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31 05:32:57| 人氣2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捕文登P政教篇】請快回到「狀況內」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libertytimes 160805

社論:頭髮交給學生自己管理吧!

「護髮戰爭」,是很多人都有的成長經驗。執行髮禁者,總認為學生的頭髮愈短愈好管理;反對髮禁者,堅持頭髮長在我頭上,別人不要多管閒事。

台灣的「護髮戰爭」,從威權時代打到民主時代,從國民黨執政打到民進黨執政,已經破了「三十年戰爭」的紀錄,將來會不會變成「百年戰爭」,誰也不知道。

頭髮為什麼要管?其中的學問挺大的。清兵入關的薙髮令,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可見,髮禁源遠流長。目前的「護髮戰爭」,當然不是源自多爾袞的傑作,雖然兩者的精神一脈相傳。

台灣髮禁,乃黨國體制產物。崇尚法西斯主義的國民黨,跟其他的獨裁政權一樣,企圖統一頭皮下的思想,把人民變成皇天順民。妙的是,他們相信,只要把頭髮嚴格管理,一如部隊,就可以箝制人民的思想。

其他的獨裁者怎麼個搞法,我們懶得去考究。但國民黨的搞法,就不只是髮禁這麼簡單而已。除了髮禁、制服、大盤帽等,國民黨還給學生餵食不少思想上的搖頭丸。多管齊下的結果,台灣人民到現在還未完全擺脫黨國遺毒。

那些搖頭丸包括:培養台灣人民虛幻世界觀的中國歷史,扭曲台灣人民國家空間認知的中國地理,把兩蔣塑造成堯舜禹湯接班人的三民主義,灌輸台灣人民中國情懷的文言文。總之,配套措施,應有盡有。

說來奇怪,所謂的髮禁,約二十年前就廢除了,日前杜正勝部長重申舊令,許多學校依然故我,還拿學校本位發展空間當擋箭牌。同樣在校園,師長可以愛美,學生不能愛美,說得通嗎?校方與學生,為了頭髮僵持不下,符合教育的宗旨嗎?

沒有髮禁,學生一定會作怪嗎?學生會沒有學生的樣子嗎?這得看什麼叫作怪、什麼叫學生的樣子。所謂創意,本來就是怪怪的。民主化時代,全球化時代,作怪或學生樣子的標準,還要跟古早時候同一標準,豈不更荒誕?

我們寧可相信,希望保留髮禁者,其動機也是為了學生好,正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愛護學生,如果以一廂情願強加於人,往往愛之適足以害之。如果因此造成學生不信任師長,甚而群起反抗師長,反而成了「反教育」了。這是大人應該想一想的地方。

話說回來,要求別人不要管,自己就要負責任。莘莘學子一定要弄清楚,「護髮戰爭」的最終目的,不單是要解放頭皮上的東西,更要解放頭皮下的東西。如果學生在「護髮戰爭」的過程中,表現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熟度,想必會更容易說服大家:髮禁其實是多此一舉。

校園的民主化,是教育改革的議題之一。大家都知道,學生是校園的主體。既然如此,學生所欲,就應該受到重視。教師應從自己爭取自主權的經驗,體會學生對「服裝自治」、「頭髮自治」的渴望。大家都當過學生,很清楚學生最討厭的,就是大人什麼都要管,權威壓倒一切。

大江東流擋不住,髮禁是撐不下去的。民主改革都須經過陣痛期,很多亂象,麻疹出過就正常了。頭髮的事,讓學生早點學習自我管理,才是正途。擔心學生作怪者,不妨發揮實驗精神,先徹底廢除髮禁,靜觀後效,即使出了亂,也先讓學生自我校正,不要老是對成長中的孩子投以懷疑的眼光。

◎延伸閱讀:
復辟意識作祟:解除髮禁北市帶頭反對◎陳宗逸
(新台灣第491期 2005/8/18)
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491&bulletinid=22539


