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3-26 20:54:34| 人氣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隨想:不是要推薦"驚爆十三天"這部電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完之後有幾個感想:

1.片長2小時又10-15分(我忘了),票價也是250還260(也忘了),頗划算.

2.突然覺得,空軍飛行員是一個最哲學的工作.在未知的高空,一個人孤單地處理所有的事務,沒有任何後援.(或許有人會說登高山也是一樣啊,但我要說每一次出任務並非自己能選擇的)
如果不幸被敵方擊中,那可是代表所有的同胞赴死啊,就在一剎那間.
他們果真無懼?
而我們可以繼續幸福地生活著.生命是可以這樣交換的嗎?
可能比小說家或哲學家之自殺更具有哲學性.
只是他們不曾書寫下來.
難忘那位執行拍攝敵情任務的飛行員在起飛之前,和甘迺迪總統政治顧問那一段簡短的電話交談.

3.對於歷史是這兩三年才開始有興趣瞭解.或許是因為不安與疑惑.而不安與疑惑從何而來,恕我無法三言兩語間就講清楚.
特別怕看二十世紀的戰爭資料.即使是電影的再現都無法克制那恐懼.
二十世紀,人們普遍接受了教育,對於生命有了自己的信念,對於生活也可以有自己的理想.
人們不再於君主體制下視自己如草芥.
甚至二十世紀下半葉,民主體制逐漸成熟,更讓人以為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
因此,二十世紀的戰爭更加可怕.人們理性上知道不該打仗,也知道應該要保衛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就是無法避免慘劇.
人生識字憂患始.如果什麼都不懂,人的存在只是與大自然搏鬥,並且只是為了對君主盡忠,這樣是不是能無怨且無謂?
懂了,思考更多了,對人世的依戀是不是加深了痛苦........

不懂歷史,隨便想一想,聊一聊.
朋友說:"所以越戰才會引起美國人那麼多的反省.此外,為什麼你老是注意那些不是重點的部分?"
這部電影是在講六零年代美國甘迺迪總統剛上任一陣子,軍方和民代都不太信任這位年輕人,不幸他偏偏就在期中選舉時遇到蘇聯在古巴布署核彈,而軍方一直想藉此機會一雪諸羅灣事件前恥,在內憂外患/承受了比一般政治人物更大壓力的情形下,他如何和他的幕僚一起判斷敵情,,在許多次不可控制的失誤後,終於成功地阻止了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機.
並沒有把他們神化,可以看到他們懦弱和痛苦的一面.
也不是說這樣就該去同情台灣的政治人物啦.意思是將心比心.(請千萬別和我討論政治,非常感激)
可是這不是我的重點.不論是繪畫,音樂,就是喜歡看那些細節.是這些細節讓我記得這部電影.


延伸閱讀

極端的年代:1914-1991(上/下)
Eric Hobsbawm著
鄭明萱譯
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
霍布士邦乃英國左派史學碩儒,紮紮實實地活過一個世紀.是少數能將個人記憶融入宏觀歷史且擅長說故事給平民百姓瞭解的史學家.
他的興趣很廣,印象中麥田已經出了"帝國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和"革命的年代"等書的中譯本.我是以前看了英文原版.不過極端的年代卻是回國後才買中譯本,譯筆極佳,難得.

BBC World Service ~~ My Century
http://www.bbc.co.uk/worldservice/people/features/mycentury/
個人述說著關於二十世紀的記憶,正可搭配上述書籍.

與戰爭有關的新聞台文章
窗台上的馬克杯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eumenides/index.html
"走出遺憾:烽火遺孀的故事"
這個新聞台台長筆觸溫柔婉約,兼具理性風采,身居西方卻遙望世界邊緣,值得諸位細細品味.

台長: Sophie X
人氣(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