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18 01:23:33| 人氣1,8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大陸人應讀:“中國國父”孫中山先生著作之「三民主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國父於民國八、九年寓居上海時所撰之「三民主義」燬於陳烔明判變時之炮火;逮至十三年時始作有系統之演講,此為國父親筆修改之演講紀錄稿 。


什麼是主義?

孫中山先生說主義是一種思想、信仰與一種力量。


什麼是「民」?

孫中山先生認為:”民”字有團體、有組織的眾人。 綜觀人類進化史,不外生活民生、生存民權、生命民族三大問題。


三民主義思想的創立經過

孫中山先生於1885年中法安南之戰後,才開始有傾覆清廷、創建民國的想法。1894年創立興中會時,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詞,當時仍僅為「二民主義」;一直到1905年成立同盟會,頒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四大綱領,才真正成為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的著作經過

孫中山先生於國八年,撰寫文言本的三民主義,此為手著本。 民國十三年,在廣州、廣東高等師範學堂,演講三民主義。 計有:民族主義六講、民權主義六講、民生主義四講,全書供詞六講,由黃昌榖筆記,鄒魯校讀,在民生主義尚未能完成之際,孫中山先生因赴韶關督師北伐,而暫時停止講演。 隨後又因北方政變,孫先生受邀北上共商國事,又未能繼續講演,隨後又因孫先生因肝病不治逝世於北京,以致民生主義未能講述完成。 此一未完成之演講內容,於民國13年12月以單行本出版,為孫先生最後著作及通行之三民主義。



壹、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是孫中山先生對國內民族問題與對外中華民國在國際間地位的一項主張,它的具體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部份。

主張中國境內各民族自救

民族自救包括內求團結與外求獨立兩個部份。

一、 就內求團結而言:國內各族,團結一致,在平等基礎上,把漢、滿、蒙、回、藏五族,同化成一個中華民族,組成一個民族國家。統一具全體中國人的希望,能夠統一,全體人民便能享福,否則便要受害。

(台長註:孫中山這種“民族平等團結”的主張,與今日中共對少數民族的做法截然不同。中共以民族團結為藉口,實行高壓統治,壓迫少數民族,強迫少數民族漢化;同時大量將漢人殖民到少數民族區域,形成漢人殖民帝國。這顯然完全違背孫中山當年主張「境內各民族平等團結」的真正內涵。因為孫中山對待少數民族,並未採取以武力強迫統一的做法,而是採取懷柔尊重的態度。)

二、 外求獨立言:其意義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 在過去最重要的便是喚起民眾,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於今,則是要認清國家命運操之在我;要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慎謀能斷。 要堅持國家與國民獨立不饒之精神;要鬥志不鬥氣。

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這個部份的主張包括以下幾點:

一、 內各民族在法律上受同樣的保護和約束,亦即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
二、 同樣的權利,盡同樣的義務。
三、 民族人民的政治權利與基本自由,不因種族之不同而有差別。
四、 根據自中國固有的王道文化精神。




主張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 主張世界上任何民族不受其他民族的控制和壓迫,各個民族都有平等的地點和同等的生存權利。

二、 西方民族主義之所以變質的原因,即以優秀民族自居,歧視別的民族,並以物競天擇理論,侵略、壓迫民族。

三、 理由:世界各民族間雖有文化上、性格上、體質上、物質上、環境上與顏色上的差別,但不能因此就認為有優劣之分,因為講到聰明才智,便不能說有什麼之分別。
 


主張濟弱扶傾

一、 於一般衰弱而落後的弱小民族,應盡力濟助他們,扶持他們,使他們能從危亡中興盛起來?可知,我國向來以濟弱扶傾為政策,自存共存為極則

二、 泰國-希望泰國戰後能恢復其獨立之地位


中華民國實踐濟弱扶傾政策的具體表現

朝鮮-開羅會議中力主朝鮮獨立
越南-主張戰後越南應由中美共同扶助其獨立
印度-蔣中正曾於民國31年託羅斯福轉達邱吉爾確保印度獨立
日本-戰後對日宣佈不以日人民為戰和以德報怨的態度

