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1 10:04:15| 人氣3,2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由GATT的歷史看WTO的困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道格拉斯·歐文/彼得羅斯·C.馬伕羅伊迪斯(第一財經日報)2008/08/04

  近日在日內瓦世界貿易組織總部召開的各國貿易官員會議,未能達成本可以有力推進杜哈回合談判趨於成功的初步協議,使得杜哈回合的前景,至少是近期前景變得很悲觀。這一次失敗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懷疑,作為一個貿易自由化論壇的WTO是否還有前途。儘管在談判的一些技術性方面還是獲得了重要進展,但在這一階段,想要完成杜哈回合的政治意志似乎仍付闕如。

  ■ 下一步會怎樣?為展望而回顧

  設想WTO未來的一種方法是考察它的過去。在我們新近出版的《關貿總協定的起源》一書中,兩位筆者同合著者艾倫·賽克斯一起,詳細研究了WTO的前身——關貿總協定(GATT)的起源。

  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與英美共同創始GATT,是為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目標,即扭轉1930年代各國對世界貿易不斷擴大限制和歧視的貿易政策。那些反貿易政策的興起,部分是由於各國試圖通過所謂「以鄰為壑」的政策,使自己免受大蕭條的傳染。事實證明,以阻礙進口來增加國內就業是一種徒勞,因為此國的進口就是彼國的出口。當時各國爭相保護本國產業和工人,其總和效應就是國際貿易的崩潰,這只會加劇世界經濟的困境,並在各國之間引起政治摩擦。

  GATT脫胎於美國和英國的政府官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有關討論。鑒於整個1930年代,國際貿易被保護主義生生扼殺,兩國官員感到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在全世界減少貿易壁壘,幫助世界貿易在戰後擴張。他們試圖通過創建一個自由貿易政策的規則框架,以之節制貿易限制政策的運用,促進貿易壁壘的削減,而為實現上述目標創造條件。

  最早意識到需要達成一個國際協議的人之一是詹姆斯·米德,他當時為英國政府工作,後來憑借關於貿易政策的研究獲得了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42年,米德起草了一份影響了英國政策制定者的「國際商貿同盟方案」,這份方案預示了後來GATT的許多要點。

  雖然就這個貿易協定所應當納入的最重要的一些基本原則,美、英政府觀點一致,但兩國在不少基本細節上存在分歧,這些都影響了GATT的面貌。美國堅決地反對貿易歧視,主張英國放棄對大英帝國成員的優待,而英國則要求美國大幅削減關稅——由於1930年通過的《霍利—斯穆特關稅法案》,當時美國的關稅遠高於英國。英國也說服美國謀求多邊貿易協議,而不是繼續在1934年《互惠貿易協定法案》的框架下推進其雙邊體制。

  當美、英兩國議定了一份可以作為談判基礎的文本之後,它們邀請了包括中華民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參與GATT的籌備和國際貿易組織憲章的起草。1947年4月到10月,在日內瓦萬國宮,來自23個國家的代表開會確立了戰後世界貿易體系的兩個關鍵支柱。

  它們議定了關貿總協定文本,創建了商貿政策的法律框架。

  日內瓦與會國簽署了數量眾多的削減進口關稅的雙邊協議,後來這種利益通過無條件最惠國條款延伸到了其他GATT的締約國。

  於是,劃時代的1947年會議為戰後商貿關係創造了一個持久的框架,在此框架內,政府施加的貿易壁壘可以得到約束,並逐漸收縮。半個世紀以來,國際貿易在這樣一個多邊合作體系下繁榮發展。

  ■ 歷史和當前的理論

  GATT的創始對當前的貿易協議理論有何啟示呢?這些理論認為,GATT的動力來自於:

