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13 00:41:24| 人氣5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遼代官制和行政劃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重點整理:
1. 獨特的遊動性官制
2. 因俗而治-不同人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3. 北面官(以國制治契丹)、南面官(以漢制待漢人)
4. 五京、五道,行政區域劃分


契丹人主要從事遊牧業,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遷徙生活。
契丹建國後,國家的政治活動和公共事務的處理如何與這種生活方式相適應,就
成為契丹貴族建國後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遊動性的統治方式
在開疆拓土的同時,不斷地吸取各民族統治者的治國經驗,學習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也刻意保持契丹的游牧文化,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官制和四季捺缽制度。遊動的捺缽之所才是真正的辦公地點,而這一地點所在的區域應該就是遼朝實際意義上的統治中心。


上圖 - 遼代 五京位置略圖

因俗而治:
漢人與渤海人生活在南部,以農業為主;
契丹人及其他北方民族生活在北部地方,以畜牧業為生。
為了適應南北地區這兩種不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遼太宗制定了“因俗而治”,“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的統治辦法,於是在遼朝的中央統治機構中,便分別設置了北面官和南面官兩套系統。

北面官制:
北面官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官吏的任用一律是契丹貴族,掌管契丹一切軍政大權,是遼朝最高權力機關。
契丹有崇拜太陽的習俗,以左為尚,皇帝的宮帳坐西朝東,北面官的辦事衙署(牙帳)由於設在皇帝的北面(即左面)故稱“北面官”。

南面官制:
是遼朝“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的中央機構,大部分官名及職掌沿襲唐制,並參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
南面官的官使任用,主要是漢人,但也雜以漢族和契丹貴族。
凡是作南面官的契丹人也被稱為漢官,也穿漢服。由於南面官的辦事衙署設在皇帝宮帳之南(即右面),故而稱作“南面官”。

遼代官名多有契丹語官名, 如林牙即翰林,惕隱掌管皇族政教,夷離畢掌管刑獄,乙裏免為誥命夫人,等等。


上圖 - 遼上京城址平面圖

行政區劃
遼代的地方行政區劃大體上以五京為中心,分全國為五道:
上京道、中京道、東京道、南京道、西京道。

每個道有一個政治中心,稱為京,並以京的名稱來命名道;
1. 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縣)
2. 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寧城縣)
3. 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
4. 南京析津府(北京市)
5. 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

道下設府、州、軍、城4種政區,為同一級別。
五道共轄“州、軍、城百有五十六,縣二百零九,部族五十二,屬國六十”。


台長: Khitan
人氣(5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遼之時空 |
此分類下一篇:北方地區 游牧文化的起源
此分類上一篇:草原絲綢之路與草原文化-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