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08 21:24:59| 人氣2,6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為人輕躁

推薦 1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梁皇寶懺釋義

為人輕躁。不能忍事。從獼猴中來。

為人輕浮,容易衝動暴躁,不能忍辱,這樣的習性跟獼猴一樣,不能忍耐,終究一生是要吃盡苦頭,永遠被煩惱束縛。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遇事時人們如果能相互禮讓、相互包容,忍一忍,那麼自然就能和諧相處了。

清朝的張廷玉是安徽桐城人,他素來注重修身養性,頗得他人尊重。同時他也非常孝敬父母,在朝廷任宰相時,他把母親安頓在家鄉,並經常回家探望。

一次,張廷玉回家看望母親時,覺得家中的房屋有些破損,就命令下人起屋造房。安排好一切後,他又回到了京城。

他家的鄰居是一位姓吳的侍郎,也打算擴建房屋,並想利用兩家中間的一塊地方。張家也想利用那塊地方做迴廊,於是兩家爭執起來。張家開始挖地基時,吳家就派人在後面用土填上;吳家打算動工,拿尺子去量那塊地,張家就一哄而上把工具奪走。兩家爭吵多次,幾次險些動武,雙方互不相讓。

張的家人給張廷玉寫信,讓他趕快回來處理此事。張廷玉看罷來信,不急不躁,提筆寫下一首短詩:“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封好後派人迅速送回家。

家人滿以為宰相會回來為自家人撐腰,沒想到只盼回一封家書。張家人看完信後,恍然大悟,何必為了三尺地既傷了兩家的和氣,又氣壞了自己的身體,實在是不值得。

於是張家立即主動把牆退後三尺。吳家見狀,深感慚愧,也把牆讓後三尺,並且登門道歉。這樣一來,以前兩家爭奪的三尺地反而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子。

當地人紛紛傳頌這件事,引為美談,並且給這條巷子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六尺巷。有人還據此作了一首打油詩:“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

讓一讓,忍一忍,事情自然能和平落幕。

佛經中,猴子常被拿來比喻為時時變動不已的心念。

《出曜經卷第十九》:「心之為物。猶豫不定。著色聲香味細滑法。猶如猿猴貪著果蓏。捨一取一。意不專定。」

我們凡夫的心常常變來變去,貪著世間的五慾六塵,就像猿猴貪著果實一般,喜新厭舊,看到新的就不要舊的,意念相當不專定。

曾經有一位離婚的小姐,介入人家的家庭,當了小三。勸導她不要做破壞別人家庭之事,她說她非常愛那位先生,她的心是不會變的。後來三角關係鬧得沸沸揚揚,看她也瘦了一圈。

隔沒多久,看她又神采飛揚的模樣。問她是否已放下了,她說她不再愛先前那位先生了。有一天她在7-11遇上小學男同學,他也已離婚,兩人談得來,正在交往中。

所以眾生的妄心真是變化不定,孰是真、孰是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把世間事看得太真了,往往是要沉淪不已的。

某個夜晚,月亮慢慢的升到樹梢。有隻猴子看了很興奮,牠希望能夠到月亮上頭去看看。猴子很努力地往樹的高處跳躍呀又跳躍,寄望能攀登到美麗而神秘的月亮。但是任憑牠怎麼努力,月亮仍然是遙不可及。

直到猴子精疲力竭,幾乎要放棄了,赫然發現另一個月亮出現在池塘裡。牠很興奮,從樹上往池塘邊跳下來。

起初是一手抓著樹枝,另一隻手企圖觸摸撈起水中的月亮。但是猴子不知道水中月只是天上月的映影,它隨水波晃動,猴子到死之前都不知道真實的情況。

牠嘗試!嘗試!再嘗試之後,猴子感到很沮喪,也很不甘心,於是鼓起勇氣,鬆開抓住樹枝的那隻手,縱身跳入池塘裡,試圖捉住月亮。就這樣,猴子活活的被水淹死。

當我們遇到了錢財、名利、地位;或者情情愛愛;或世間一切美好的人事物,就如猴子看到了皎潔的明月一般,貪心的想得到一切。於是為了這一切,竭盡一生不斷的努力,最後這一切,就像水中月一樣,什麼也帶不走。我們至死也不知世間一切如夢幻泡影,白白造作惡業,淹死於生死之水。

某前高官貪污坐牢得憂鬱症;李某為了一時感官之快變成一世淫魔;有人為了感情殺了男女朋友…。這些人何嘗不是為了撈月而淹死呢!

我們眾生心性猶如獼猴,獼猴之性捨一取一,貪著色聲香味觸法,我們的心念只關注世界上五欲發展,就像是獼猴對水中的月亮感到興趣一樣。為了撈月而忘記危險,當牠落入了水裡淹死了,即使水面晃動了幾下,平息之後水中月還是一樣的在那裡。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當年建造樓閣的藤王,現在到哪裡去了?現在只剩下檻外的長江水,仍舊潺流不已。這具臭皮囊死了終歸塵土,世間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又何必強求? 凡事不要太計較,世上哪一樣東西是永遠屬於你的?哪一樣永遠是我的?就算是你的,我也可以分享呀!你種的花草樹木我可以欣賞,你開闢的道路橋樑我可以行走,自己的東西,分一點給別人又有何妨?你這樣不肯給人,那樣不肯給人,百年身死,化為屍骸後,哪一樣是你的呢?

我們的心一直攀援外在的世事,從不想要明白自己的真心。我們的心念真像一隻猴子,時時刻刻不停向外奔馳,想東想西,生滅輪迴不已,而心的生滅比外在的世事,變化更多更快更複雜。

雖然現在你可能覺得煩惱很多、憂慮重重,感到非常痛苦,但隨著時間過去,環境改變,就會有新的情勢出現,我們的感受也會跟著慢慢轉變,心情就會變得開朗。例如,先前你可能覺得很憂慮,好像已經毫無希望、前途一片黯淡,但是聽到佛法後,心念一轉,馬上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

所以,實際上,無常的觀念能為我們帶來無窮的希望。正因為念頭可以糾正,只要改變觀念,人生就會跟著轉變;即使環境不變,未來的希望仍然會在我們心中,不斷的展現開來。

台長: amita buda
人氣(2,614) | 回應(0)| 推薦 (1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梁皇寶懺釋義 |
此分類下一篇:人生苦惱,無有窮盡
此分類上一篇:固執的習性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