  世界各國間普遍存在的貿易條件的外部性,

  各國政府試圖通過對外承諾來削弱國內利益集團,

  外交政策上的考慮。

  我們發現上述每一個理論都有一定依據,但「對外承諾」理論是最弱的一個。GATT的許多締約方堅決要求制定種種「自願不參與條款」和例外條款,以便針對經濟未來發展而保留國內政策靈活性。換言之,它們不想讓一個國際貿易協議過多地束縛了手腳。

  支持「貿易條件」理論的證據稍多一些。關稅的討價還價機制說明貿易條件方面的考慮是GATT的隱含宗旨之一。有關談判遵循「主要供應者」規則和對等性原則開展。以主要供應者和對等讓步為核心,說明該協議的確旨在消除不合作關稅對貿易額所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這是貿易條件理論的核心課題。

  雖然貿易條件方面的考慮不是GATT創始人的首要初衷,雖然它們也沒有對這一點做出明確表述,但貿易額(一個同貿易條件緊密相連概念)的的確確是它們的首要初衷,也有明確表述。而且它們的實際行動是和貿易條件觀點相一致的,即認為多邊關稅削減措施可以將重要的國際外部性之一內部化,效果比各國單邊制定其貿易政策來得好。

  雖然GATT的某些方面(例如對補貼的規管和反傾銷)對貿易條件理論提出了質疑,但是GATT的核心動機是瓦解1930年代累積起來的報復性貿易政策和其他保護主義措施。

  換言之,貿易條件這個視角在理解關稅談判上是有用的,但它無法幫助我們理解GATT的全部籌劃。

  ■ 外交政策理論

  有大量出自談判記錄的證據支持GATT起源的外交政策理論。1933~1944年的美國國務卿、貿易自由化在美國的旗手科德爾·赫爾,之所以支持更低的關稅、無歧視和貿易合作,更多的是為它們在促進世界和平上的政治效果,而不是為它們所能帶來的經濟益處。

  赫爾強調指出:「我從未遲疑,將來也絕不會遲疑地堅信,永久的和平與萬國的福利,同友好、公平、平等和國際貿易中可實現的最大限度的自由緊密相連。」

  關於戰後貿易合作,赫爾說:「世界貿易的復興是維持世界和平的一個基本要素。我的意思當然不是說,單有繁榮的國際商貿就足以保障和平的國際關係。但我的確想說,沒有繁榮的國際貿易,任何想要建立持久和平的努力都是一廂情願,將以失敗告終。」

  ■ 艱難的談判並不新鮮

  由於最近的多邊貿易談判遇到重重困難,各國貿易官員往往回想起從前貿易談判比較容易的時期——有時還頗帶幾分懷念。然而我們的研究清楚地證明,儘管1940年代是建構國際機構的黃金時期,創建GATT的談判仍然是極端艱苦的,還佈滿了陷阱、拖延和阻礙。建立一個國際貿易組織的雄心勃勃的計劃,最終也流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規模較小、篇幅較短而且存在許多弱點的商貿政策協議。然而GATT畢竟生存下來了,因為政策制定者和出口利益攸關方日益看到這種協調帶來的益處。

  ■ 結論

  可以說,美國和英國的代表所創造的這個文件,為之後的60年培育了貿易自由化,或許還為世界和平做出了貢獻。那麼現在,正是又一個關鍵時刻,需要政界領袖們回應世界所面臨的挑戰。當年的政界領袖們所創始的這個制度,幫助解決了他們所面臨的特定問題:過高的、歧視性的貿易壁壘在20世紀30年代窒息、束縛了世界貿易,它們可能繼續威脅戰後的貿易政策。考慮到戰後世界貿易擴張和收入增長的記錄,他們的成功也許超乎他們自己最大膽的想像。

  今天的問題則是,當前困擾世界貿易體系的問題,是不是緊迫到那種程度,足以激發當代政界領袖們起而回應我們所面臨的挑戰。

台長: 台北光點
人氣(3,2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涉外事務 |
此分類下一篇:駭客出擊 突破中國網軍封鎖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授意 南韓抗議!台灣被迫換下國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