民族主義是爭取各民族地位一律平等的想法,不論是中國境內的種族,還是外國的種族,這樣的主張是相當仁道的一種思想。



貳、民權主義

「民權主義」是孫中山先生對於人民基本權利的主張,主要談到他的自由觀、平等觀、民權觀、以及人民與政府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這個部份的主張對後來中華民國的憲政發展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民權主義的重要主張,有以下幾點:

合理的自由

孫中山先生認為個人對自由的濫用,會對團體造成極大的破壞作用,因此主張自由是有限度的。他認為自由的意義是指一個小單位,在一個大團體中,能夠活動,來往自如,便是自由。他也反對極端個人主義的自由,或為所欲為毫無限制的自由,因此主張為所欲為有限制的自由,且要有禮與法的規範。

所以三民主義的自由是要與理性、法治相調合,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才是真的自由,個人不可太過自由,國家要得完全自由;亦即民權主義主張合理的自由,要限制個人自由,以保持人人自由,犧牲個人的自由,以求得國家的自由。


真正的平等

孫中山先生將「平等」可分成「不平等」、「假平等」、「真平等」來加以討論。

1.不平等: (1)天生的不平等-
自然界沒有平等,人類也沒見過天賦的平等,如人生而有聖、賢、才、智、平、庸、愚、劣之分。

(2)人為的不平等-
專制帝王造成的,即帝、王、公、侯、伯、子、男階級制度。

2. 假平等: (1)產生於打破人為的不平等,而又忽略天生的不平等

(2)所謂假平等,就是不分聖、賢、才、智、平、庸、愚、劣,一律求其平等,亦即強迫大家平頭的平等。

(台長註:毛澤東時期的中共,所搞的就是這種假平等。強迫知識份子勞改、強迫所有走資派放棄說真話的權利、又組織紅衛兵說:父母不大,毛主席最大。愚民政策,莫此為甚!)


3. 真平等: 是立足點的平等,即讓各人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根據各自天賦的聰明才力充分的去發展造就。 由於憑藉發展造就的機會完全相同,所以是真平等。


因此,三民主義中認為平等的精義在於,天生人類之聰明才力有三種不平等,即先知先覺得發明家、後知後覺得宣傳家、不知不覺得實行家。因此需要發揮服務的道德心,始三種不平等成為平等;此即聰明才智越大者,服千萬人之務;聰明才智略小者,服十百人之務;全無聰明才智者,服一人之務。其目的就在發展人性中的互動、合作、服務、犧牲的道德力量,以補人類天生不平等的自然缺陷。



充分的民權

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主張採取直接民權,就是人民直接行使選舉權、罷免權、創制權和複決權四種政權。而直接民權指的是人民以集會或投票的方式,行使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政權,來直接管理國事。

直接民權行使之方法,以地方自治為基礎,並以縣為單位。而每縣的國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政權,始祇盡其能,不竊其權。因此,民權主義中是以間接民權的形式來行使直接民權,本質仍是直接民權,亦即以直接民權的精神,由地方貫徹到中央。


萬能的政府

孫中山先生認為,建立五權分立的政府理由市政府是為人民謀幸福的,能力越大,則所謀求的幸福也越大,在方法上,主張依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種制權分立的原則,所組成的政府,才是完全的政府機關。

此外,為使政府萬能,就必需實現專家政治的理想,因為是政府是一大部人事機器,為求其萬能,除了使其結構完備外,還要考慮其組成分子的優異。因此除了在制度上一方面使人民有充分的控制政府管理國事的權,一方面政府要有治理政事,造福全民的能?另外,民權主義的架構中特別把考試權獨立起來,其主要目的,就在實現專家政治的理想。


參、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是孫中山先生提出解決中華民國民生經濟問題的重要主張,尤其是在處理土地問題與資本問題方面,孫中山先生有非常獨到而深刻的見解。有關民生主義的重要主張與內容,大致如以下的介紹。

土地問題

在土地問題上,三民主義中提出兩個解決方案,一是都市平地權,二是農村耕者有其田。

一、都市平均平權

都市平均地權是為消除少數人操縱土地所有權的不合理現象,消除土地投機業,使土地規國民共享,因此民生主義第一方法就是平均地權,平均地權同時還有促進工商業發達的積極性作用。

