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08 14:51:32| 人氣1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洛伊德論述中的伊底帕斯情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個人主體性自我認知的形成,通常與童年時的家庭環境、教育方式,成長過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是從嬰兒時期開始,家庭因素就開始決定一個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而在「精神分析學」當中的「伊底帕斯情結」就是通過家庭倫理的主要成員,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其間的愛恨交織之研究,描繪出兒童主體性自我認知的形成過程。
何謂人格的主體性呢?簡單來說,就是我 是誰?為何這個身體是我的?我為何是我?他人的身體也能是我的嗎?
「身體」一辭在傳統的哲學領域裡,不論是理性主義或經驗主義,皆含有非常濃厚色彩的「物質性概念」,因此「身體」與「心」往往是互相對立的,以至於甚少為此主題多加詮釋。直至梅洛龐帝,「身體」這問題才開始正式受到哲學界的重視。梅洛龐帝在他的許多論述當中,都對「身體」有非常多的探討,包括《行為的結構》、《知覺的優越性》、《知覺現象學》、《可見與不可見》等等。在他的研究中,他極力的屏除在傳統哲學裡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心—身體」是「主體—客體」對立的看法。取而代之,梅氏認為「身體即主體」 ,意即︰我是我的身體。他將主體的我與物質肉身存有的身體整合了起來,視為一體。而我以下的篇幅,即是以精神分析理論作為研究方法,對於人如何將身體與自我認同整合起來,作一淺薄的探究。
簡單說來,整個精神分析學的研究是奠基在兩個軸線上開展的︰無意識與主體性(人格)。在佛洛伊德的學說當中,涉及到人的主體性人格構成的論述包括︰「本我、自我與超我理論」,「伊底帕斯情結」,「自戀主義」,「昇華理論」。而心理學 與精神分析學,對主體形成理論的研究都有相當的篇幅;但是有別於心理學家的是,精神分析學家的研究方向往往側重於主體形成過程當中的感情因素(情結、性慾、自戀等)。
「伊底帕斯情結」作為一種精神分析學的術語,第一次出現在佛洛伊德的著作中是在1910年,而他是在對自己與對病人的分析當中確定情結現象的。
佛洛伊德在一次給友人的信中寫到︰
伊底帕斯……國王的衝突所產生的威力成為可以理解的了……。希臘
神話揭示出在每個人身上都可以看見愛情所引起的忌妒衝突,擊衝突
所產生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段文字裡面佛洛伊德並不把情結當成是神話和歷史傳說當中的一個特殊案例,而是一再的強調該「情結」的一般性與普遍性。他之後的論述更加強了這個觀點︰「人的一切存在皆以控制伊底帕斯情結為己任」。
先簡單說明佛洛伊德對情結的定義︰「伊底帕斯情結」是處於兒童三到五歲之間的時期(以就是男性生殖器的成形期間),由兒童與父母的關係當中所體驗到的愛情與敵視所形構而成的感情整體;這樣的感情可分為消極與積極兩種形式展現出來。在積極的形式下︰兒童(男孩)在自身性別認同的過程中,希望同性競爭者(父親)死亡;而對異性(母親)產生性的慾念。這與希臘神話中伊底帕斯與國王萊奧斯的衝突是一致的。而在消極的形式下,伊底帕斯情結呈現出相反的狀況︰小男孩將對父親的仇視與對母親性的慾念異化,他同時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女孩的心理活動,在父親面前表現為一個女孩的姿態,藉以換得父親對小男孩的疼愛;並且與母親敵對,藉此獻媚於父親。由此可見,伊底帕斯情結表現在行為上的形式,是極為複雜的。而「情結的衰落」,表示著兒童開始進入了性潛伏期,但並非意味著情結效應的消失,大約在青春期(約十三至十五歲之間)「情結」將具有再生和復活的能力。
何謂「情結的衰落」呢?
佛洛伊德認為大約在兒童五、六歲直到青春期約14、16歲,進入了所謂的性潛伏期,這段時期中兒童的性關係慾望衰落,標誌著兒童性關係進化的暫停,即為「情結的衰落」的階段。從性關係來看,兒童經歷一個對愛戀對象暫時失去興趣的「去性階段」,同時建立起純潔即厭惡性關係的意識,並且接受倫理及審美的教導與陶冶。佛洛伊德還指出,在性潛伏期,「情結的衰落」與戀愛對象從父母身上轉移開有關,那是「壓抑作用」與「昇華作用」的結果。壓抑與昇華相當於對情結的取締與毀滅。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