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3 04:36:46| 人氣2,19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後一堂星期三的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學期旁聽了Dr. Crick的課,這課是開給大學部上的。研究生額外在每星期三早上九點的Highland Coffee上補充的資料,也可得到學分。上學期上了他的Rhetoric Criticism, 覺得他真是個聰明絕頂(人如其名!)的人。我已修畢學分,所以選擇只旁聽尼采跟海得格。不知是否因為陰天,老師說要到戶外上課。戶外不錯,只是很怕樹上掉下蟲子。春天這裡蟲多。雖然沒發生,但發現筆記上一鴕鳥屎。兩權相害,這算是好結果吧。

今天上海得格的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 老師一直強調海得格是個詩人,他的理論一言以蔽之,便是讓Being (姑翻「存在的本質」)出現在我們所創造的being (指獨立存在的某個物品,如你、我、一塊橡擦等)。老師說海兄的語言太過抽象,以致任人挪用(這是很多理論家給後代的的…贈品嗎?還是負擔?)所以不要看他說強調的,看他所指出的問題,以及他對問題的反應。沒錯,這樣至少下了個框架。

所以,問題在於,他反對當代將所有物品過度(強調)工具化,使人失去了詩意、失去與物的本質接觸的機會,因此常感生命的貧乏。語言是其中一例,亦即語言多帶有propaganda的目的。媒體的語言以「洗腦」居多,如誘惑你去買東買西等。科學的語言,將溝通層次限制在一種知識層面。忘了問他,但一直覺得這很像傅柯說的discourse。各式各樣屬於某領域的「關鍵字」成為進入某種知識領域的「門票」。拿著門票的人,進場只會注意門票上所指定、帶來的利益,如專心看表演等,卻忽略了場內的欄杆、觀眾的互動、舞台的破舊等。如此便將語言降至工具層次,亦即為了某種目的而存在(instrumentality/pragmaticism)。

海得格著名的Being,是要人們跳脫「單」看某物的實用價值(或某言說的propaganda目的)。如一個相機,它有照相的功能。在實用價值外,試著去想他是一個鋼鐵和塑膠的組合,裡面應該還包括彈簧,這些原料經由某地的工人按照包裝組合…等等。他認為這樣我們永遠都會看到不同的BEING,因此人活著,便要以一種詩意的狀態存在著。我覺得他這部分頂像尼采的。尼采不反對理性嘛…但他認為要用一種藝術的巧思,像捏陶藝品般的捏出任意形狀的reality/理性。即,理性沒錯是種很跩存在的方法,但藝術更高一檔。

不過老師今天說到海兄反對尼采的某部分。沒聽清楚,但當時是在講後現代,所以我想是尼采那個完全沒有本質的世界吧!尼采老兄基本上是後現代鼻祖,語言、理性是人們拿來把自己安心地圍在城堡內,然後慢慢觀賞、研究每一磚瓦,然後自鳴得意自己瞭解宇宙、掌握了現實。對尼采而言,萬物沒有本質,一切都是人的遊戲,如同後現代的去本質一樣。我想就這個部分,海兄的確跟尼采很不同。畢竟他很相信本質,要不然怎麼會相信Being 會透過人們所創造的being呈現?

他所謂的本質,就是所有的東西,都在此fourfold的框架下:sky,earth,mortals and divinity. 然後我們開始亂想…這些是什麼。Earth是我們立足於上的東西,我們所創的任何東西都來自土地,然後土地在摧毀我們的創作,我們莫可奈何。天空,是遙遠的那端,神秘的。我舉例說天空會下雨、出太陽,如此穀物才能長出,所以增加了天空的神性,人們感激、依賴、膜拜那一片遙遠無際的horizon. Mortals and divinity當然是另一組pair. 詳情忘了。不過不難吧…就是人啊、神啊之類的。

他舉例,如橋的存在,是為了連接河兩岸。在沒有橋之前,我們對於「兩岸」不會有概念。築了橋之後,兩個岸會變成一體(橋)的兩面。築橋前,人們站在河邊,如馬克吐溫的哈克站在密西西比河邊,會覺得對岸是遙不可及神秘的。如同我們遠眺天空。換句話說,如果今天我們有能力搭一座橋到天空去,則天跟地就變成一體(那座橋)的兩面。二合一了。

這正是海兄希望的存在方式。就像是一種peasant(農民)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說,所有我們需要的東西,都透過自己的雙手來創造。所創造之物,就是我們存在的投射,我們所創造的那面牆對我們說話,我們與所創之物合而為一。就算明天就不喜歡那面牆了,但總是會想到一些回憶,如我在築牆的時候,心情很不爽之類。我想就是「我」是各being(存在個體),然後我創造了另一個being。這個being是作為我用沒錯,但我看到我所創造來用的東西,並不會只想到他的實用層次。所以我不會只覺得那道牆是來遮風避雨,同時也會想起我築牆時的心情不爽。因為我看得超越了他的實用價值,我因此看到了Being. 人與萬物合一,因為人只創自己所需的東西,所創物就是人的自我表現。(體力沒那麼多,沒空去設計個跑步機出來!想跑去原野上跑步就好了?!)而今人都買現成的,扭曲了「科技」此詞在希臘文的原意(原意為:「讓新東西出現」)。所以都只看到物品的實用價值,「物」無法彰顯出自己的意識,物的存在不再存於那個fourfold 的框架裡面,因此他們的Being就出不來。所以他是討厭美國的實用主義,基本上就是資本主義。

