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1 09:25:54| 人氣4,0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返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返鄉

  天時應運,正逢佛門大開,牧人養己,錯失今世,難以登天,再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一語道破,「知性還性」既是佛,知性已知之,還性得行之,不行如何還?在貧行乎貧之,在困行乎困之,在賤行乎賤之,在富行乎富之,在貴行乎貴之。素在其境而行,行乎其境。

  【聖慧】句句皆正氣,字裡行間皆真理,瞭解其真空妙理,已指引一條天堂路。昨日知難行更難,昨日之前未聞【性與天地】之言,【五教聖人及眾神】之語,何來知也?不知其路徑,如何走也?不知其方向,如何行也?故知難行更難。今日已開悟破迷,真理啟悟,知易行難,已指引天堂之路,將進佛之門,入佛之戶,登堂入佛,「聖慧」已極明確表白,五教聖人及眾神,是如何成五教聖人及眾神。雖已充份瞭解,雖已明指一條天堂路,不去行,不去執行,永遠都到不了天堂,等於不瞭解,瞭解又有何用?至此,任何人都幫不上忙,自己不一步一步邁向佛界,向天堂之路前進,連 明明上帝, 老子, 孔子, 釋迦牟尼佛, 耶蘇基督, 阿拉真主都幫不上,任何人都救不了。路加福音云:「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凡到我這裡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修行在個人,故自性自渡,自性自救也,望君深悟之、深思之。不【行】步步登不了天,步步登天必【行】之。

  眾生有嚴重誤解,誤認登天難,成神、成仙、菩薩更難,是遙不可及,高不可攀。一言道破,「知性還性」既是佛,知性已知之,還性得行之,不行如何還?只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絕不退縮,「行」之步步必登天,何來難也?自性自渡,自修自悟,自行自得,不行不得。行之終極目標在於,修心煉性,存心養性,明心見性,洗心移性,堅心定性。心是萬物之苗,心是萬事之根,心是善惡之源,由修心、存心、明心、洗心、堅心之行,而改善本性,改變本性,終達煉性、養性、見性、移性、定性之境。但如何行也?心行、口行、力行。

心行

  起心動念由心起,萬法由心作,一切惟心造。一念之善化無邊之惡,一萌惡念滅無邊之善;心生種種善念,心既滅種種惡事,心生種種惡念,心既滅種種善事。心是善惡之根,事物之源,成佛變魔之端。心不生,念不起,意不萌。心行之定也、正也,正其心,修其身,齊其家‧‧心行是事之根。功由心修,德由心積,福由心作,禍由心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獄,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天上果位人間定,地獄魔鬼人間做。理說的好,不如心地好,心地好不如心行好。善人,人人敬之,福祿壽隨之,善事,人人道之,事事順遂。

善人

多見擇其善者而識之,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細聞聖賢之道而學之。仁者可久處;知廉恥,有羞恥可長處;言善行,心善淵,與善仁,居善地,視為善類,可久留,可久待;多見擇其惡者而識之,多聞擇其惡者而從之,不聽聖賢之道而背之,不學好而學壞。不仁者不可久處;無廉恥,無羞恥不可長處;非言善行,心善淵,與善仁,居善地,視為惡類,不可久待。善人分假善,下善,中善,上善,至善。

  假善:偶行善,行善作於人看,內心存詭詐,外飾善良之貌,口說津津有道,只口說而不行之,只求善名,有善名,利隨之而來。惟恐人不知,甚以假善之名大肆喧染,擴大其假善。假善是善之恥也。

  下善:常行有為之善,行善、造功、助人,常惦念於心,常掛嘴邊,唯恐忘其善,常提善事,雖有善功,心存固執,常存著相。縱有善名、善行往往徒具虛名。有形之善,往往被不知不覺的美言美相所累,難達中善。下善是善之惡也。

  中善:常做公益事業,義工、義診、義警‧‧,偶藉公益事業,義工、義診、義警之名,達利之益;如常行布施,又能常守善道則可達上善。中善是善之中也。

  上善:行善不計虛名、不得虛位、不掛虛份,行無為之道,不求回報,遠離虛名虛位虛份,為善於世,而不自炫其善,力守善道,不離真理,默默行善,行善不為人知,是為上善。上善是善之上也。

  至善:無為而不為,死守善道,堅守心行、口行、力行至死方休。只知步步登天,人人是善,人人是佛,人人都是聖子,人人是兄弟姊妹,如何是惡「吾」不知也,不思善,不思惡,該與不該也,純善也,行善恐人知,無執著相,無分別心,無私覆,無私載。至善是善之聖也。至善乃是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利而不害;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

