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19 13:55:07| 人氣370| 回應0 | 上一篇

孔子與荀子的勸學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             詮釋生命多重選擇之必然

  生命中有很多東西,並不是全都可以渾然天成的,必有待吾人後天一一去填補,而這填補的工夫,當然是舍學習其誰,舍思考其誰。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即指此也。

吾人自幼從啟蒙始,便透過學習與思考的雙重功夫,邁步向前於學問之道上,繼之以日積月累,智慧學養必定會雙雙有所得;荀子曰:「吾嘗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他對學思之比例,雖與孔子有所不同,但,提及二者,也可探究出其相互之必然性了。

  另外孔子又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透過了學習這歷程,確實是可以逐日圓滿我們的生命,產生相關之光耀;另荀子曰:「學不可以已」,倒也是與孔子之言,頗有相互輝映之趣味。可見古人筆下的字字珠璣,確實值得我們去細嚼並予以對照,再生出最寶貴的智慧資產,一生受用無窮。

   於是當你讀到荀子《勸學篇》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之際,掩上書卷,也會思維外物之助力,在做事時,所可以扮演的重要輔助角色。

    那麼你我也許會想起:人生中之所謂「有所為」,又所謂之「有所不為」,那為與不為的捏拿之際,如果可加上所處之制高點,則可在較他人立足更高之處,透過登高望遠之便,而產出最佳之跨距抉擇地位,走向成功。

    仔細想來,荀子所言之登高、順風、輿馬、舟楫等全都是外物,而透過人的假借,便能轉化成內一,爆發出再生力量來,而其所產生出的必然性,就是想像不到的相乘最佳結果了。

  於是回過頭來,我們將可發現:世間有很多的事事物物,皆須藉由外力之協助,才可以更進一步地生出光華,轉而燦爛耀眼;於是可以想見的,一旦人有了使命感,並令此感覺發揚成再生動力,推腳步向前,一切都將有所不同。

    亦即是說,如果人人要我成為君子,我有受到重視的感覺,自自然然被拱得生命有了相關方向之追尋的目標,這時為達成這個理想,便會拼命努力向前,而若可藉外界之助力,此時此刻,便更形重要了起來。因為凡事有了助力,就會如虎添翼般,收見助益功效之餘,享受到擁有成功之鑰,順利又快速地通往完成理想的境界,此時那些助力,立刻成了在達到理想之途的沿路資助之大功臣,也是追尋學養途中,決不能少的奮鬥營養劑呢!

二、            尋找助力追尋創新

  當然人們最想追問的就是:那些助力到底藏身何處,又它可從何而來?大約你也像我一樣,急於找尋出相關答案來吧?其實很簡單,答案就是下工夫去知識寶庫中學習。

    沒錯的,想要一己之思維敏捷,反應快速,並不太難,那股力量常是伴隨著努力學習之後,便可產生的效果展現,唯有透過了相關學習,自然產生了學問基礎之上的建築架構能力,有了此能力,當別人得慢慢去思考的事,交到你手上,都可被一眼看穿真相;當別人覺得麻煩繞手的事,你能一下子理順得井井有條;當別人千思萬想也想不到的景況,你早已考慮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之境界。把那些智慧一一應用到生活上來,成功當然非你莫屬。

    事實上,學習所可以累積下來的資產,既可以是智慧,也可以是寶貴的經驗,有了那些加持,頭腦必靈光無疑,辦法點子也必是時時叢生,世上看似困難的問題,都迎刃而解,那正是思路決定出路。

   三、世間唯美之追求

  藝術家說:「世界隨時都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那雙生活上的眼睛,所指的正是吾人應該有待追尋奠基的大學問。

  有關於學習,在荀子《勸學篇》一文中,我們可以看見作者曾舉出的若干例證,供來說明學習紮根之重要性,是很有趣味,且值得再三玩味及去思考的方向,或者以我可取來供作參考運用以廣增概念?故不揣翦陋,取之於下。

四、            相關生命高度提升的例證參考

  其一為南方的蒙鳩鳥,牠用自己的毛髮編成了精緻又溫暖的窩巢,照理應該可以高枕無憂,快樂地生活了。但結果呢?卻是很不幸的,卵破子死。其因為何?非窩巢建構不美,乃因其將製造完美的家,綁繫在脆弱的葦苕枝上,一旦大風吹時,就會導致苕折窩覆,此時蒙鳩鳥家園,便形不保了,仔細思維,這是生命的踏實厚度不夠,這是生命的根基建築不穩,一旦外在環境稍有變化,安全必然堪慮。以蒙鳩鳥一事為師,你我可以學到了的是什麼?

  其二為西方一種名叫射干的樹木,它的樹身莖長僅只四寸而已,但因為它生長的地方,在高山之頂端,所居處的環境是面臨百仞深淵,因其立足之高點,造就出了它高出眾人之姿,身處高地,形成了登高遠眺的地位,值此地位,所能見者必然既深且遠,無庸置疑。那麼它本身四寸之長,當然仍是短的,但就大環境而言,本身的短小,此時此際又算什麼?以高山為墊腳,當然它也就不會予人短矮之感了。以射干為師,你我可以學到了的是什麼?

  其三為蓬草,蓬草之所以有此名,乃因其草狀貌亂亂蓬蓬的東倒西歪,因以得名。試將其植於麻桿之中,則可不需任何植物扶助功夫,就可被麻影響,而不得不呈直立之姿。想想看,不正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於交友鄰伴選擇之重要,此例倒不啻是為一口警鐘。古人有云:「行要好伴,住要好鄰」,指的正是此也,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裡,你我可以學到了的又是什麼?

  五、結語

  荀子言及「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所表徵出來的思維,即是:環境影響人的狀況是既深又遠,無遠弗屆的,在那些故事中,你我可以學到的是什麼,也就不言可喻呃。

  這使我們想到:道理之所以成為道理,其實都是有軌跡可依循的,一路走去,學說儘管可以不同,但正理之途,卻一定是「人言言殊,其理則一。」而不容置疑。

    難怪荀子曰:「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此言所提醒人的,是人與人之間,會因受到相互的影響,而生出極大之改變力量,稍有一個不留神,被外物染化的機率,銳不可擋,擇鄰居處,又怎可不慎?

    目前的學校教育,未來之社會教育,能本此學習初衷,必可有所收成。誠如荀子言:「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世間一切的積攢,皆在不斷不輟中,始可求得。「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即指此亦即驗證此也。

    今日的我們,身處在一個多元文化社會中,一定要追隨永恆學習的腳步前行,才可跟得上時代;在學習的過程中,慎選學習環境與對象,好好去努力,始可有成。「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之觀念,已然不可或缺。也許我們做不到荀子「始乎為士, 終乎為聖人」的儒家思想之最高境界,但是,只要尊重其「學不可以已」的精神,一直戮力向前走,相信離終點的距離,必將不遠矣!

 

台長: 李亞南
人氣(3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