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18 22:15:55| 人氣2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牡丹亭主題初探(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四) 什麼是情?

情在《牡丹亭》中不但作為一個主題,更有決定性的作用,到底情為何物 ? 能教人生死相許,且超生越死。

情-原始性的慾望,並不依靠外界,而與生俱來的存在於人身體內的一種天性,正如湯顯祖藉杜麗娘口中說出的一句「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可以完全表達出他/她對情的看法,而這亦是《牡丹亭》的核心所在,劇中的人物全是為了這一句而生,而活的,例如故事的兩個主角兒-柳夢梅和杜麗娘,前者為了看到心中最愛,美的麗娘畫像時,抱著不停的叫「美人,美人,姐姐,姐姐 !」 ,弄得荼飯不思,恨不得把她吃進肚子與她相守一生。其時麗娘之魂出現與之相好時,他自然也不用細想太多了,而當柳夢梅知道麗娘為鬼一事之後並沒有流露出太大的驚慌,這也許是愛能超生死的表現吧。更令人感愛到柳夢梅對情的追求,付出是在麗娘要求他為她開棺,餵藥一事上,試想如果棺中的麗娘並未如在生時之貌,而是一具白骨,或是腐爛了的身軀時,是那奇的恐怖,甚至更要以口餵藥 ? 所以夢梅開棺之時所要的勇氣並非是人人均有的,只有那些對情有深刻領悟,感受的人才會具有的;而麗娘對情,美好事物的追求更不用懷疑,她從毛詩,遊園中初次接觸到情這一樣如此美好的東西,更在夢中與夢中情人相遇,從此展開了對情的追求。而較之柳夢梅她的追求可謂更狂,更主動,柳夢梅說到底始終有一畫像令人迷戀,但麗娘完全是因為一個夢境而相思至死,就連死時在地府時也不忘詢問自己的夢中人是誰 (冥判),其後成為鬼魂亦到處尋找符合「柳梅」的人,只有《長生典》的,楊玉環成了鬼魂後還擔心自己的身體腐敗而抱不緊她與唐明皇的定情之物-金釵細盒 (冥追) 這一情節可以相比,真可謂之對情追求的至極了。而麗娘在首次遊園時 (第10出驚夢)及替自己畫自畫像時 (第14出寫真),亦顯示了人天性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戲中的大金皇帝完顏亮亦是抱著同樣的道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南下侵宋,在第15出〈虜諜〉中完顏亮因為貪圖西湖的美景而起了南下的意圖,他說:「已潛遣畫工,偷將他全景來了。那湖上有吳山第一峰,畫俺立馬其上。」他恨不得自己能親身到如斯的美景遊覽一番,亦是對情,美的自然天性。

從依佛洛依德的學說來看,情大概就是指本我 (ID)。本我的行為動機只在追求生物性需要的滿足與避免痛苦,即是跟隨唯樂原則 (Pleasure principle) 所行事,而在剛開始的情勝理的時期便可以視為本我主導了人格而導致的結果。〈驚夢〉中杜麗娘於遊園發夢時與夢中人(柳夢梅)之對話,行為極為開放就是本我對性追求的行為,從他們的對話,動作可見是出自原始對異性追求的本性。「和你把領扣松,衣帶寛,袖梢兒搵著牙兒苦也,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惊驚.山桃紅),動作:生前抱 迳 生強抱旦下 迳 生,旦携手上。從上的說話,動作可見到其中是很具反動性的,而麗娘開始的時間也許有些微的反抗 (從生要強抱看來),但最後也是被本我所控制,而與柳生携手起來。而在杜麗娘化為鬼魂時與柳夢梅相好更是一個相當的本我超越了一切的表現,因為這時的麗娘己經沒有了任何道德,肉體上的限制,也可以說是超我 (superego) 沒有了,所以才勇於做出在當時是嚴重不容忍發生婚前行為這麼的事來。

(五) 什麼是理?

「理」(Rational)是一種十分複雜的東西,就當時明代中葉的社會作背景,當時是一個宋明理學發展到極點的歷史時期,理學家們以「理」作為宇宙的本體,認為世人有責任去「存天理,去人欲」,從而否定人生而有的欲的重要性,將一個帶有絕對性的規範鎖放在大家身上。換句話,「理」可以體現為一種純由理性出發的標準,將人倫關係及社會制度絕對地規範出來。

在戲曲一開始的時候,杜麗娘生活在杜寶嚴密的倫理制度下,行動的自由受到極大的限制,父母壓抑她的自由,不能超越,這即可視之為絕對的理的表現。例如在《第三出.訓女》中,當杜寶知道杜麗娘仍未睡醒,他十分不滿説「好哩,好哩。夫人,你纔說『長向花陰課女工』卻縱容女孩兒閒,是何家教?叫女孩兒。」他對於女兒的管教,非常嚴緊,認為做女子是應該有做女子的東西要做。又例如在《第十一出.慈戒》中,《征胡兵》這支曲說明:「女孩兒只合香閨坐,拈輕怕重花翦朵。順繡窗針指如何?逗工夫一線多。更書長閑不過,琴書外自有好騰那。女兒家甚做作。」杜麗娘的自由完完全全地被傳統父權社會的倫理規範,她亦接受這種父權社會的意識,沒有抗衡父母的言行。在這裏,湯顯祖將後園營造成一個特別的象徵意義,作為追求美好的東西的象徵,但杜麗娘連後園也不能踏出,她完全受杜寶的束縛,逗留在官邸裏。