口行:開口,閉口,清口。

開口

  有德者必有正言,遇有緣之士開口之,言【性與天地】,【五教聖人及眾神】之聖人聖語,故應開口正言而言之。將福音,聖音,聖理真傳,傳給君,君帶回家,力行家中,並擴大影響社區他人,使福音,聖音傳播每角落,深植人心,行惡者去惡從善,已善者善善之;無明者使之明之,已明者明明之;以己及人,以己推人,以己達人。開口可培其德,養其性。

閉口

  遇無緣之士閉口之,避談是非論長短,無關聖事,不關己事,口不出語,心不與思,故該閉口,失言而閉口之,勿多言,多言多患,免禍上身,出口傷人,又失德之,禍從口出,損德不利己;利刀傷體痕易合,惡言傷人恨難消;多言多語惹人嫌,言多必失;勿惡言、勿兩舌、勿綺語、勿妄言應閉口之,留點顏面待將來好見,不傷人又留德,閉口可培其忍,養其德,何樂而不為。 孔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清口

  口入得清,口出善言,禍從口出(閉口),病從口入(清口)。無健康之體一切枉然,無健康之體,無法行聖事,無法理聖事,縱有妙理難開口,縱有妙行難行之。食是健康之始,健康是食之終也,故吃出健康為良,食物不新鮮不食為良,吃要良心,吃出良心。清口可培其仁,養其性。

力行:心行,口行。

  心行與口行是力行之過程,有心行與口行,篤實踐履方能創永恆聖事,只患不行,決不患不成。經常性,持久性,恆久性,生活一天力行一天,一息尚存至死方休,當一天和尚,唸一天經,敲一天鐘,唸經是不忘經意,敲鐘是告知眾生經意,唸經敲鐘是內外皆修,只唸不敲,惜只知坐而論道,不知起而力行,重於實踐篤行乎。只敲不唸,無法提昇妙理,微妙玄通,妙不知言。惑而行之,困而行之,勉而行之,安而行之,力而行之,終得之也,【惑困勉安力】必有得。修行乃是邊修邊行,邊行邊改,邊行邊修,修改到圓陀陀,光灼灼,純潔純善之本性。修於內,行於外,行於外再返諸於內,邊修邊行,邊行邊悟,邊行邊修,內外兼修;知而行,行而知,兩者相互交織,其功日益光明,其德日月明德,功德內外皆圓滿。猶如完成傑出曠世鉅做(機械、工具、作品‧‧),其作品必經測試(行),在測試過程中,發現暇疵而改(修);再測試(再行,再悟),再改(再修),直到完美無缺才大功告成。心行如同精密構想(設計),口行如同製造(過程),力行如同完成傑出曠鉅作(本性)。無構思,無改造,無修改是泛泛之作。

  身份有富貴貧賤之分,人有種族之異,男女之別,天無私覆,地無私載,佛法平等無高下,本性無差別,天子出家不為貴,乞丐出家不為賤,出入聖殿視為同修,共修佛法,視為佛子,雖有不一(不一:富貴貧賤),但也不異(不異:本性不異)。故道德君子,論性不論處境,論德不論輩,論行不論是非長短。有分別心,有執著心,如何行也,邊修邊漏,邊行邊失,如何行之得之?

  富者貴者,免除生活現實壓力,無後顧之憂,可全心全力行道,如能三施並行,同時累功績德,易如反掌。貴者憑地位,較易受尊敬,言行份量較重,可全心參道,影響較大較廣較深較速,如能擴大三施並行,同時累功績德,輕而易舉,易如反掌;但富貴者,常沉溺於榮華富貴之名而淹沒,若淹而不沒,更能深刻體會領悟貧賤困厄之境,貧賤之苦,使人親而敬之;如沒之,其影響聖殿也較大、較深、較廣、較速。權貴名人如能虛心學理,誠心禮佛,身段柔軟,親於同修,富貴君子而體恭,富貴者潤屋潤身又潤德,不驕於富,不傲於貴,外富內美,華麗而厚實,則可成同修之典範,是聖殿之福也。

  貧者賤者,有生活極大壓力,但知足常樂,樂天知命,珍惜一切,常受外來「人事物」磨練心性,時而反省洗滌心性,低聲下氣,忍性甚深,知命認命,貧賤困厄窮迫,拂逆空乏,不墬青雲之聖志,較易接受真理教誨,真誠行善,因較無財力,常行無畏施代之,較不受注目,任勞任怨,有一分力出一分力,默默行之;雖位卑而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位卑而言高,身微而行實,德性清高,一點一滴,一沙一石慢慢累功積德,久久其功也宏偉,其德也厚實,雖外貧內則富,貧賤君子而志堅也,貧賤者潤德又自在。

