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11 15:07:13| 人氣18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不想識字及其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楔子
生命中有很多東西,原本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我們沒有去用眼凝視、沒有去好好思索、沒有去認真探討、也沒有用一顆細密的心去設法關愛它。於是,悄悄地,它走了,不再為你我駐足而已。
有了想法該怎麼樣去面對呢?
用一枝筆留上來,只要如此,它就一定會為你而存在。
哲人說:我思故我在。
這真的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我不想識字

蘇東坡說「人生識字憂患始」。
很奇妙的是我最近也常有一種類似的想法,冥冥中在腦海裡翻滾。那想法竟是:如果可以再回到從前,讓生命一切重演,我希望自己是個不認識字的人。
於是我思索:這是不是和年輕的時候,曾讀戴世名的《記老農夫說》一文有關呢?
這篇文章描述的內容就是作者嚮往目不識丁的情境,作者用文字描述:頃余讀書山間,西鄰有農夫,年老矣,猶治田事甚勤;暇則休乎樹下而臥焉,余嘗視之,樸且鄙,然其意有以自得者。一日,余謂之曰:「汝勞苦田間,手足胼胝,顧不識一有所樂於此乎?」
仔細去想,作者文中隱然似乎已有一種潛在欣羨老農的意味出現。初讀乍見之際,也許任誰也會認為此述不可能是真的,因為一個粗鄙的農人,又有何好被讀書士人羨慕的地方呢?
果然,農夫本人也頗質疑且認為突兀地回答作者曰:「否也;然吾平生意不知所謂憂戚。吾儕小人,生闢壤,未嘗見世事,忽忽已老,筋骨之勞,與夫風雨暴露之苦,無歲無之;吾豈有樂哉?」三言兩語,明明白白道出的,自然盡是疑惑與不解。
其實在作者潛意識中,儼然也透露出一個訊息,那就是:嚴格說起來,人類識字基本上是一種困難,它必須透過一連串的學習和記憶,才有辦法做到,故其雖也是一種廣博,但相對的,又何嘗不是一種繁複?由於識字是閱讀的基本必須配備,而透過文字的閱讀,你我確實可以自由自在又快速地,知道極多的訊息,所以多數的人,只要有機會仍想識字,到底知識有無遠弗屆的魅力與誘惑,是世間任你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它會時時吸引人們的腳步,情不自禁地向它靠攏,繼而取其金華享其盛宴,於是此時的我們,又可能會回過頭來,恨自己所擁有的太淺薄與貧乏,遂導致出現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嗟嘆,仔細想想:這心境不是你我內心深處常見的矛盾,又是什麼呢?不錯,那正是人類共通的感觸呵!
人就在如此矛盾的情懷之中,反反覆覆地向前遊走,不知不覺的,我們的一雙腳,又走向書架方向去了,又用多情的雙手掀動那些書頁去了,那些心愛的文字及他人的心血結晶,進入眼簾,令我們又歡欣於字裡行間了,那時感到精神為之ㄧ振,精神為之滿足而飽實。再不會希冀自己是白丁,反而渴望成為學界鴻儒了!
於是我想問的是:哦!世上為何有愛戀兩字詞彙存在?是它讓人心中有情,並讓人在其間為之翻滾、為之眷戀、甚至為之所苦,難怪有人忍不住會再三的追問: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書成痴,有時也會予人肝腸寸斷呢!
這大約也就是之所以就算某些時候,分明有些想拋開丟下的情緒產生,但最後很快的,又讓人在想拋想丟之際,再回過頭去,又重新不捨地把它撿拾了回來。
哦!幸好我是識字的想法風起雲湧,於是又自我慶幸了起來,並為之傾倒。
去看書吧!你對自己說,我也如是地對自己說。



