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06 14:45:21| 人氣4,6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天主給台東「散者人」的希望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白冷會以極有遠見的視野和開放的態度在台東進行福傳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福傳與社會工作有驚人的建樹。一九五四年,紀守常神父(Rev. Giger Alfred)也將福音傳入蘭嶼。據達悟族人回憶,紀神父在祭獻彌撒領聖體時,無論對方是否為教友,他都欣然地將白色麵餅(象徵耶穌聖體)分給他們,在他眼裡,基督是屬於眾人的。他也參加達悟族的所有祭典,甚至順應當地文化而調整原本不容更改的天主教禮儀。

在台東語言的障礙亟需本地人協助,李懷仁神父(Fr. Ricklin Paul)曾記錄過這麼一段發生在四十多年前的小故事:

「龔(岱恩)神父騎著500㏄的摩托車載我到一個海防班哨停下來,我們用手電筒開始爬山,走了差不多二十分鐘到多良,那個時候沒有電,我們只能用蠟燭舉行彌撒(拉丁文),彌撒以後,教友團體的主席用排灣族話歡迎我,老師翻譯成國語,龔神父再翻譯成德文,我就高興地用德文回答了,龔神父又翻譯成中文,老師再翻譯成排灣族話,就這樣我感覺到未來傳福音的困難。」

 

於是,一九五八年郝道永神父(Fr. Friedrich Hort)創辦若瀚傳教學校,先後培訓出85位本地傳教員,結業後返回堂區服務,解決了外國傳教士傳教時的語言障礙,每位傳教士至少都會說台語、國語及至少一種原住民語言。林神父(Fr. Josef Lenherr)於一九六五年來台七個月,以民族音樂家的身分指導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人創作原住民聖歌,阿美族及排灣族也印行了自己族語的聖歌本,並幫助台灣信徒創作一部台語彌撒,其中的垂憐曲採集自一位三輪車司機所創作的曲調。貝惠德神父(Fr. Benz Titus)和聖經公會也合作翻譯了布農族聖經。一九六九年白冷會的人類學家畢少夫神父(Fr. Bischofberger Otto)在東河鄉研究阿美族宗教禮儀。一九七年白冷會的社會學家顧浩定神父Fr. Grichting Wolfgang)與在鹿野堂區從事牧靈工作的葛士義神父(Fr. Gassner Igo),一同研究閩南人社會宗教信仰,出版了<The Value System in Taiwan 1970>專書。

 

右二下為紀守常神父與頭戴銀盔的蘭嶼人親暱的問候(攝於白冷會圖書室)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亞特蘭提斯的追夢人
人氣(4,6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台東聖母醫院 |
此分類下一篇:天主給台東「散者人」的希望3
此分類上一篇:天主給台東「散者人」的希望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