另一方面,《牡丹亭》的男主角柳夢梅亦受這個絕對的「理」所規範著。柳夢梅作為中國古代社會的讀書人,他和當時普遍的讀書人有共同的願望,前住考取功名,高中科舉。這正是「理」作為一個被認知的世界下,男子的行為亦會受到「理」的規管。這種合理的社會期望,柳夢梅亦是採取接受的態度。

(七) 融和:合理的情及合情的理

那要怎樣才可以達至情理兼備的狀況呢?湯顯祖明絕對的情和理是有衝突
的,所以他在文本中,將情理融和轉化,融合其中,成為合理的情,合情的理,
以平衡情理的衝突。湯顯祖透過安排不同的出目,進行情節,它的推演同時亦影
響著文本中角色與角色間的關係,從而調和「情」「理」,現在本文嘗試就《牡
丹亭》中的情節,分析它如果達到這樣的效果。

合理的情是一種非原始性的,經過理性思考的感情。以杜麗娘和柳夢梅的關係為例,他們感情發展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明顯地感情是超越理性的,成為一種精神上的戀愛。例如在《第十出.驚夢》一節中,兩人在夢中相遇,在夢中發生關係,由「見了你緊相偎」和「恨不得肉兒般團成片也」等句子中可見。當杜麗娘死後,種關係更轉變為人鬼戀的狀態,例如在《第二十八出.幽媾》中可見死後的杜麗娘仍與柳夢梅交歡。但隨著自然的發展,使他們的情感發展由原始野性、激情的關係變成理性、有思想的關係。在人鬼戀的時候,杜和柳有交歡過;但當杜重生後,卻要求有夫妻之名才有夫妻之實,「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虛情,人須實禮。」 他們由夢中戀時與人鬼戀時,柳杜兩人的戀愛是激烈的,充滿原始的,但當兩人的感情慢慢增進時,特別是麗娘回生為人時,可以見到他們的感情,行為己經變得相當理知,再不是像初時般的只由原始慾望的支配。

精神的戀愛(互不相識迳態度親暱)迳人鬼戀(麗娘主動結交柳生,並發生了關係)迳回生後的人人之戀(麗娘要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情是人人與生俱來的,要有正確的途徑去表達出來。而麗娘因受父母壓迫過大,只好由夢境來宣洩平日不敢所作所想之事,《驚夢》,《尋夢》兩出就是很好的例子。麗娘「驚夢」的原因是因為平日受父母過份的管制,而當她在夢中見到理想情人時,因為想再回憶這種感情而再到花園去,引發《尋夢》。

合情的理是一合適的人倫關係,合理的期望,制度,牡丹亭中就在合理的制度下表達出愛情的偉大,讓我們得以體驗。戲中的人物每人都有他們的合理期望,像杜麗娘和柳夢梅,都有各自的期望。杜麗娘的身份一名十餘歲的少女。她的期望是獲得如意郎君;柳夢梅的身份是一名十餘歲的書生,他的期望是上京考取狀元。作為這麼的一個身份,他們的期望是完全合理的,在這個結果之中,他們有投進「情」這個世界運行的元素去燃燒,達至一個追尋愛情的過程,但並沒有脫離自己最原本和最基礎的期望。

其次,在這之中他們的戀愛過程到底也是在合理的制度之下進行,沒有脫離。在《第二十三出.冥判》中,杜麗娘和柳夢梅的關係一早己是命中注定的,當判官取,檢查杜麗娘的父婿是誰時,婚姻薄記錄「有箇柳夢梅,乃新科狀元也。妻杜麗娘,前係幽歡,後成明配。相會在紅梅觀中」,杜麗娘知道了自己的夫婿是柳夢梅,是以才許以女子之身,其次在回生時,當柳生再要求進一步的行為時,她卻以人須實禮為由而拒絕,其後雖私自成親,但卻要求柳夢梅去向她父母相告,以達成一真正的婚姻。原來柳杜兩人的關係早已緣定三生,他們所抗衡的「理」,原來就一早注定他們有夫妻的緣份,與其說反抗絕對的理,不如說他們發現世界的不同可能性,最終達致情理融和。

情和理得到調解,實踐到他們的願望,柳夢梅考取了功名,杜麗娘得到了如意郎君,杜寶獲了功名,並能在其中有不同的過程。因此,本文可視「情」為其中的過程,而「理」則為最終的結果。



(八) 總結

湯顯祖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牡丹亭》在湯顯祖的戲曲創作中所佔的地位非常重要。他把「情」和「理」這兩種認世界的基本原素,架構整個《牡丹亭》的文本世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這句作者題詞正顯示出「情」在《牡丹亭》中所佔有的位置,這個「情」正是在一個合理的社會下發展運行。正如中央研究院華瑋的分析:「湯顯祖旨在說明:情理不必互斥,盡可互容;理學世界應該承認「情」的現實存在,而情也能兼顧理的要求。」,它的主題應該是說明情理兼備的世界的,「情」和「理」不必互相排斥。


台長: 細豪
人氣(2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