琵琶女是誰

「琵琶女到底是誰?」哇!終於聽到這問題被甩出來的訊息啦!這也是我想和大家一起詳細探討部份,於是在這幾節課裡,一直在課堂中,等待它的出線。
琵琶女到底是誰?問的真好,其實就算你沒有開口,我也會伺機找你們問問相關的感想。談此問題之前,先回味一下白居易所寫的《琵琶行并序》吧!那是一篇夾帶序文的樂府詩,它是明顯的順序夾倒序的一篇作品。
《琵琶行并序》ㄧ文是作者在唐憲宗元和十年,因受政敵讒言之害而由當時的京都長安,被貶任江州司馬,翌年時,所寫出的作品。前段是序文的部份,內容概敘詩作源起及作者創作當時之心境;後段則為琵琶行詩之內文,先記因琵琶女如泣如訴、聲聲傳情的京都琵琶聲吸引,兼以追想過去自己曾有過的光鮮,感嘆今日顯得悽涼的遭逢,無巧不巧的謀合出了作者一己的政治遭逢,二者人生之際遇,本是殊途,卻又何其巧妙的是殊途同歸,正可應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同病相憐,作者有感而發,遂提筆譜出《琵琶行》一歌,凡八十八句,共六百一十六言。
如果透過文章的表層,我們仔細去用心閱讀其本質,會發現那些被作者所表達的,也許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單純,那字裡行間逐字逐句,要告訴人們的,其實也許另有其他的方向與目的,只是你一個閃神,就會疏忽,就會沒看見而已,或者因為功力不夠,也有可能視而不見根本看不出所以然來來!
另外如果你用的是狹隘的角度去瞻望,也是看不出任何與眾不同的地方來的,勉強看出,也只是那外表似真也不全然是真,似假也不全然是假的浮光掠影,只是些表象而已,絕對看不到其隱藏在深層內裡的思想。於是你要學習的就該是找出透過事物現象的咀嚼和體味,設法去探聞其本質之所在,也就是一切之本然追尋,找到內李蘊涵的精隨。有此觀點之確立,你將發現原來在文字的書寫之際,有些表述呈現的是客觀,有些表述則是主觀。
在這些作者蓄意安排的主觀與客觀文字交互行進之中,經過閱讀人的細思量,去再三又反覆的去透視,才有可能找到文章裡,真正的精華與精隨,與作者寄情他物底層最真實的涵義,這也就是細細的思維功夫,有了這重功夫的投注,它的原貌將有了一一跳脫於目前的美好契機,而原創者的本意呈現之際,才有可能對文章本意,收見一目了然之效。
其實每一位創作者從事創作工作的初始,再心底都有一個企望,那企望正是渴求讀者能夠成為是自己的知音,但世上知音本難求,所以在藝術表徵之下所誕生的篇章,當然也有其不易深入堂奧的一面。固深為讀者的我們,必須練就有多面向揣想的功力,才有找到進入真正桃花源門票機會的本錢,去做進一步內里深層的探討。
所以說起閱讀其實也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你可用平常心看它,也可用學裡研究的嚴肅面去接觸它,那時你將發現,它也是有點線面甚至立體等各種層次上的分野的。看一篇文章草草讀過,當然是一種讀法,但那只是普通平面式的,吾人有看而已,看過之後就如春風拂面,吹過就不見了蹤影,也如船過水無痕;但是深層的去讀時,你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出現,那會自然而然的去生出一種誘發力量,驅使你發覺也挖掘的心來,有了那份心思,去探問作者的內心世界到底在抒發些什麼,去探問它要透過文句創作表達的理念又為何時,就會再在其間抽絲剝繭地,又尋出另外其他的趣味來,那種苦中作樂的工夫,才是導引出真樂感覺的引子,油然而生,沛乎塞蒼冥的寬闊思維,那真的是非得要立體閱讀功夫的出現,才能克竟全功。
有此理念,我們來讀《琵琶行》一文時,就會有另一種感受了,於是我想問你:其實這篇文章裡,白居易真的只是單純的在描述琵琶女這個人的一生嗎?經此提醒,你儼然已經開始合理的去懷疑了,然後你在多讀了幾次內文之後,忽然發現琵琶女竟有幾分眼熟的情緒被你的目光凝聚了起來,那是一種相當熟悉的似曾相似,她的人生在作者那隻筆的安排之下,是亦步亦趨地由高峰緩步下滑,是由得意走向失意,是由少年走向老年,也是由光輝燦爛走向窮途末路,其中帶著有幾分無奈,有幾分滄桑,而那樣的人生,不正也是五何我們所熟悉的白居易他自己的人生寫照的模式版本?對呀!很類似呀!簡直一模一樣呢!難怪有人說:「文章中多多少少會有寫作者本人的影子存在。」
這也正是白居易心頭的憂慮吧!但另一方面,這又何嘗不正是白居易心頭的企求呢?他一方面是深怕人看出自己的心思樣貌來,但另一方面又怕別人看不出自己的樣貌來。於是他一直在努一撇清甚或區隔出自己和琵琶女之間的聯繫關係,依稀彷彿,他也怕其他人會強迫地押著自己,明明白白的硬是叫去對號入座,他只想表述內心的無奈與悲哀,使人明白而已;但另一方面又害怕且擔心的是,萬一別人一眼真的看透自己,那該怎麼辦?於是他替自己和琵琶女選了「猶抱琵琶半遮面」,躲躲閃閃的一逕向前,這不是一個創作者矛盾的心態展現,又是什麼呢?
好吧!琵琶女是女性,我白居易是男性,它用性別來做大跨距的區隔,自認為是天衣無縫啦!不是我,不是我,你看真的不是我,我寫的是琵琶女。那是一種完完全權的割離,那是一種完完全權的跳脫,至少心理上的安慰,是如此的帶領著布履前行。
要不然我為什麼不直接就請男善才當主角?哪個人身上不是一堆故事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在男善才的身上也可以發生一些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呀!但是,白居易選擇一刀就用女性來切割,在思維尚不也是更明快、更直接嗎?於是故事理由十足地鋪陳開來,事實上不是完全沒有某些感覺層面的原因使然。
誰沒有過去?回想一下,自己那些逝去的歲月,多多少少會因一望而在人間被蒸發,但是也有例外,其中一些美好的或刺痛的感覺,因為有些與眾不同的特殊份量,卻會自然而然的被沉澱在記憶海裡,久久不消,遺忘和記憶交雜糾結,有些東西,還是會被留下來了,
依照史載,白居易曾任高官,少年時的白居易當然也一定曾有過一段案頭讀書的流金歲月,果然他十五、六歲知道有進士考試,於是立志讀書;而琵琶女也不遑多讓地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以至於後來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所映襯的不就是白居易在「口舌成瘡,手肘生胝。」的苦讀狀況之下,於德宗貞元十六年考中進士任翰林學士、杭州、蘇州刺史等職的官場得意?這一段被作者刻意隱瞞事件的用意,是可以想見的,但是,琵琶女的飛黃騰達卻不可省略,而且非提不可,否則故事便不見張力。所以你看見了:「五陵少年爭纏頭,一取紅綃不知數。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的琵琶女生活極盡奢華的一面,卻不見白居易的官場情狀,但這又何嘗不也是為讀者預留想像空間的伏筆鋪排呢?
人世間的得意再美好,終究也會有走到其盡頭的時候,不能免俗的,琵琶女也會老去,在今年歡笑復明年之後,也在秋月春風等閒度之後,更在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之後,他真的老了,在沒有市場行情,只好嫁作商人婦;白居易這廂辭別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也離開了輝煌的重要官場,此時此刻他心中的苦楚是可想見的,但他似乎一直在躲躲閃閃、在排斥去思索現況,那是一種當事人很自然就會有的駝鳥心態,隱忍著不去想她,事實上,那一切的一切偏又清楚明白的正在進行,當然也無所遁逃,你想一手遮天是不可能的,一切在等一個機會,在等候一個時機,把琵琶女請出來,再把白居易一黏上去,立刻密密合合,那就是眾裡尋他千百度的時機到了。
果不其然,現實生活中的白居易,所有隱忍的情懷,終於在琵琶女出現之際,找到了宣洩的管道,而且是一瀉千里,不可收拾。