而為達到平均地權的目標,孫中山先生規劃了幾種解決方法:

自訂地價

* 國父主張地價應由地主去定,這是基本步驟。
* 為防止地主以少報多或多報少,則以照價徵稅和照價收買限制之。
* 地主以少報多,怕吃重稅的虧,以多報少,怕吃地價的虧,所以會照實報價。
* 地價定後,不論是照價徵稅、照價收買或漲價歸公,均有了標準。

照價徵稅

* 地價單指素地,不算人工之改良即地面之建築。
* 稅率,國父主張值百抽一或值百抽二。
* 稅率由民意機關決定。
照價收買

* 此乃國家對土地行使最高支配權。
* 地主以多報少時,以此法防止,而政府須用土地時,可隨時徵收之。
* 如有人工改良物或地面建築,須另予補償。
漲價歸公

* 地價既定,土地的自然增值部分,應歸公有。
* 地價漲高是社會改良和工商業進步的結果,而功勞市政人之力經營而來。
* 土地漲價,應由社會大眾所共享。  


二、農村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其田是為了避免耕地被少數地主所壟斷,而為種田的農民所有,且農民都能得到自己勞苦耕種的結果,因此提出耕者有其田。 一方面他可以實現社會公道,一方面又可以增加農業生產。 至於如何達成此一耕者有其田的目標,民生主義中也具體提出了幾項解決辦法。

限田:就是限制地主私有耕地之面積。

授田:就是由國家授田給農民。

貸田:就是將新移民區域土地,由國家收買,長期貸給農民。


保障農民權益:就是由國家制定法律,保障農民的權利,改善農民的生活,以培養其購買土地的能力。






資本問題

在資本問題上,民生主義中主張以節制私人資本與發達國家資本來解決。

一、節制私人資本

所謂節制,是調節管制的意思,一方面在防止資本家壟斷,另一方面在使社會財富分配平均,全面普享文明福祉。 要達到此一目標,民生主義中提出的解決辦法有以下幾項:

* 限制私人企業經營的範圍:凡獨占性或規模過大之企業,由國家經營管理使私有資本不能操縱民生。
* 社會與工業之改良:如實施勞工保險、保護工會等,都是以保護勞工的方法,來間接節制私人資本。
* 直接徵稅:用累進稅率,多徵資本家的遺產稅和所得稅。
* 分配之社會化:由人民組織團體或地方政府,如英國的消費合作社,分配民生必需品,可防止商人資本集中,有節制資本的作用。

二、發達國家資本

而發達國家即發展國家實業的意思。 發達國家資本,在於促進生產工業化,以改變經濟結構,並改善人民生活。 而發達國家資本的理由,在於實行工業化以求富、實行社會化以求均。

至於要如何發達國家資本呢?以實業計劃為根據之藍圖,是由交通而礦業而工業。 這三大實業有獨占性,且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當由國家經營管理之。

三、發展經濟主張

在經濟發展上,民生主義主張公私有財產並存,國民營企業兼顧。

(一)公私有財產並存
在私有財產的主張上,農地主張耕者有其田,一般土地主張不必盡歸國有,但為公共所須者則可國有;在資本方面主張改良資本制度,不可遽予推翻。

在公有財產的主張上,認為大公司、大資本,盡為公有之社會事業;而國有即民有,國家以所生之力,舉便民之事,大家共享其利。

(二)國、民營企業兼顧
在民營企業方面,主張事務可委諸個人或較國家經營為宜者,應任個人為之,具體方法則是由國家獎勵,以法律保護之,並且由政府致力改變投資環境,以促進其發展。

在國營企業發展上,則主張包括食、衣、住、行、民生工業、煤鐵、水力、礦、天然富源、城市土地、交通,獨占壟斷性事業,如銀行、鐵道、航路等,都由國營企業來發展,以使一國經濟發達均衡而迅速。

(台長註:孫中山的主張類似於「非左派、非右派的中間路線」,而目世界主流是「中間偏右」以及「右派偏中」兩大路線。而中共目前屬於「不完整左派」。很難說孫中山路線是否比世界主流更好或不好,但比起完全的左派、完全的右派、比起現今的中共,顯然都好很多。)



台長: 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