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20 11:49:27| 人氣3,328|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讓聖伽爾塔見鬼去吧!】寫在黃國峻離世周年,兼論袁哲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載二○○四年六月二十日《聯合報》〈聯合副刊〉



如果不是「弗蘭次.卡夫卡的摯友」馬克斯.布勞德,我們迄今可能無法讀到卡夫卡的《審判》、《城堡》以及《美國》,我們甚至不知道「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卡夫卡究竟是誰?


但也正是馬克斯.布勞德,我們迄今想起卡夫卡時,必然性地將「性無能者」、「變形的同性戀」以及「他代替全人類受苦」之類的形象,加諸於卡夫卡的身上——因為在馬克斯.布勞德的戮力下,他寫出了洋洋灑灑有關卡夫卡的論著:《弗蘭次.卡夫卡,傳記》、《弗蘭次.卡夫卡的信仰與教育》、《弗蘭次.卡夫卡,指引道路的人》、《弗蘭次.卡夫卡作品中的絕望與拯救》,這四本書不僅「側記」了卡夫卡,更成為後來許多研究者關注卡夫卡的「重要」參考依據。


極其明顯的,這位被米蘭.昆德拉指出「因為卡夫卡而得以存在」的馬克斯.布勞德,他的名聲之所以流傳迄今,絕非因為他在小說方面有多麼高明多麼專精的造詣,而是他已成為世界公認「違背弗蘭次.卡夫卡遺囑,並執意出版其作品的代理人」——這樣一位如同當代經手任何進口貨的代理商,不免令我們懷疑,他對卡夫卡的作品理解是否必然超越一般讀者?是否必然他就是唯一詮釋卡夫卡的「最可信」作者?


有沒有一個種可能是——馬克斯.布勞德為了促銷產品的偏執心態,誇大了產品的功能?他其實不是要介紹產品,而是對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代理能力感到自豪?


無論如何,一個公眾所認識的卡夫卡已然變質,成為日記式的、傳記式的卡夫卡,而非文學性的卡夫卡,這使得我們面對卡夫卡時,不斷不斷傳述卡夫卡的作品是一個「虛幻逃逸的世界」,而非他致力於塑造一個穿越真實性的,企圖掌握另外一個「真實世界的視野」。

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如何「真正瞭解」弗蘭次.卡夫卡?我們如何確信,代理商不會在產品的包裝上動了手腳,甚至更改成份內容?


而現在——相隔一年,二個多月的——此時此刻,我們還會想起三十二歲與三十八歲,分別自縊早逝的小說家嗎?

想起小說家的時刻,我們又想起了什麼?

我們之所以認識小說家黃國峻、袁哲生,是因為「對他們死亡的理解」,抑或「對他們作品的理解」?

許多年後,當我們再度回想起黃國峻與袁哲生,心底浮現的究竟是黃國峻之於傳聞/新聞的悲壯形象(而非「不語時人彈同調」的小說家)?抑或袁哲生之於精神官能症的痛苦徘徊(而非企圖揉合鄉土與魔幻寫實的秀異小說家)?

我們如何能夠想像,在一個文學的光譜上,我們不是以一種為美學辯護的觀點來看待黃國峻與袁哲生,而是將他們放置在一個「死者為大」的不忍苛責之虔敬心態下,加以懷念與傳頌?

我們會怎麼談起屢屢被提及的<留白>與<秀才的手錶>?我們會不會認為<留白>其實就是在講述一個關於藝術辯證的過程?<秀才的手錶>的主旨則發生在一個叫做燒水溝的鄉野傳奇?

在哀悼詞、紀念文,以及各式各樣理論先行於小說的此刻,我們如何確信黃國峻的風格就是疏離?如何信誓旦旦指稱袁哲生的小說與汪曾祺相類?我們是經過系統性的論述去檢視他們的小說成就,抑或僅僅起於一時興起的想像與胡謅一通?