閱讀真好

有效率的讀書,一直是吾人戮力追尋的目標。
閱讀真好!你可以感受到故事內容,所帶來的想像空間!
在研究的路上走,擷取資訊、解讀資訊的功課,都是必須具備思考力與判斷力來進行的,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想透過閱讀一途,在一些尋尋覓覓之後,企圖找出某些甜美果實的甘味與芳香的人數,會有如此之多的主要原因。
當然想達此目的,是有其前提要件的,就是我們必須多下些工夫,先去練就出一身本領,有此功力之後,只要透過閱讀方式,就可走一條完全自行學習的路徑,找到想獲取的知識。
培養出此等功夫的同時,你將體認到:自己居然有了好好地明瞭創作者其深層思維能力,而在發覺與挖掘交互前進的字裡行間中,得到不錯的省思素材,那份自修所得,就是程度提升之表徵。
不可諱言的是:正因為透過閱讀一端,可以讓我們找到了自修空間,並在空間內依憑認識到更多的事物之後,又出現了更寬廣認知,藉之去追索出其他更多不同的選擇方式,接觸明瞭文章中,真正所具備豐富且多元的深層內涵,正符合也連接上了也是寫作者,常自然而然的,銜接上作者因心中原來就有的,述說出平凡眾生內心中渴望的那隻筆,兩者密合產生並肩齊步的走向,繼而創造出供人認同的場景,沿途兼雜著世間最直接、最單純的溫暖的想法與體味,於焉誕生。因此之故,文章裡所具有的魅力,就在於確實提供出了供讀者想去一探究竟的黏度,並恆生出有找到映照與寄託選擇空間的契機,讓人忍不住的想一親芳澤,又心有戚戚。
其實只要細心去觀想,就一種長遠的眼光去看社會中的某些作品,吾人不難發現,一個社會裡相關文化資產的影響力,是份量極具的,它應該是被世人視為更勝於財富的儲存,簡言之,亦即文化資產之積存,獲取最簡易的方法,當然無非以閱讀最易,閱讀運動之推廣,常是被人視為一緊迫眉睫的當務之急,他確實是會教人在短時間之內,就獲得立即明瞭之效果,如果所有的人,可以設法去養成自我閱讀之習慣,便可進一步地因擁有了主動學習、把握隨時隨地的學習情境,會自然而然的佑生出力量來,再延續生命走到終身學習的理想境界中去,做到永遠是有創新的學習境界。
「三更燈火五更雞」可被視為讀書的日子好苦;但另一方面,它又如細嚼橄欖,愈咀愈有滋味的感覺,也只有如人飲水的人,才能體味深刻,一長串的日子,埋首字裡行間,雙眼朦朧,走出古籍,抬起頭來,腦子卻越見清明,雖然長久以來雖然個人依職侷囿於淺薄才是的泥濘中掙扎,但在面對成對典籍的浩瀚之海中浮游,卻也不敢或望誠摯,

台長: 李亞南
人氣(18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1
真心的批評

1.雖然相同內容鑽研越久
越有心得
但是那心得是你要的嗎?
這是值得思考的
何不設立場你要從裡面找到甚麼
2.可能我有點現實
不太喜歡字數太多
怎麼講啊..
比較喜歡古文
字簡意賅
雖然大部分的古字理解上有困難
但是也是有現在人能體會的
2009-10-16 09:12: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