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14 13:02:09| 人氣9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府城做16歲」是台南市300多年的科儀活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蔡本文/台南報導】「府城做16歲」是台南市300多年的科儀活動,近年來台南市政府積極推動民間承襲傳統做16歲科儀活動。
每年定期舉辦府城七夕16歲藝術節,是期望藉由辦理此項活動,能夠延續府城保存百年的「七娘媽生做16歲」傳統科儀與國際藝術節結合,一舉「打響16歲」,喚起在地人對於地方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發展的重視。
 市政府今年首度試辦輔導並補助今年年滿16歲的青少年家庭在家舉辦「做16歲科儀」,並且於科儀前規劃課程辦理「做16歲科儀訓練」,參加科儀訓練課程免費並且專人輔導相關事宜,且市府補助在家做16歲科儀的家庭,每戶1500元,限50戶名額,歡迎符合資格並且有意願的家庭踴躍報名參加。
  符合今年做16歲的資格為81年2月4日至82年1月22日出生肖猴者,做16歲的科儀活動是定於8月19日(農曆7月7日七夕七娘媽生日),科儀訓練的日期定於6月30日、7月1日兩天,假台南市政府一樓訓練教室舉辦,參加科儀訓練的對象為年滿16歲青少年之家長或長輩,有意願参與科儀訓練者,即日起至5月31日止,請逕向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局或各區區公所報名
  本次科儀訓練的課程安排是以「文化紮根」、「文化互動」、及「府城體驗」為發展重點,希望透過訓練介紹府城做16歲源由及科儀、府城有關生命禮俗信仰廟宇、並且透過課程讓市民引發對做16歲的情感
【焦點新聞】做十六歲的由來

七娘媽生做十六歲

織女被尊為「七星娘娘」,且其他六位姊妹(即七仙女)會保佑人間未滿十六歲的小孩,順利長大成人,是兒童的守護神,民間對護佑孩童的七仙女多以「七娘媽」尊稱之。每年農曆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時,在這一天的黃昏,家中有小孩的,都要在門口祭拜七娘媽,祈求子女平安長大。首先燒香請下神案上的香爐,再準備供品,供品有:

‧ 軟粿(又稱為「不情願粿」):用糯米搓成,類似湯圓,在中心用手指壓一個凹洞,它的由來是因牛郎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次,心中非常感傷,有情的信眾便將象徵「一家團圓」的湯圓壓個凹洞來盛裝他們的眼淚、雞酒油飯(糯米飯、胡麻油、酒、雞合煮而成的飯)、牲禮、水果

‧ 香花:圓仔花、雞冠花或茉莉花、鳳仙花等(一為多子,一是濃香,取子多,香火濃的意思)

‧ 清水一盆,新毛巾一條(讓七娘媽洗手洗臉)

‧ 凸粉、胭脂(化粧品)、紅砂線等

‧ 金紙、壽金、刈金、燭等


拜過「七娘媽」後,還要另外準備一份雞酒、油飯、軟粿,在床頭拜謝「床母」,燒三柱香,感謝並祈求「床母」保護幼兒好睡、好搖飼,祈求完畢,將香插在縫隙安全處,稍待片刻,手持「床母衣(一種印有衣服圖樣的金紙)」拜供「床母」察納後,加以焚燒,就完成祭儀。

又因為「七娘媽」是兒童的保護神,所以小孩滿十六歲時,要在當年七月七日「七娘媽生」這一天,舉行成年禮,俗稱「做十六歲」。一般幼兒出生滿周歲後,父母為了讓子女平安長大,常有到七娘媽廟讓子女拜「七娘媽」為契子、契女(義子、義女)的拜祭儀式,在儀式中行「加絭」(即加錢),「加」是以古錢、銀造的鎖牌或以黃紙畫符折成八卦形裝入紅布袋,繫上紅線,掛在頸上,所以又叫「掛絭」。大家相信「加絭」後,就可保護幼兒平安。而後每年七夕,都要到廟中祭祀,將「絭」在香爐上旋繞,希望獲得靈力,直到滿十六歲時,在當年七月七日攜帶祭品到廟裡祭拜,以答謝「七娘媽」多年來照顧的恩情。祭品有: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四果、紅龜粿、麵線、麻油雞酒、帶尾甘蔗兩根金紙、經衣(用於祭祀孤魂野鬼)、七娘媽亭(代表七娘媽居所,紙糊的樓台用竹片結紮,有兩層或三層,上面寫著:「七娘殿」、「蓬萊宮」、「百子亭」等字樣) 。

依古禮先燒香拜「七娘媽」,行三跪九叩禮;祭祀結束,做十六歲的成年人穿七彩狀元服鑽過供桌,再鑽過父母親所拿的「七娘媽亭」;鑽時不可向以後看,要向前看,表示前途在前方,應勇往直前,不要回顧。鑽過「七娘媽亭」時,男的往左繞三圈,女的往右繞三圈,民間稱為「出鳥母間」、「出婆姐間」。然後拜謝神明,焚燒「七娘媽亭」,供獻金紙、經衣,將掛在頸上的「絭」取下,「脫絭」後,表示完成「成人禮」,已經長大成人了。

台長: 蔡本文
人氣(9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