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30 16:24:31| 人氣8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逢魔時刻

日本人說黃昏是逢魔時刻。
黃昏有種迷眩人的魔力,古時常有人在黃昏時刻出走不返,人們以為是被魔怪所迷惑、擄劫,所以稱黃昏為逢魔時刻。這是在日本漫畫中看到的說明。
日本和中國都有許多鬼怪傳說,在日本漫畫和電影充斥的台灣,日本的鬼怪故事似乎比起中國的精怪傳說來得迷人。不時在日本漫畫中看到魔怪妖精故事,甚至在所有漫畫中自成一類;電影也是。經過商業宣傳、包裝,加上精巧的化妝技術和科幻效果,日本鬼怪電影縱橫全球。動畫大師宮崎駿恣意揮灑出〈神隱少女〉一作,更是豔驚四座,大家都知道東北亞的島國,孕育出美麗迷幻的傳奇故事。相較之下,中國的《聊齋》算是陳說舊聞,一點兒也不新鮮了。

我從小害怕聽鬼故事。鬼怪的不可測度、猙獰醜陋,在在威脅著我的勇氣。這當然導源於我所聽說的鬼故事,不是妖精害人,就是鬼怪嚇人。我何必自苦自虐呢?直到藉由神話探觸初民世界,我才知曉,原來人之於妖魔鬼怪或許同樣使之害怕、恐懼。若追溯至原始時代,人鬼相處一點也不足為奇。
中國的精怪故事濫觴於漢魏六朝,干寶的《搜神記》可算是精怪故事大全。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小說的源頭,當時的小說沒有完整的結構,多半是筆記式的簡短故事或語錄,分志怪和志人兩大類,《搜神記》是志怪的代表。其中收集了漢魏以來關於鬼神精怪的故事,有神話,有民間傳說。織女和嫦娥故事的早期架構出現於此。書中出現的各種精怪:狐、蛇、龜、鳥,都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和人類世界接觸。在《搜神記》所載錄的精怪世界,人和鬼怪是平等互通的,鬼怪不過是生命的一種形態。
這樣的視野首次出現在我生命中。我開始嘗試看精怪故事。
從神話的角度來看,世間萬物無不有生命、靈魂。人們面對著浩瀚宇宙,揣想神秘美麗,卻又令人望之生畏的夜晚,正是白晝人類之眼所看不見的靈魂活動之時。那些妖魔鬼怪雖不與人類同步,卻也不是那麼截然相隔的。
不管是西方或是東方的神話故事,遠古時期的人類都看得見鬼神。那麼是在什麼情況之下,人類不再具有這樣的「靈視」?在西方,是人類墮落之後;在東方,則是人類文明之後。無論墮落或文明,都代表著人類開始遠離大自然,遠離樸實和純真。

現代漫畫家嘗試著從許多角度來說解精怪世界。
樹夏實的《出雲傳奇》藉著古老的傳說,突顯出人類的惡念就是魔鬼,主角血液中流躺的巫覡力量,賦予他封印、昇華邪念的能力。念被昇華,便能用最純真的心看待世界。
今市子的《百鬼夜行抄》藉由具有「靈視」能力的主角,與精怪進行契約,幫助他驅除存著惡意的其他鬼怪。於此我們看到一個契機,那是人類與鬼怪平等同處但互不相害的契機。
紫堂恭子的《癒傷之葉》更進一步,把這個契機提升至另一境界。書中的影之民,會變成每個人心中最害怕的形象,依各人不同。每個人有自己的影之民,它會攻擊人類的心靈,使人害怕、恐懼,卻一輩子都逃避不了。除非,面對它。
聖者說只有坦承面對自己心靈黑暗面的人,不會受到影之民的攻擊。並非沒有影之民的人,就是百分百完美的人,他只是比較誠實,接納自己的黑暗面,並試著挑戰它。最終,可怕的影之民,會化身為希望,那就是天使,也是最質樸純真的自己。
這樣的觀點難道不是「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的信念?難道不是《神隱少女》中,神人鬼都和善共處的失落之境?

白晝,人們汲汲營營。為了生命的完美?為了滿足永無止盡的慾望?日暮黃昏,看著即將消逝的天光,特別容易產生迷惘、困惑,也特別容易感嘆、思索。逢魔時刻,人們究竟是被鬼怪所迷惑,抑或是對自己的生活姿態,產生抗離的情緒?有了這樣的思考,多少能貼近自己一些,能尋回一點失落已久的純真吧。

台長: 仰望夢想的斜面
人氣(8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動漫 |
此分類下一篇:鋼之煉金術師(動畫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