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06 21:21:00| 人氣3,6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固執的習性

推薦 1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梁皇寶懺釋義

 

狠戾自用。從羊中来。為人輕躁。不能忍事。從獼猴中來。身體腥臭。從魚鱉中來。為人含毒。從蛇中來。人無慈心。從虎狼中來。

我們每個人今生所具有的習性,都是過去累世以來所帶來的。這裏說明了幾項今生帶有類似習性的人,是過去生曾經由畜生道習性轉世投胎的。

不過最重要的,不管過去生是由哪一道來的,今天我們能聽聞佛法,相信因果,那也是多生多世曾經種植深厚善根而來的。今生難得遇上佛法,我們更是要恪遵佛陀教導,認真改變我們的習性,否則習性不改,來生來世不一定能再得人身,今生的習氣又成為一種“因”,死後又隨著這個惡因受到惡果,如此輪迴不已。

有位師姐,她的婚姻瀕臨破碎。過去她曾經在家族中四處挑撥、胡亂造謠,致使破壞別人的家庭。今世她的婚姻,也是因為她喜歡胡亂說話,讓她的先生相當受不了,因此瀕臨破碎。可見一個人的習性假使不改,仍是要因為這種習性而遭受惡果的。

經文說,凶狠暴戾、固執,不願聽從別人的意見的人,過去生曾經做過羊。羊的習性是頑固、不知變通。在人類的心田裏,不可一意固執,硬梆梆的,像羊的習性一般,終其一生,只會受到頑固的脾氣所綁住而影響自己靈性的提昇和發展。

其實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固執的地方,只是我們的固執、不知道變通,是否會造成自傷傷人,甚至構成終身遺憾。

在家庭生活中,比如先生喜歡吃重口味,今天太太煮了清淡一點,就很不高興。先生一定要固執自己的口味,於是夫妻就吵了起來,鬧得很不愉快。

假使先生能夠幽默一點說:「老婆,今天鹽漲價了喔…!」同處一屋簷下,有的人的身體可以吃鹹的,有的人身體就不能吃太鹹。先生假使能顧慮到其他人,自己喜歡吃重口味,自己可以在菜裡加點醬油。太太如果考慮到全家人的健康與口味,或許可以煮一、二樣較鹹的滷味,其他菜就可以清淡一點,讓喜歡吃鹹的,也可以吃的歡喜,又可以顧慮其他家人的健康。

來說一則故事

一位老和尚帶著小和尚四處遊方,有一天半途中遇見一條河,兩位大小和尚看見一女子正想過河,卻又不敢過。正在為難之際,老和尚便主動背了那位女子過了河,然後放下女子,跟小和尚繼續趕路。

小和尚自從看了師父背了女子以後,一路上心裡很不是滋味:「師父今天怎麼可以這樣?竟然敢背著一位女子過河?」就這樣一路走一路想,最後終於忍不住了,問道:「師父,您犯戒了,不是說出家人不能近女色的麼?那您怎麼背了女人?」老和尚對小和尚說:「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卻背了她20里地都還沒放下。我都放下了,你的心怎麼還不放下?」

老和尚的心,單純是為了幫忙人。他的內心只是看見一個需要幫助的眾生,他並沒有看見男女色相之別。可是我們一般凡夫,假使沒有這種功夫,或許還是要想想別的方法幫忙。

有的時候,我們用自己的框架來看待事情,往往會誤了大事。假使女子自己過河,一不小心喪失生命怎麼辦?假使女子溺水了,那就不能考慮那麼多了,救人要緊。

佛法是活的,並不能死守成規。

《孟子離婁篇》紀載一則類似的故事。

中國古代傳統的禮節中,有「男女不共用同一物品」,「男女不雜坐在一起」,「男女不直接用手傳送東西」等規矩。孟子是重視傳統禮節規矩的人,但他並不死守規矩,頑固不通。他認為在一般情形下,當然要遵守正常的禮節規矩,可是有特別的狀況發生時,卻要懂得變通。這才不會失去古代聖人,制定禮節的原來意義。  有一次村裡因為接連下了幾天的大雨,使得河水漲得很高,連岸邊的石頭上,也冒出一片片的青苔來。

這一天,天氣終於放晴了,一些婦女們便高高興興地,拎著衣服籃子往河邊去洗衣服。

突然,有一個婦人不小心在青苔上滑了一跤,「哎唷!」這位婦人一下子就掉到河裡去了。其他站在岸邊的婦人都驚恐地喊著:「哎呀!有人掉到河裡去了!」「哎喲!救命啊!快救人哪!有人掉到河裡去了,快點來救人啊!」這時候,正好有一位年輕人聽見了呼救聲,就趕緊跑過來。「啊?那不是我嫂嫂嗎?」年輕人立刻勇敢地跳下水去搭救溺水的婦人。

不久,這件事就在一向保守又嚴守規矩的村莊裡傳開了,還引起了不少的爭論。「哼!這位年輕人一定是不安好心眼!他下水去救他的嫂嫂,違反了我們社會『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使不得呀!」但是,也有人說:「唉!救人第一啊!這種時候,那顧得著是男還是女的。」

齊國有一位名叫淳于髡的人,他聽到了這件救人的事情,就跑去問孟子,他說:「孟先生,如果有一個男人,看見自已的嫂嫂掉到河裡去了,要不要去救她?」孟子回答:「當然要去救囉!」「可是,男女授受不親哪!」

孟子說:「社會上雖然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但是遇這種生命攸關的時候,就要懂得變通。如果當時這位青年不救他的嫂嫂,豈不是白白犧牲了一條人命嗎?所以,我認為他應該去救人。」

人們訂下一些規矩,是要促進人類的和諧與溫暖,而不是成為阻礙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面牆。古聖先賢的見解,就是這麼人性化,極具智慧,這是我們應該學的的地方。

 

台長: amita buda
人氣(3,691) | 回應(0)| 推薦 (1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梁皇寶懺釋義 |
此分類下一篇:為人輕躁
此分類上一篇:虐待下人的果報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