摘錄一段“The nature of building is letting dwell. Building accomplishes its nature in the raising of locations by the joining of their spaces. Only if we are capable of dwelling, only then can we build. Let us think for a while of a farmhouse in the Black Forest, which wa built some two hundred years ago by the dwelling of peasants. Here the self-sufficiency of the power to let earth and heaven, divinities and mortals enter in simple oneness into things, ordered the house. It placed the farm on the wind-sheltered mountain slope looking south, among the meadows close to the spring. It gave it the wide overhanging shingle roof whose proper slope bears up under the burden of snow, and which, reaching deep down, shilds the chambers against the storms of the long winter nights. It did not forget the altar corner behind the community table; it made room in its chamber for the hallowed places of childbed and the ‘tree of the dead—for htat is what they call a coffin there…”(Poetry, Language, Thought 157-58)

強調一下,所謂的dwelling指真正的feel at home. 所以當人不創作物品為己用,靈魂便無法覺得有dwelling的感覺,無法從物中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只是從一處飄到另一處。

這樣便可以理解為什麼他會加入納粹。納粹一開始是以農民的生活形態為主、打翻物質主義。很純粹的,所以海兄也不弄清楚納粹適用什麼方式(methodology)去達到那個pure end的,就傻傻的加入了。因為他是各太過純粹的人了。一直埋頭的在想「目標」卻忽略發法、過程等。等他發現納粹使用極端殘暴的方法(奇怪我不知道納粹有這個訴求,只知道他討厭猶太人)來達成目標,其方法甚至有可能殘害那純粹的目標時,他想要退,名聲已經壞了。

海兄的這種論調讓我想起日本漫畫家阿保美代,他創作的漫畫像詩一般,取材多來自日本傳統的文化、風俗或民間傳說。書前評論提到阿保強調「物情」,物中蘊含的深濃的人情。小女孩打破了杯子,會悲傷的根杯子說再見;爺爺跟孫子講著家前的蘋果樹如何安慰他人生各時期的困頓,在爺爺長眠的那天,蘋果樹也凋零;我個人很喜歡「森林小語」裡面的「爸爸的長統靴」,小男孩穿著爸爸的長統靴(基本上很像以前農夫穿的那種高及膝的黑色厚雨鞋),聽著搭搭的聲響,覺得自己變成萬軍統帥。崴寶小時候我送他一本故事書,他竟然不要!!害我看著那本蘊藏著阿姨濃厚情感的書深感受傷。我個人也認為物傳達著人與人的感情,就像海得格說的橋。我們創造了一座橋(送禮/贈與),使贈送者與受予者成為那橋的兩岸,對岸不再是神秘的,而是一個透過橋可以理解、溝通情意的人(世界)。

回家看看跟老師同學的合照,竟然難過的掉淚了。這是後話了。留學對我最大的吸引,是想再一次享受在大學西方老師給我們的自由、啟發、對學生的看重。修課時生活忙亂不已,直到現在才有時間慢慢再次嚐到學問的甜美滋味。回想研究所的台灣老師,要不官僚腔重、要不客套疏遠(忙著升等),現在回想,也多是耍著關鍵字躲在理論後面的人。不過,這些都無可厚非,畢竟英文非我們的母語嘛。但拿著門票的躲在簾後把學生當權力的玩物,抹煞青年的創意熱情(民主萌芽點),卻讓我覺得是非常典型的中華文化產物。在上位者如只是黔驢一隻,在怎麼秀也只是東踢西踹的那一隻腿,想想真令人心寒。上行下效,風行草偃,這種只重表象的文化將成為群眾的基本生存態度。只許州官淫亂,不准百姓穢語,恩准手賤,不准嘴髒的文化,衝突溢滿心頭,折心之痛。




台長: Quintina
人氣(2,194)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我唸 |
此分類下一篇:日劇「佐佐木之戰」觀後感
此分類上一篇:初為女人

阿麗胡思亂想
真有哲理阿!照片拍的也不錯。
2008-04-03 12:27:49
阿麗
好低級喔!跑到別人的部落格到垃圾。而且還到兩次。絕對抵制這一件雨衣。
2008-04-07 14:35:03
版主回應
我已經刪掉很多次了。但發覺他綿綿不絕…留個言就罷了!偏偏都回應…這種低劣的廣告手法絕對抵制!
2008-04-08 03:20:39
*JoMa*
那漂亮的美眉
就是妳嗎
2008-04-09 00:52:30
版主回應
JOMA真會說話,這樣我的「尾椎」會翹起來啦~~
2008-04-09 08:29: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