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02 20:53:46| 人氣23,0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十二)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乘小乘、中乘,發心修大乘的人,若能受持不退,「當得一實乘法」。

眾生性,如來性是同等,不只是人類,一切眾生是包含所有的生靈,同樣都有佛性,共同的佛性。

在美國舊金山動物園裡,有一隻猩猩(Koko)很聰明,動物園裡的人都會教牠,教牠手語,雖然無法教牠說話,但是教牠也會工作,與人一樣。

要讓牠通人的語言,無法發出聲音說話,卻是教牠手語。牠竟然已經學會,兩千字的英文單字,牠學到「貓咪」,貓咪就是貓,牠學到這裡,牠很高興,牠也用手語去表達,表達牠想要收養貓咪,想要收養貓。

動物園的管理員看到這個手語,牠有這個心願,想要收養貓,就趕快去抱一隻貓給牠,這隻貓是在牠生日那天送牠,牠的生日,就是在一九八四年這一年,牠的生日,他就抱一隻貓來送牠。牠將這隻貓養得很好,年久月深,真的像母子一樣,如母子一樣。

這隻猩猩,牠就是有人性。要相信佛陀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這就能夠相信、能夠見證了,何況說時間長久,天文學中,都能同時見證。所以要相信佛所說的法,要時時多用心。

一、明成佛:為利益一切群生故,即十六沙彌皆得正覺,現在說法,成為今無量眷屬。

二、顯異名:成佛名號隨其所修德,立佛名號。及有緣處,隨所應度,即八方諸佛國土等是。

眾生的心識,要很用心去體會,日常生活形形色色,所接觸到一切,眼、耳、鼻、舌、身、意,去接觸外面的境界,一切的聲色在意識分別,分別之後有動作,就收納為種子,種子就納入在心識。

凡夫的習氣就是這樣,外境的境界,來誘惑我們起心動念,就有動作去接「觸」,去「愛」,去「取」,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

素食是天生自然,五榖雜糧就是生活,殺生來滿足口腹,這就不是自然。

生命就是在無明造作中,所以在五道,不只是人道、天道而已,還有餓鬼,還有畜生,還有地獄。

聽慈濟人常常說:「吃苦就當作吃補。」遇到債主,「我們要甘願還。甘願還,打八折;不甘願還,再加利息。」這是人間這麼平常的道理,這個這麼平常的道理,是很深的道理存在。

佛法,法身永遠都在人間。

無量的法,總是從一個道理產生,人人能夠體會這個道理,是要從一個人開始,將法散播給人人,人人能體會這個道理,再繼續淨化人心,去除煩惱,這個世間才有辦法得救,這才叫做「救世」。

用心在一念布善種子,根不要淺,一定要深入。

慈濟與印尼,很有互動。苦難人多,而且社會不平靜,慈濟人在那個地方,如何能安頓當地的苦難人,如何提倡有錢的人、富有的人要趕緊投入,投入去付出,這種「教富濟貧」。當地的華人富商,大家的心受啟發了,人人發揮他們的愛心,投入社會的付出。

二○○三年這段期間,臺灣農委會給慈濟的米,慈濟團體將這個米就與印尼,幫助印尼。他們將這些米,很用心去分配,真實貧困的人,造名冊,家家戶戶,大小戶都能得到足夠的量,大戶的就給大量,較小戶的就給小量,很詳細分配白米。

當中,有一間習經院,哈比教長,他收容了將近四千位,有孤兒,也有貧困的,也有要來讀書的,總共是有將近四千位的兒童。那時候真的是要過日子很困難,不論是空間很窄,或者是他們的資糧,糧食的來源很困頓。將近四千位的人口,每天的食量,尤其是青少年、幼年的孩子都有,所以這位教長,他就是來向慈濟求援,是不是慈濟也能幫助他們白米,讓他們解除困難。

二○○三年那一年的八月開始,慈濟就送給他們,二千五百包的白米,給這所習經院。看到這些孩子,有了白米,開始第一次的白米香,飯的香味這樣出來了,看到那些孩子歡喜,熱騰騰的飯在冒煙,一聲號令,孩子人人拿著碗盤來了。飯這樣一大盤捧在手上,趕緊用手將飯捏來塞進嘴裡。那一分滿足,那一分歡喜,那一分純真無邪的笑容,很大群的孩子,看到那個畫面,這就是人間最大的享受。吃到飯,歡喜,在肚子裡,滿足了他的肚子,看,從那個畫面上看到,付出的人,心的歡喜。

從此開始,在五年內月月送給他們,五十噸的大米,這當中,習經院的孩子,也增加到,那一年已經,超過萬人在習經院裡。五年後,想要結束(白米發放)那時候,哈比教長他就又向慈濟要求:「是不是能再繼續一年呢?」

「我們精舍生活的方式,我們雖然在修行,我們也是自力更生。必要時,我們可以去教他們,那些土地都是可以種五榖雜糧,若能這樣去耕作,我們可以派人去支援,去教他們如何耕作。」教長聽了很歡喜:「是啊!應該可以像這樣,修行的團體自力更生。」所以又再延一年。