--------------------
http://211.23.10.83/news.asp?News_no=5195&News_class_no=07&Up_date=2005/08/31

「台灣區」、「台灣地區」和「台閩地區」!◎女兒吉 2005-8-31

 從基隆開車南下高速公路往台北走,我進入了第一個隧道,一個斗大的標語寫著:「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醒目得我不得不去看它!回到辦公室收到主計處定期寄來的信,是一封標題寫著「94年7月台灣地區物價變動概況」;打開成立不久的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每個月編印的刊物,在該刊物之編輯概要的第一行就是:「統計區域:以台閩地區為限」。

 我心想,所有的資料統計若不來自台灣本地,難道是還有「國內」的「蒙古地區」的資料給遺漏了嗎?這篇物價變動概況文中,提及了主要國家物價變動概況,內文指出:「各國CPI方面,94年1-6月美國漲3.0%(93年漲2.7%)‧‧‧香港漲0.6%(93年跌0.4%),﹃中國大陸﹄漲2.3%(93年漲3.9%),南韓漲3.1%(93年漲3.6%),﹃我國﹄1-7月漲1.9%(93年漲1.6%)。」你看,來自行政院官方的文件,就是不甘願,正名中國大陸為中國,就是捨不得,稱呼我國為台灣;這使我想起了民進黨在體制外時,批判舊政府莫不用心盡力,才喚起了人民的支持得以走向改革;但民進黨的菁英進入中央政府執政後,整個政府卻從此失去了改革的動力,這也使得體制內許多弊端缺乏管理,依舊被懸放一邊;尚未有結論的會議內容,不知開會內部何方神聖的配合,會未結束卻早已大剌剌地在電子媒體每整點播放討論和謾罵。

 因為這些台灣後面加諸的字,使我有個清晰的想法映入我的心中:台灣,其實根本不是一個國家!在這些統計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在寫這些統計數字的公務人員,可以感受到在他們的想法中,這裡是中國台灣,對岸是中國大陸,另外,應該還要有個中國蒙古,這三個地區合起來,就是一個神聖的秋海棠中國!在母親台灣的土地上,所蘊育的這麼一群人,沒有建國護土的本事與決心,有的是延續著一個莫名外來的朝代,從北京人、山頂洞人、夏商周到元明清,得以在中國國民黨敗退來台灣強占土地後,接下這個最偉大「民主」的「中華民國」,心中念念不忘、最感動的就是自己是純種的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

 回顧真實的史書,一九二零年代的台灣,在日本的高壓殖民統治之下,台灣人民已有了自己當家做主的志氣,積極組織政黨、讀報社和向日本政府不斷抗議,要求尊重台灣人民參與國家事務的權利;而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的台灣,在號稱不是「外來政權」的中國國民黨白色恐怖統治38年之下,台灣人民對於公共事務冷淡至極、噤若寒蟬,只顧著自己吃飽飯、開好車、住雅房。哀哉!念萬卷書所為何來?當政者和台灣人民若仍依循漢民族的思維,跳不出「一人當道,雞犬升天」、「光宗耀祖」或是「家天下」等觀念的話,那麼距離我們心中要建立民主、公義的國家之路,還好長,好長吧!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ug/29/today-o6.htm

libertytimes 290805

《金恆煒專欄》馬英九蓋不住外來馬腳

為了競逐二○○八年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事實擺兩旁,論述放中間」,拋出蔣渭水、「一瓶酒」之後,又有新詮釋。他說,國民黨「黨員有百分之七十是本省人,與台灣的關係遠過民進黨,民進黨成立比較晚,但國民黨從一八九七年開始有黨員在台灣」云云,以此得出:「我們不是外人,我們一開始就是台灣的一部分」。然而,因此就能證成「國民黨是本土政黨」?剛好相反。馬英九自己製作的本土拼貼,卻更說明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民進黨成立比較晚,不正是因為國民黨用「黨禁」來禁囿?雷震、李萬居組「新黨」,最後以「鐵窗」收場。馬英九是患了「老年痴呆症」,還是總統夢迷了心竅?

