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02 11:07:01| 人氣5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伊斯坦堡的憂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早上醒來時,雪就開始下了。

土耳其導演奴里貝吉塞蘭 (Nuri Bilge Ceylan) 的《遠方‧Distant》。

從小鎮來到城市的Yusuf踏著雪,找工作去。雪密集地落下,仔細聆聽,雪是沉默的。遂想起帕慕克小說《雪》(Snow)的開頭,詩人Ka遇見的一場雪,久未寫詩的詩人想,如果要開始一首詩,會是雪的靜默。

電影畫面中,白雪霏霏的城市叫伊斯坦堡,曾是鄂圖曼帝國的中心。Yusuf停在一個公園里,看到情侶在嬉戲,背景是著名的聖蘇菲亞大教堂,被皚皚白雪舖得雪白,帶有一份肅穆的氣氛,宛若帕慕克在《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中寫的黑白照。冬天是作者喜歡的季節。

看電影的時候,還以為是因為主角的生活和命運,電影中才有一種憂鬱特質,後來讀了帕慕克,才知道這是伊斯坦堡的憂鬱。他在其中一章提到“呼愁”( hüzün)這個概念,英文翻譯成melancholy,憂鬱。

如果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份讓其跟其他城市區別開來的氣質,或許帕慕克所談的“呼愁”,就是伊斯坦堡的氣質。鄂圖曼帝國衰敗以後,人們照舊過著自己的生活,而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人們每天可能要經過鄂圖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建築、廢墟,過去每日迎面朝他們的現在而來,不斷地提醒他們,昔日的輝煌已經無法追返。

伊斯坦堡的憂鬱並非誠如許多到過該城的作家所說的,帶有孤獨意味的憂鬱。隨著時代的演進,這種憂鬱已成為這座城市的特質,居民們共同接受並擁有的一種特質。這種憂鬱滲透入人們的生活裡頭。

塞蘭在一次訪問中提到,久居伊斯坦堡的攝影師Mahmut是個憂鬱男子,跟妻子分開,逐漸離開了自己的攝影夢想,走入了商業攝影。當Mahmut需要靜默時,他會到博斯普魯斯海峽旁的椅子上坐坐,看海,從生活抽離片刻,然後再回到生活里。

“無論日子過得再糟糕,只要沿著博斯普魯斯海峽走一走,就會覺得可以繼續走下去,”帕慕克如是說。

而一心想到船上找工作的Yusuf來到伊斯坦堡,像個外人般生活,他走在伊斯坦堡的街道上,跟許多在城市中走動的人擦肩而過,他也對街上的女性存有慾望。他的慾望,跟他的生活願望一樣得不到圓滿的出口。他凝望這座城市,許多人走在一起,他卻無法跟任何一個人聯繫起來。

這是城市的特質?還是伊斯坦堡的特質?

導演塞蘭的電影向來自傳性意味濃厚,他的作品是其生活經歷、體會和觀察的總和。而帕慕克的《伊》除了寫伊斯坦堡之外,也在緬懷童年。

雖然從塞蘭的電影和帕慕克的書寫中,我們只能看到他們對伊斯坦堡的觀點,但是至少從這些觀點中,我們曉得了他們。

台長:
人氣(5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影話 |
此分類下一篇:靜靜愛一個人
此分類上一篇:他用電影,叩問生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