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2-23 21:28:51| 人氣15,3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五)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每一尊佛來人間都有他的過去,文殊菩薩也已經成佛過了,同樣成佛過,他也再來人間助釋迦佛的道場。

《法華經》是諸佛的法脈,涵蓋的道理,是非常非常的微妙,包括天地之間,非常奧妙的道理。

佛法的精微、奧妙,廣闊無邊際,這個法人人本具。身懷寶珠而不覺,人人都是從長者富家子,一念迷失出來。

人間菩薩這麼多,在人間,哪個地方有苦難,哪個地方就有菩薩現身在那裡,在那裡救度眾生。

佛法,不要把它想得很奧妙,也不要把它想得很深,把握當下,當下這一念,要如何去付出,如何來廣集大眾共同來成就一件事,這無不都是自受用、他受用。

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真如妙智,佛陀是這樣跟大家說,大家必定要這樣相信。

若用心,外面的境界,人、事、物無不都是啟發智慧的資源。

慧命就是要從,在人事物中來成長,就如蓮花在污泥,污泥那些濁,污濁就是蓮花的養分,蓮花因為有污泥,所以它會盛開,開得很漂亮,花開果成。

佛出人間,這個人間是堪忍的世間,就是五趣雜居的地方,就是污濁,可是佛陀他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地方,這是心願,來度化眾生。

修行,無非就是希望,能夠通達菩提大直道,這是人人修行的目標。

菩提大直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專心一向,自然實乘,是真正入佛法的乘。

微妙的智慧在我們人人本具真如本性之中。外面的人事物,來與它對照,就是真諦理。用其中的妙智慧,來對照日常生活的人、事、物,去分析,每一件事、每一項物,無不都是天地真理。

佛法需要人人,身、口、意三業合一,時時虔誠,時時都要為眾生說法。

在佛法,說孝是要說大孝。大孝,已經我們透徹道理了,人生就是因緣會合,親子也是有過去的因,會合今生的緣來出生。

要怎麼孝呢?總是人生法則,要及時讓父母能享受法樂,這是我們修行者應該要有的。讓他能先了解佛法,佛法是父母生命中的一部分。

修行者,需要給父母的,是法,這才是盡孝道。

佛修行,是為眾生而修行,成佛也是為眾生而成佛,每一尊佛,人間修行,就是要度眾生。

學佛真的是要用心,用很純淨的心,法在心中,在日常生活,還是時時利益人群,這就是報佛、父母恩。

有為法就是有造作,有造作是來自於理想。

真如本性,那就是清淨無染,不是去破壞其他,來造作有為的、有相的東西,真如,那就是純真無染。

真如妙智,是能通達種種的道理,沒有去破壞大自然,這是清淨,通徹道理是無形無體。一切的形相、所有的體相都是有為,妙智是清淨,自然它就是無體相,這就是要了解,要很透徹清楚。

大圓鏡智,一層一層無明蓋著,只要用功,一層一層掀開,大圓鏡智還是猶然存在。

「善」,即是「教理行果」,也能說「教理行證」。

佛陀說教,教的內容,包含了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將無為法,用有為形相來教導,讓人人懂得身體力行,知道修行的方法。知道修行的方法,自然依教奉行,那就是體驗到了。

修行,自修覺他,這是修行者,也是佛所教育,人人應該要信受奉行。

六度行,不論是出家、在家,人人都能通行,在家有在家行六度行的方便,出家有出家行六度、修六度之德的本分,這是佛陀所教育。

悲智雙運,悲,就是不忍眾生受苦難,很自然發出內心,無私的大愛,發揮這分愛,身體力行去付出,這就是悲。

大慈,「無緣大慈」,與我們毫無關係的人,我們都期待天下眾生,人人享福、受福,這就是大慈。

「同體大悲」,雖然芸芸眾生與我們無故,沒有什麼樣的緣故,但是眾生有苦難,我們不忍心,「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叫做同體大悲。

修行,如何能讓心清淨無染穢?那就要看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法用在生活中,如何能影響人人,同時同享法樂;在生活中,大家生活得很快樂,做事情都是,這也是真理、這也是法,這樣享受在工作中,沐浴在法流中,這樣就是最快樂。

眾生就是共同的煩惱,叫做煩惱無明,有無量無數,都是稱做無明、煩惱、惑。

佛法,只要大家聽進去,人人聽,人人身體力行,世間人人都是菩薩。

聽話的人應該要用直心,說話的人要用很圓融的心,這樣才能度人、被度。

慈誠隊,有一位陳居士,他現在很精進,都在薰法香,每天早上都是這樣在聽法。看到他的菩薩身影,薰法香的故事。看他過去,本來從一九八九年,他就已經認識慈濟了,但是還沒進來,因為他去另外一個道場,這個道場,他選擇的是能修行,坐禪、聽法、讀經,這就是他修行的道場。

