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06 13:29:33| 人氣1,81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俑」是什麼意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俑,是古代用來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質做成人的形象。

  奴隸制時代,流行以活人殉葬。後來,社會進步了,便改用人的代替物,於是,出現了俑。以俑殉葬是用人殉葬的進化。孔子認為,孝道是為人的根本。對死去的親人作出精神的和物質的奉獻,不是為了讓死者像活人一樣去受用,而是作為一種禮儀。



  從東周開始,墓葬漸漸流行起來,秦漢至隋唐最為盛行。俑的形像是對當時各種人物的摹仿,如奴僕、舞樂、士兵、儀仗等,在俑的旁邊常常附有鞍馬、車輛、庖廚用具和家畜等。秦始皇兵馬俑是俑的第一個高峰。漢俑沒有秦俑那樣大的體量和規模,但數量大、分佈廣、內容豐富、材質多樣,從而展現了一個俑的繽紛世界。

  漢代人物俑富於材質美。形象生動活潑,改變了秦俑那種模型化和動態比較僵硬的缺點。陶俑有男有女,有坐有立,有唱有舞,有庖廚俑、背孩子俑,穿短衣或打赤膊的,還有大腹便便的擊鼓說書俑。

不同地區的俑,有不同的藝術風格和情趣。關中一帶的女俑,態度變化小,顯得文靜、典雅,俑的製作也很精細。有些陶俑在表現主僕關係上很微妙,那些僕從顯得俯首貼耳。四川地區的俑,動態大,造型生動,形象朦朧,形式多樣,幽默感強。尤其是樂舞百戲俑,形體較小,姿態傳神,舞姿優美,是古代雕塑藝術中的精品。漢代中晚期的車馬俑也很有特點:造型拙樸,氣宇軒昂,如甘肅武威的木製車馬俑,簡括而有情趣。車馬俑進入墓葬,可能表現了墓主人對過去征戰生活的懷戀以及對生前豪華生活的炫耀。

  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披鎧掛甲的騎兵俑,手執旗、戟等列隊的武士俑、文吏俑等。北魏元邵墓有兩件「胡人俑」,一個是高鼻深目、曲發濃髯的老人,另一個是蹲地抱頭枕膝小睡的兒童,頭髮鬆散捲曲,裝束簡陋,令人可憐。魏晉時期,隨著佛教藝術的傳入,使外域的式樣、技術及工匠藝術也流入東土。這時期除陶俑外,還出現了青瓷俑和白瓷俑。

  唐代出現了三彩俑。俑也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大唐盛世,俑也進入輝煌的時期。除鎮墓俑、車馬出行儀衛俑外,還有家內奴婢樂隊俑。女俑的數量很大,也頗具特色,並突出地體現了唐人的審美趣味。盛唐時期的女俑,面相圓如滿月,眉細如柳,鳳目櫻唇,額貼花鈿,髮髻的式樣很多,體態豐腴,上衣窄,袒露胸部,披帛搭於肩上,長裙曳地,神情端莊,給人以安閒舒適的感覺。最令人注目的是樂舞俑,從婀娜多姿的舞蹈中,使人聯想到輝煌的唐宮樂舞,呈現一派歌舞升平的大唐帝國的繁榮景象。



  唐俑也如大唐帝國一樣,從光芒四射、色彩繽紛的興盛期之後漸漸衰退。宋代之後,以俑殉葬的習俗衰落而絕滅。俑,永遠地成了歷史的遺存。

台長: lali
人氣(1,81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其他 |
此分類下一篇:馬車通過的阿爾吊橋
此分類上一篇:伏羲

春藥
很讚的分享~~~
2020-02-22 11:39: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