外來政權就是「殖民政權」,國民黨的殖民政策一貫用「黨國」模子去鑄造或改造台灣人,「全國皆黨」之下,「百分之七十」的「本省人」被迫在頭上烙下國民黨的黨記,當然也有人因此「內化」成與法農(Frantz Fanon)筆下的「黑皮膚與白面具」一樣心態。

那麼,剖析「百分之七十的本省人」的國民黨的權力結構,才能真正挖掘其外來政權的真相。蔣介石四九年帶著軍隊到台灣來,遂行「一人獨裁、一黨專政」,全面且絕對壟斷所有權力,國家權力機制完全掌控在少數的「外省族群」之手,憑藉「戒嚴法」再使出「白色恐怖」宰制絕對多數的「本省人」。

我們用「數字」以及「事實」來說話。先看政府的組成。從一九五○年到六○年四任的內閣中,外省籍閣員是一○○%,六二年之後,本省籍人士進入內閣的只有兩位,到一九八四年還是外省人主控內閣。行政院如此,三個國會尤然。立委中外省人佔七十八%,而人口數佔八十%以上的本省人只拿到二十%的席次。立院是「萬年」,國大與監院也沒有二致。再看看中國國民黨權力核心,到七○年代外省人高居八十五%,一直到八○年代基本上也沒有改變。蔣經國去世,李登輝以副總統接替總統,國民黨內的爭議是,李登輝可以繼位總統〔憲法如此規定〕,但不可以出任黨主席,這一鬥爭,大家耳熟能詳。重點在「黨國」體制下,「黨」才是核心,黨機器不可落入本省人手中,即使當年如陶百川這樣所謂「開明派」的外省人,也抱持這種心態。看看今天,馬英九與王金平之爭,馬大贏,王大敗,何嘗不是黨國餘緒作祟?

「國軍」(國民黨之軍,帽徽是黨徽,唱的是「黃埔」黨歌…)、警察更不必說。在軍警高層,外省人各佔九十五%及九十二.七%,將官中外省人高達九十八.七%,即使逐漸下降,也有九十二.六%、八十四.一%;無論將官、校官、尉官都是外省人天下。

媒體亦然。政黨輪替後的二○○一年,《聯合報》社外省人與本省人之比是八十比二十,《中國時報》是六十五.六比三十四.四,戒嚴時期比例懸殊可知。兩大報的老闆在蔣家時代爭相競逐中常委,一切以「黨國」利益為先。《聯合報》七○年代一度經營不善,尋求王永慶的財務支援,錢下去了,蔣經國硬生生阻斷王介入媒體,因為台灣人可以做生意,不可染指「黨國喉舌」,王永慶只好認賠退出。只此一例,就看出「外省人」的厲害。

也就是說「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不可落入本省人手中,「本省人」只配當「被統治者」,「外省人」絕對居「統治階層」。比如,重榮民權益輕農工,照顧的不是「外省族群」是什麼?再以「教育權」為例,經濟學者駱明慶根據戶口普查資料看出「前教改」的大學入學管制時期,外省男性進入大學的機會是同年齡本省男性的二倍到三倍,台大的差距更大;連入學機會都有省籍差距,何況其他。教育如此,語言文化更是「外省化」或「中國化」,刻意且粗暴打壓「本土」語言。最近的「台客」之爭,就是後遺症。

中國國民黨是不是「外來政黨」?放在台灣五十年殖民史中,就無所遁逃了。援引南非大主教圖圖的話說,「我們不能輕描淡寫的說過去就過去,因為不會輕易過去」。圖圖大主教恐怕不知道還有馬英九這樣的人,會粉飾「外來」的「過去」!

台長: drops
人氣(2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