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3 20:56:48| 人氣3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魯迅與許廣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陰晴不定的三月天,我讀完了上海書店出版社所出版的《魯迅與許廣平》一書,這書,寫魯迅與許廣平從1923年相識到魯迅1936年病逝這短短十幾年「以濡相沫」的感情歲月。做一個文學家,魯迅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堂堂無出其右者。做一個男人,他與許廣平從師生情誼自然而然進展到兩地相思、兩心相許,這樣「得之我幸」、「修得正果」的中年之愛,把一個劃時代文學家的愛情與生活,平凡但不平常地展現在世人眼前。

魯迅比許廣平大上16歲,初識時,許廣平是魯迅的學生,在他的《中國小說史》這門課裡固定坐在第一排,是個聰明活潑、才氣橫溢的女大學生。聽了魯迅一年多的課之後,許廣平鼓起勇氣寫了一封信給老師,訴說自己的景仰之意,並希望得到先生垂憐,收她為「無時地界線」的隨時加以誘導的學生。信一寫出,許廣平心裡當然是輾轉不安的。隔天,就收到魯迅的回信了,信上稱他為「廣平兄」。一代文學宗師愷切熱心,言詞有趣,所有的愛意都源自於那文字扣擊的力量,深深打動了「廣平兄」的心。沒想到這位「廣平兄」後來竟成了魯迅相知相守的靈魂伴侶,守候著魯迅生命中最後的十年。

魯迅死時,許廣平才四十歲,終其一生,一直到七十歲病逝,全力投入社會運動工作與紀念魯迅的事業,編纂《魯迅全集》及其他數種的紀念文集。許廣平在魯迅死後面對宋慶齡女士勸她再找一位情投意合的人時說道,「她和魯迅的感情極深,對魯迅的懷念和眷戀始終如一,這種感情是無法移轉到別一個人身上的……」。這樣平實夫妻的感人愛情,正如魯迅在1933年出版的他與許廣平多年來書信相契的《兩地書》序言中所說的:「既沒有死啊活啊的熱情,也沒有花呀月呀的佳句」……「這一本書的特色,那麼,我想,恐怕是因為他的平凡吧。」或許人世間的情愛就是因為這樣平凡而不平凡了。

1927年十月,魯迅與許廣平在上海公開對外宣布他們已正式結合。沒有儀式,沒有喜慶活動,但兩人心中都知道他們已是夫妻,將相濡以沫,相守一生了。那時,魯迅在北京家中仍有元配朱安為他照顧著老母親。兩年後,許廣平為50歲的魯迅生下一子海嬰。北京的朱安也無可奈何,認命地「以蝸牛自喻」。關於這樣舊社會傳統婚姻下的悲劇,在那個時代,犧牲的不止朱安一人,強以是非過之,那是難解難了了。而許廣平用守候與眷戀無怨無悔地愛著魯迅,魯迅亦對之不離不棄,多虧了這兩個女人,平凡的朱安和不平凡的許廣平,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畢竟還是厚待了不斷「徬惶」、一再「吶喊」的魯迅。

《兩地書》是了解魯迅與許廣平愛情的最好見證。成書之時,是由許廣平原信抄錄,然後魯迅刪增修改。魯迅雖自序其中並無花月死活之句,但還是偶有纏綿熱情之語,畢竟許廣平相愛於魯迅之時還是個花樣年華的少女,魯迅一生的唯一情愛也是繫之於許廣平一人身上。魯迅在當年許廣平主動向他表示相愛之意時情不自禁地說出:「我可以愛!我只愛你一人!」的肺腑之言,而許廣平也隨即寫下了兩情相悅的的詩篇--《為了愛》:


在深切了解之下,
你說:我可以愛。
你就愛我一人。
我們無愧於心,
對得起人人。


是這樣深切了解的愛情才會讓人無愧於心,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別人吧。1934年,魯迅在贈許廣平的一首詩中說出他對許廣平殷殷的感謝與相愛之深──「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真正相愛相知的兩個人,能夠這樣生死與共,攜手十年,我想,那才是魯迅做為一個男人,這輩子最大的幸福了。(2006/3/12)

台長: 夏樹
人氣(3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