儘管事實如此明顯,但不知為何的,我們彷彿嗅到一絲絲「馬克斯.布勞德」的代理氣息,一種不以文學創作為關注重心的,而將「他們為什麼死」、「為什麼要死」的命題,提升到與他們作品同等高度的看法,已成為多數人論述黃國峻、袁哲生的基調。那些淺碟式的用語彷彿街頭議論「一顆子彈如何能夠劃破鮪魚肚」,那樣用過即丟的,速食的心態一如「卡夫卡是一個精神官能患者、體質虛弱者、厭食者的城堡主人、可笑的女才子、歇斯底里的城堡主人」。

因此,我們如何能夠更開放地、更系統性地去詮釋黃國峻、袁哲生的小說?我們如何能夠說服自己,在這一刻出自內心哀慟二位年輕小說家離世的同時,是否將成為日後那個備受嘲諷的、抨擊的,自信到不行的「馬克斯.布勞德代理商」?

愛爾蘭小說家喬依斯(Joyce)在他著名的短篇小說<逝者>中(一譯<死者>,The Dead),展示了一個冗長的對抗死亡的悠緩時光,在這個時光裡,他採取一種沉悶到底的細節敘述,並藉此凸顯主角迦伯列的「新生」,使得通篇原是描述「歡快的宴會」,墮入有如死氣沉沉的喪禮,並再將之打碎,再加以重組。

透過對細節性的描述,透過對行屍走肉似的主角的描述,在這篇小說裡,喬依斯成功發揮了小說的極致作用:


對抗唯有小說能夠對抗的。


然而,死亡怎麼能夠被對抗呢?真正臨到死的瞬刻,小說真正能夠喚起小說家一絲絲求生的想法嗎?小說家曾經寫下的那些篇章,難道沒有讓他們在最絕望的時候,將他們帶回人世、帶回活生生的真實之中嗎?那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們不再想起任何一篇小說,並以此作為睹注呢?

不管怎麼說,二位年輕的小說家「真正」離開我們了。對於小說家來說,本就無所謂的真實與否,因為在小說之中,細節往往比現實還要真實。
  
在馬克斯.布勞德的小說《愛的神奇國度》中,他依據卡夫卡的形象塑造了一名聖人「伽爾塔」,並且將故事裡的主人翁「諾維.布勞德」影射成現實生活中的自己:


「諾維.布勞德,同意成為伽爾塔有關自己作品的遺囑執行人」。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記起那個無風的下午——陰騭的氣息一步步踩在地界之上,大塊性的壓迫令人胸口窒悶的——一打開電腦,收到一封簡訊,說是我們「獨漏」了,希望所有的記者不僅要勤於翻看警方辦案的紀錄簿(那裡面記載了車禍、火災、情殺、上吊等諸多慘澹的死狀),更要勤於把案發當事人的名字輸入知識庫查詢。


是的,親愛的年輕的小說家,我們獨漏了您上吊的消息。


那樣殘忍的冷血,事後回想起來,卻又不比我們此刻念茲在茲的,非得揣測出一個「為什麼您們要死」的執念,來得更為殘忍與無知。

在小說家離世已然一年與二個多月的此刻,面對正在被我們逐漸模糊淡忘的小說家面貌,請容我們以最虔敬的心情,引述同是小說家的米蘭.昆德拉之語:


「讓聖伽爾塔見鬼去吧!他遮掩住了所有時代中一個最偉大的小說詩人!」


是的,見鬼去吧!所有時代,企圖扭曲任何一位優秀創作者的聖伽爾塔,都見鬼去吧。

台長: 耀小張
人氣(3,328)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nell
是思想不同還是思路不同
過不去的是自己 亦或是整個大環境
2008-05-24 01:16:57
耀小張
nell
不管過不過得去
都不那麼重要吧
重點是他們都實踐了自己
2008-05-24 23:25:02
路人
你一定很喜歡昆徳拉吧
2009-08-18 22:35:55
耀小張
年輕的時候喜歡
現在已經快忘光了~~Orz
2009-08-21 04:14:49
路人
哈哈哈我倒是很喜歡
不過幾千年來好作家太多也喜歡不完哪哈哈
無論如何誤打誤撞近來留個言罷了
祝一切順利
2009-08-22 22:44:49
耀小張
路人
謝謝你經過
是啊
千年來作家確實很多啊
也祝你一切順利唷
2009-08-23 18:24: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