一直到「九二一」的事情發生,中部大地震,地震一發生,人荒馬亂,很多人都是家庭都有災,有的是房屋倒,有的是家人人天永隔。再回顧「九二一」,真的是很苦!他隨著他修行的這個道場,也有進入災區,卻是在這個災區裡,觸目皆是「藍天白雲」,「藍天白雲」的身影很多,看到這些人這樣投入,日以繼夜在付出,在人群中那種膚慰苦難,為苦難眾生做很多事情,不論是三餐要吃的,都很有次序。

有一群人就是在張羅香積的事情,另外有一群人在關懷受傷住院,另外有一群人就是一直在做膚慰工作。總而言之,那種合心而分工,很分明,大家就是這樣,彼此之間互相合作。他這樣開始,對這個慈濟團體就很嚮往,之後他就投入,開始來當志工,也做得很歡喜。

有一天,在慈誠隊之中,只是一位慈濟人快言快語,直接說話,也說不定是無心的一句話,就這樣,他退出了。這樣一退出,一直到八八風災(莫拉克)颱風時,高雄地區、屏東地區,這種大水,大災難,又看到了,慈濟菩薩這樣無私,沒有分你我,大家都是這樣付出,浩浩蕩蕩地,從北而中往南去,這種無私大愛,用心付出,那種和合,和樂融融,願意為苦難人去付出。

看到慈濟人,為了很多無家可歸的人,開始整理土地,建大愛屋等等,他很感動,就這樣開始,又再開始投入進來。這一回,他就很堅定他的道心,了解慈濟就是一群社會愛心,在修菩薩道,不只是為社會付出,也是共同讀書會等等都有,所以,他覺得福慧就是這樣修,投入了見習、培訓,這期間又是與慈濟人,委員在帶他。

有一天,訪視一個家庭。這個家庭是一位先生,發生了意外,所以已經全身癱瘓了,都是躺在床上,無法上下床。慈濟人開始陪伴這個家庭,關懷這個家庭,所以他和資深委員去看。開始他體會到人生真的是無常,一位看起來是這麼健康的人,整個人都這樣躺在床上,不得動彈,這實在是人生無奈又無常,所以他開始,一直在關心這個家庭。

有一天他再去這個家庭,帶了一本《靜思語》,與這位躺在床上的先生,和他互動,說起了人生就是苦,人生苦、空、無常的道理,這樣說給他聽。這本《靜思語》本來闔著,他告訴他:「你看,這本《靜思語》裡面的法,都是很簡單,來,我翻一頁給你看看。」他就開始,這位先生,翻開時讓他讀。

他讀到的這句話就是「苦,是一堂寶貴的人生課程。」這句靜思語。就這樣翻開的第一句,要他讀出來,它就是苦,苦很大字,「苦,是一堂寶貴的人生課程。」這位躺在床上的先生,自己讀到這句,好像眼中打著淚珠,在旁邊的人聽了,這群慈濟人也很震撼。

這位陳居士後來他在分享,看到這位躺在床上的先生,他讀到這句話那個表情,眼眶,眼眶裡好像打著淚水。

他說,其實真正的,就是那麼的對機,這句話應這個根機,這個人現在就是最苦。幾年來,看起來健健康康,卻是整天躺在床上無法動彈,苦不苦呢?這個家庭需要他來維持,一個人倒下去了,這個家庭就完全失去了依靠,家庭苦,人病倒在床上,苦啊!是啊!這是一堂寶貴的,人生課題,這很對機,無非就是因緣。這是法,法在生活中這麼的簡單。

所以這位陳居士,他很精進,現在在薰法香。橋頭那個環保站,那個道場也是他每天在那裡,第一個來開,第一個來開就鋪蒲團。開始一起做早課,精舍在早課,他也跟著早課,等待著人陸陸續續來了,接下來就是開始「晨語」了。聽,很認真做筆記。

覺得聞法者就是說法者,也是傳法者,所以他很認真做筆記,法入心,法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是他的日常生活,要上班之前,這就是他現在最虔誠,精進的課題。

想想看,有時候說一句話,無心的一句話,讓他斷了因緣,到八八水災這當中,再度看到慈濟人,這群佛教徒,這群是投入人群,無私付出,讓他很感動。這次投入,你看,那麼的精進,每天每天都在薰法香,也是精進的幹部之一。若是那段時間不讓他斷了,不就是他的道心、他的慧命更增長嗎?不過,既有因緣,發心就不算晚,現在很精進。這就是「菩薩以慈悲,菩提本覺心」。

聽法,要真正去了解,它其中真實智慧的含藏,所以要時時要多用心。(2022.02.23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15,322)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
此分類下一篇: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六)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 化城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四)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