  眾生在世,因前世因果關係,雖加倍努利,專注認真,必有名利富貴之分,賤卑厄困之別,處境不均不一,但富貴名利,賤卑厄困是人類產物,人類產物必消失在人終之前。富貴名利,賤卑厄困帶不回天堂,應盡量放下,並於看淡,並不要過份計較。但唯一可帶回天堂的是道德。道德,多聽長者之正言,言天下之正言;多觀長者之道行,行天下之大道;多學長者之風範,學牧羊人之精神,利益眾生。眾賢務必深刻、領悟、體會、認知;道德應學勝過我者,處境當看不如我者,為鑑!勉之。

  前世有修,這世再修,諸多神職之士,是專職、清修、全修之士,都已摒棄後天凡業,專職全心全力投入,參於聖事,終生力行聖事,恭喜賀喜也。諸多未來佛,非專職亦非清修全修之士,因有後天凡業,士農工商,家庭情鎖,生活壓力,社會責任等等,無法終日參於聖事,只能先後並行,半聖半凡,聖凡並立,僅能利用業餘課外,是假日參於聖事,力行聖事,也恭喜賀喜。當有其事者,必先盡其事,行之餘力,而後奉獻之。出入聖殿,參於聖事,力行聖道,雖半聖半凡,在家出家,出家在家,牽妻繫親帶子入聖殿,夫妻同修,親子參修,邊享天倫之樂,邊修聖道之理,和樂融融;家有笑聲,歌聲,聖音,佛音塞滿於家中,家,溫馨快樂似天堂,人間天堂;已正其心,修其身,齊其家也。有人選擇清修、全修,棄後天凡業,棄家庭情鎖,生活壓力,社會責任等等,但,身雖出入聖殿,參於聖事,力行聖道,心卻未入聖,非真清修、全修;心若入聖,身非清修、全修,亦是清修、全修;身若入道,心亦入道,則是捨身捨心捨財,全捨也,全獻也。故五大宗教,及其他宗教之專利與商標,出入聖道,只是形象,非實相,除確實真心全捨、全獻已入道者為實相。

  今日出入聖殿,參於聖事,力行聖道,謂之「道中」人,謂之「聖中」人,謂之「佛中」人;而無出入聖殿,參於聖事,力行聖道,謂之「道外」人,謂之「聖外」人;何謂「道中」人?何謂「聖中」人?何謂「道外」何謂「聖外」?著相也,分別心,今日身在道中,聖中,佛中,心卻在道外聖外,是在「中」還是在「外」?今日身在道外,聖外;心確在道中聖中,行聖事,是在「中」還是在「外」?故今日是「道中」人,「聖中」人,來日可能變成「道外」人「聖外」人;今日「道外」人,「聖外」人,啟悟後來日可能變成「道中」人,「聖中」人,「宗教」人。末世之末,人人皆競相入,「道中」;「聖中」;「佛中」,「宗教」,人人皆是是「道中」人;「聖中」人;「佛中」人,也是「宗教」人。身穿聖服,腳履道鞋,披帶法具,理去三千髮絲,視為全捨全修修行人,其專利商標極明顯,是「道中」人;「聖中」人;「佛中」人,也是「宗教」人?有著相,有分別心,有分別心,就有二心,有二心就有是非,有是非必有口舌,有口舌就有二舌,有二舌必有妄言。真實典故:有位小沙彌到員外府結緣,員外見小沙彌門外誦經唸佛,拒於門外不與結緣,並驅逐趕之;來日小沙彌與高僧又經過員外府,高僧說「到員外府結緣」;小沙彌立刻說「不可不可,因上回去結緣,員外驅逐趕之‧‧,故不可去,不可去也」;高僧又說「那更應該去,昨日的不明,不代表今日的不明;昨日是小人,不代表今日不是君子;昨日的無緣,不代表今日的無緣。」門外誦經唸佛,員外開門歡迎之,不只結緣,高僧開口言之,言【性與天地】,【五教聖人及眾神】之聖人聖語,正言而言之。相言知新歡,員外終出家拜師學佛。小沙彌也深刻體會,勿著相也。這則真理是前輩常教育之課題,每位同修必有深刻同感認知。

  敬請指教,更期待君的共鳴與回應。

真理聖子 Email:saintdao@gmail.com
網  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aintdao







台長: 天下無二道
人氣(4,0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