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11 08:26:11| 人氣1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谁能站出来说一声对不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墨尔本)阿木

去年六月,墨尔本的独立中文笔会为了纪念“文革”发生四十周年,曾举办过一场讨论会。会上放映了由中国内地独立制片人胡杰拍摄的纪录片《寻找林昭的灵魂》,观看者莫不眼角湿润,心情沉重。既为极端暴政年代产生林昭这样悲壮的烈士感到震撼,也为当今看似祥和的后极权社会出现胡杰这样真正具有独立思想和意志的战士感到欣慰。此后,《寻找》一片在多家华人社团聚会上放映,反响强烈。当时我就在想,胡杰下一部会拍什么?

终于看到报道了:原定本月6至12日在中国云南举行的“云之南记录影像展”,疑因入围影片中有揭露文革恐怖的纪录片《我虽死去》,突接上面通知“暂缓举行”。熟悉中国特色的人都知道,这通常是政治封杀的代名词。稍稍令人惊喜的是,遭封杀的又是胡杰的作品!

相关资料称,“云之南记录影像展”两年举行一次,今年是第三届。主办方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赞助方有荷兰DOEN基金会、JAN VRIJMAN基金会,总奖金为20万人民币,入围影片共57部。《我虽死去》拍的是文革开始时北京第一个被红卫兵活活打死的教育工作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卞仲耘(当时没有正校长,卞是实际第一把手)的遭难经历。片子拍成后,曾在去年纪念卞遇难四十周年时在卞家的聚会上播出,与会者无不痛感,为什么莘莘学子会如此暴打师长,为什么凶手至今逍遥法外,更为遗憾的是,为什么时隔四十年,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向卞家哪怕是说一声“对不起”...

有资料证明,当年北师大女附中红卫兵的主要负责人有宋任穷的女儿宋彬彬,邓小平的女儿邓榕,前者在卞仲耘被打死13天以后,即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首次接见一百万红卫兵时,宋彬彬在万众瞩目之中,将红卫兵的袖章套在毛泽东的手臂上。毛问宋叫什么名字,当听说是“文质彬彬”的“彬彬”时,毛说“要武嘛。”而邓榕的父亲邓小平则在卞仲耘死后不久,作为“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被揪了出来。34年后,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一书中,不但没有提到卞仲耘的死和她的参与,而且未提自己曾是师大女附中的学生。

我还没有看到胡杰所拍《我虽死去》中是怎么处理这些“后事”的,我想如果完全真实地表现是会惹来麻烦的,但我同时也相信胡杰不会因为担心惹来麻烦而去修改历史的。我只是有时一个人在想,当年卞仲耘校长所在的是一所女校,一所十分有名的女校。学生大多来自高级干部,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从出娘胎起就受着良好的教育。比起一般社会低层和底层的家庭来,这些女孩子更应是气质贤淑性情温柔。但不幸的是,正是这样一群女孩子,在文革开始的1966年8月5日,把她们的校长活活地打死(同时被打的还有另外四个校领导)。手段之残忍,表情之冷酷,今天读起来都难以令人想象。今天,这群女孩子中的大部分应该早已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为人母亲甚至祖母外婆了,她们难道对自己当年的行为没有一丝一毫的忏悔之意吗?她们会怎样面对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孙辈解释那段历史?如果她们中间有人后来成了教师,她们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学生?她们难道永远对那段历史保持沉默吗?

来澳洲这么些年,我们知道,“对不起”是文明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基本词语之一。不同场合说这个词语有着不完全相同的意思,但不外乎含有表示尊重、谦让、道歉、忏悔和请求别人原谅宽容的意思。大多数情况下,“对不起”的对象都会接受说者的诚意;如果事情严重,事关重大,非一声“对不起”所能消弥,但多少也能降低和化解哪怕是仇恨的度数。对卞仲耘校长来说,对在文革中千千万万被打死的无辜冤魂来说,他们是多么需要有人站出来说一声“对不起”啊!

站出来吧,当年的施害者,对受害者说一声“对不起”吧。中国期待着,历史期待着。


另,如有《我虽死去》影片者,能否贡献出来拷贝传看,谢谢。
联系电话:(613)0422562550

台長: 獨立中文筆會會員
人氣(1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