因戰爭影響,工廠關閉,無數工人失業,無以維生,曾有數百人投效本師。是以越南終年炎熱,人民從未受過嚴寒之苦。本師開往東北,時已入冬,禦寒服裝未備,又在日益寒冷之前進途中,致越籍兵士,凍死者竟達十數人之多,心中雖感不忍,亦只徒喚奈何。(劉玉章〈東北戡亂戰爭親歷記〉《傳記文學》第33卷第6期至第34卷第5期)

劉玉章充滿不忍的文字告訴我的是,啊,原來習慣在陸地上作戰的士兵,上了船大多數會暈船,而且暈船嚴重時,也許併發原有的疾病,是可以致死的;原來一個一個的士兵,各自來自東西南北,水土不服,嚴寒酷暑,都可能將他們折磨到死。

那些因橫跨台灣海峽而暈船致死而被「海葬」的士兵,不知家中親人如何得知他們最後的消息?在那樣的亂世裡,屍體丟到海裡去以後,會通知家人嗎?

草鞋

我終於找到了一個七十軍的老兵,在台北溫州街的巷子裡,就是林精武。所謂「老兵」,才剛滿十八歲,1945年一月才入伍,十月就已經飄洋過海成為接收台灣的七十軍的一員。

「在登陸艦上,你也暈船嗎?」我問。

他說,豈止暈船。

他們的七十軍107師從寧波上了美國登陸艦,他注意到,美國人的軍艦,連甲板都乾乾淨淨。甲板上有大桶大桶的咖啡,熱情的美國大兵請中國士兵免費用、儘量喝。

我瞪大眼睛看著林精武,心想,太神奇了,十八歲的林精武分明和十八歲來自密西根的小鮑布,在甲板上碰了面,一起喝了咖啡,在駛向福爾摩沙基隆港的一艘船上。

林精武看那「黑烏烏的怪物」,淺嘗了幾口,美兵大聲叫好。

兵艦在海上沉浮,七十軍的士兵開始翻天覆地嘔吐:

頭上腳下,足起頭落,鐵鏽的臭味自外而入,咖啡的苦甜由內而外,天翻地覆,船動神搖……吐到肝膽瀝盡猶不能止,吐得死去活來,滿臉金星,汙物吐落滿艙,還把人家潔淨的甲板弄得骯髒,惡臭,真是慘不忍睹。(林精武《烽火碎片》,林精武自印。頁9)

這個福建來的青年人,一面吐得肝腸寸斷,一面還恨自己吐,把美國人乾淨的甲板吐成滿地汙穢,他覺得「有辱軍人的榮譽,敗壞中華民國的國格」。

打了八年抗日戰爭的七十軍士兵,在軍艦上整個東歪西倒,暈成一團。林精武兩天兩夜一粒米沒吃,一滴水沒喝,肚子嘔空,頭眼暈眩,「我在想,這樣的部隊,還有能力打仗嗎?然後有人大叫:『前面有山』,快到了。」(林精武口述,龍應台專訪,2009年6月26日。台北師大路林精武家。)

擴音器大聲傳來命令:「基隆已經到了,準備登陸,為了防備日軍的反抗,各單位隨時準備作戰。」

全船的士兵動起來,暈船的人全身虛脫,背起背包和裝備,勉強行走,陸續下船,美軍在甲板上列隊送別。林精武邊走下碼頭,邊覺得慚愧:留給人家這麼髒的船艙,怎對得起人家!

基隆碼頭上,七十軍的士兵看見一堆小山一樣的雪白結晶鹽。福建海邊,白鹽也是這樣堆成山的。有人好奇地用手指一沾,湊到嘴裡嘗了一下,失聲大叫:「是白糖!」大陸見到的都是黑糖,這些士兵第一次見到白糖,驚奇萬分。一個班長拿了個臉盆,挖了一盆白糖過來,給每個暈頭轉向的士兵嘗嘗「台灣的味道」。

在基隆碼頭上,七十軍的士兵看見的,很意外,是成群成群的日本人,露宿在車站附近;日本僑民,在苦等遣返的船隻送他們回家鄉。

台長: 台北光點

Confucius
評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龍應台搶救了許多耆老的歷史證言,正是這本書的大貢獻。
二五五頁,龍應台問:「國軍為什麼輸給了共軍?」大哉問!問的好。陳清山答:「沒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援。」這個答案看似單薄,卻切入核心。可惜龍應台未能就此充分發揮,辜負書中已有的材料。
徵用農村人力物力,國軍、共軍、日軍都不能免。一八八頁,龍應台將三者的徵用相提並論:「歷史本來就要看是勝方還是敗方在寫,同樣一件事情兩個截然相反的解釋。」這段文字稍欠斟酌。

節錄自:http://www.wretch.cc/blog/t006kong/21564214
2009-12-04 20:01:40
台北光點
就小女子確知的是:黨太早實施裁軍計畫;美國方面對中共幻想過於不實際。在國軍將共黨逼迫到哈爾濱及東北中俄邊境時,馬歇爾的調停換來日後更慘重的傷亡。但美國的介入在於威脅終止美援,非中止而已。最後在無法兼顧之下,與蘇聯簽訂不具實效的友好條約,使蒙古地方公投而獨立,並使蘇聯拖延並武裝共黨,再授新戰法。往後幾次的圍城、會戰,對我個個擊破,使東北完全脫離政府掌控。原本戰爭對執政黨而言即是大扣分,卻因中共建政,使歷史變成是國共兩黨都想立即開戰。其實蔣總裁是避戰的堅決主張者,但匪諜部署開戰,繼因裁軍動搖軍心,被裁者因國家財源不足未充分安撫,多半因共黨所刻劃的願景(土改)而投奔共黨,直接幫助了共黨擴充軍源。後人檢討這段戰史,須知失去民心以前,尚有諸多因素影響。君子不可不查。
2009-12-06 14:44: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