這一年裡,也有臺灣我們的農耕,對農,很會務農的人,也發心,也在印尼找懂得農耕的人,就這樣開始教他們如何耕水田,如何耕耘,旱地如何耕耘。用一年的時間教他們,他們用心這樣學,一年後,他們不只是地上的五穀雜糧,他們種麥,能收麥;種稻,就收稻穀。如一個修行的團體,一萬多人能互相協力,較有力的、較年長的青年,帶著少年,少年就顧這些幼年,這樣大家庭的生活。

人人本具佛性,人人的本性都是愛,都是善,所以這分善,要堅持到底是不容易。

佛法深,不過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離開了生活,就不需要佛法了。所以,佛法不離世間法,人人若能用心在日常生活中,法,我們要用心在我們的心中,心不離法,行不離道,自然這就是慢慢接近佛法。

在臺灣,慈濟已經現在是五十多年了,幾十年來,老菩薩已經很多了,過去的中年時代入慈濟來,他們開始初發心那念心,守志奉道,這樣一直到現在,有的是將近五十年了,現在還是很精進。

在屏東,一大群的老菩薩,有九十多歲的、八十多歲了。證嚴上人每一次若到了屏東,看到這群老人已經八、九十歲,九十多歲健在,而且,雖然年紀這麼大了,會員的功德款還在收,環保還在做。

就如,八十多歲的玉梅(屏東內埔林玉梅),她在六十歲那一年,她就是這樣,在市場買菜,一個朋友就說:「你想要做一些愛心嗎?」「愛心要怎麼做?」就向她介紹劉德妹,她就說:「在某某地方,你要去找她,她都在替花蓮的師父,收功德會款,那都是在救人,也有蓋醫院,現在又要蓋學校了,你想要參加嗎?」,她就說:「這是好事,我應該參加。」就這樣去找劉德妹。

兩人一見如故,很歡喜,志同道合,就這樣跟著她做慈濟,從幕後委員,一直到了,慈濟醫院三周年慶,慈濟護專學校將要動土了,她跟著遊覽車來了,來了,參加動土;醫院三周年慶,她也參加了,又聽到師父說話,呼籲大家,愛的力量要會合起來。她覺得生命的價值,應該不只是在一個家庭而已,我應該要像師父一樣,要再關心更多人。所以,她就跟劉德妹說:「我開始回去時,我絕對要好好趕緊投入,你如果有什麼事,一定跟我說,不要把我漏掉了。」

這樣,這兩位在這菩薩道上,志同道更合,很好的道友伴侶。就這樣開始發心立願,就正式推出來做委員。那時候,每位委員要加入,自己要寫自傳。她是在日本時代讀日本書,讀日本書,又跑空襲,所以沒有畢業,但是她為了要寫自傳,六百字,那時候我們限制自傳六百字,她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去問人。

她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對我們的中文無法很清楚,就問媳婦,問孫子,問兒子,反正看到人就想到:「我今天要說這句話,我要把它寫下來,字要怎麼寫?」看到人就問,足足六百字寫了一個月,用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她六百字的自傳,字寫得很端正,這樣(1995年)那一年受證了。

一直到現在,八十多歲了,她會說國語,說得很通達,又會說臺語,臺語也說得很好,因為她是客家人,客語沒問題,所以她若出去訪視,她很通;別人不通,年輕人,客語不會聽,臺語不會說,她老人家就這樣帶著年輕人,教他們要如何訪視。玉梅老菩薩,這樣不厭其煩,仔細地帶、仔細地教,她也帶出了很多位委員。

從凡夫地到佛的境界,絕對是能到達,這個方法就是工具。我們若是用小乘法,就如騎腳踏車一樣。

為了成就大事業,荷擔如來家業,必定要用大乘法,要自利利他。

在美國從「竹筒歲月」開始,一直到去年(二○一四年),一對夫妻(陳家璋、林孟茹),他們已經移民到美國僑居地,他在二○○二年,他回來尋根。

開始就見習、開始培訓,二○○五年受證了。受證之後很認真,於「竹筒歲月」,他也是很認同,在去年開始,他發願介紹「竹筒歲月」。

夫妻立下規則,每天至少要傳五家商店,每天傳五家商店,要去向他們說慈濟,去帶著竹筒,紙筒、紙筒,他們就送到商店裡,這商店的人看到一對夫妻進來,就問他:「你要買什麼東西?」他說:「我想要和你說話,要向你推廣福,可以造福,如何……」,就跟他說,開始從「竹筒歲月」開始,這樣一天要找五家。

學佛,如走路需要工具,要將法度入心,再將法入人群去度眾生。有種種的方法,看是救貧,也能教導他富有;將富有的人,我們漸進啟發他的愛心,愛心啟發了,來幫助苦難人。

這樣的方便法度入這就是佛法,能走入佛道來。無不都是方便,方便究竟就是一大乘法。(2022.03.02 夜)

台長: Tellme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