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9 12:44:12| 人氣6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草原絲綢之路與草原文化-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圖- 歐亞之間區域簡圖 古代中亞絲路探微 張文玲 著


重點整理
1 當北方遊牧民族遭遇內困和外來打擊,其勢力衰退之時,必另尋適合自己生存的空間,只有沿草原絲綢之路的通道向西發展。
2 沿著草原絲綢之路的西遷,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如器物造型、文字、圖案、語言等的交流
3 東西向北方遊牧民族間的交流-動物互咬的型式,觀察有容和斯基泰的金飾物-
4 南北向北方遊牧民族與中原的文化交流-中原流行的龍鳳圖案,遼代 龍鳳造型手環


北方遊牧民族的西遷現象與草原文化的交流

當北方遊牧民族遭遇內困和外來打擊,其勢力逐漸衰退之時,都要進行西遷。
北方遊牧民族的西遷現象並非偶然。當一個遊牧民族的勢力強大之時,都要佔據整個北方草原地區,並且緊緊依靠中原地區的農耕經濟而生存,而原先佔據草原地區的民族必然另尋適合自己生存的空間,北方草原地區的東、南、北都不適宜遊牧民族生活,只有沿草原絲綢之路的通道向西發展,如匈奴、回紇、契丹等便屬於這種情況。



匈奴於西元48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歸附漢朝。北匈奴經歷連年的嚴重天災,又遭到南匈奴、烏桓和鮮卑的攻擊,社會經濟極度萎縮,力量大大削弱。

西元91年,漢朝派大將耿夔(ㄎㄨㄟˊ)出居延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居延海一帶),大破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北匈奴單于率領一部分人眾西遷至烏孫的遊牧地區,後又遷到康居、阿蘭聊(頓河以東至伏爾加河之間,南到高加索山脈之地)。


上圖-西遼位置圖

公元840年,回鶻政權滅亡後,大部分人分三支向西遷徙
其中主要的一支回鶻人遷至今蔥嶺以西,於西元10世紀在蔥嶺以西建立了喀喇汗王朝。
西元1124年,遼朝被金朝覆滅之際,契丹皇族耶律大石率部北趨,沿草原絲綢之路西遷至中亞地區,征服了高昌回鶻、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等政權和乃蠻、葛邏祿、康裏等遊牧部落,威服今新疆和中亞地區,這就是歷史上的西遼政權。

西遼政權共統治了80餘年,經過遼朝二百余載的文化薰陶,在保持了正統的遊牧民族文化的同時,包括南北文化交流的儒家思想、漢語言文字、中原典章制度及生產方式在內的漢文化,已經成為契丹文化的主要支柱。
因此,西遷中亞地區後,並未被當地伊斯蘭教文化同化,反而使契丹民族的文化和漢文化對當地造成很大的影響,讓西方國家領略了東方文化的魅力。

所以說,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沿著草原絲綢之路的西遷,不但加強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還對東西方經濟貿易的溝通起到了重要作用,並且促進了東西方民族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上圖-龍鳳紋金手環 有容 耀世精采p116 117

中國北方草原地區是東西方文化交往的彙集地,有很多出土文物體現出文化的多元性。
如金銀器這種貴重金屬製造的器物,在草原絲綢之路的綜合研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中國北方草原地區於西元前2000年就發現了金器,經過初期的發展,到匈奴統治草原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
契丹建立遼政權後是草原金銀器發展的鼎盛時期,至元、明、清時,金銀器逐漸大眾化。

北方草原金銀器在發展的過程中,吸收了中原地區、南方地區和西方國家的文化因素,充實了自己的文化內涵。最早可追溯到夏代晚期至春秋中期,而以戰國時期匈奴的金銀器體現最為明顯,如流行於北高加索、黑海北岸的斯基泰文化和阿勒泰藝術中的怪獸紋,就在匈奴金銀器中有很多表現。

魏晉十六國以後,印度、羅馬、波斯、粟特等文化因素大量滲透到北方草原金銀器中。

上圖-斯基泰 金項環 俄羅斯東宮

同時,中原地區流行的文字符號、牡丹紋、蓮花紋、龍鳳紋、規整的裝飾手法、製作工藝等,在北方草原金銀器中也有非常明顯的反映。而北方草原金銀器的裝飾手法、器物造型、紋樣類型等對中原地區的金銀器也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以考古學中的器物類型及相關民族文化為切入點,來研究草原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的諸多問題,是草原文化研究的主要內涵和我們需要深 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上圖-遼代 銀鎏金雙龍鳳紋網絡衣局部 有容古文物 耀世精采 p132 133

因此,以考古學中的器物類型及相關民族文化為切入點,來研究草原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的諸多問題,是草原文化研究的主要內涵和我們需要深 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文章和圖片來源:
國學網 經濟論壇 張景明 著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1169
有容古文物藝術
http://www.alan-arts.com.tw/
斯基泰 金項環 俄羅斯東宮
http://www.hermitagemuseum.org/html_En/12/2004/hm12_1_19_00_20.html


台長: Khitan
人氣(6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遼之時空 |
此分類下一篇:遼代官制和行政劃分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的形成與氣候變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