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1-12 08:21:13| 人氣5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們的教材早就應該要符合現實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下面這篇是我的好朋友寫的唷。

原文請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trangemos/3/1242308399/20041111183208/
原標題:所謂的改編, 觸動了歷史的本質

我一個支持泛藍的朋友也覺得我們的教材早就應該要符合現實了.

我想,大多數人心裡應該也是不會想要小孩子像我們當年一樣,背誦一大堆一輩子也不會去或是早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改掉地名的地理知識吧! 歷史教材的改編,往好的方面想可以讓學生對歷史更有現實的認同感.說真的,連像我這種從小歷史就很強的學生,唸到高中歷史第三冊那些亂七八糟的晚清割據史,還有一堆的革命路線,軍閥戰役,也不禁有一種生不如死不支倒地的感覺.然後課本裡大肆報導了對日抗戰勝利,台灣光復的故事以後,共產匪類竊取國土的故事倒是草草交代過去.

其實從孫中山準備開始革命開始,歷史就一直是複雜的.孫中山的連俄容共路線,共產黨是怎樣贏得了時代的民心,我們生長的台灣,又是在多麼動盪的歷史下,飄飄遙遙的換了好幾次主人.國民黨撤退來台灣的時候, 台灣這塊土地和島上的人民真的是歡欣鼓舞的迎接著祖國嗎?如果我們從前的中原漢人歷史可以對大宋大明的遺民對故朝的堅持多所讚揚,那麼台灣要試圖讓自己的歷史記憶更加多元完整,為未來的出路找尋不同的理論基礎來解套,這聽起來並不是萬惡不赦的事情.

重點是我們這塊島上的人應該要對"歷史"的本質多一點的體諒與了解.歷史並不是唯一絕對的真實,歷史也不是線性發展的,但在現實中,被廣為散佈的通常是當權者意志所書寫改編過的歷史,這是現實人性權力鬥爭的一個殘酷的面向.而被壓制的一方,找到了機會也總想大鳴大放.

如果我們因此對歷史的多元性與變動性多一點必然的認識,那或許藍和綠之間,本省和外省之間,民主寶島和共產社會之間,將可以更多一點寬容,了解同樣一段歷史,為麼在對方的眼睛裡,是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樣子,而這其中很難說誰對誰錯,我們只能從共同發現的錯誤中記取教訓,從共同有的認知基礎上,協力發展更美好的明天.

(我的立場與想法其實很矛盾. 因此林玉体這個人掀起的歷史風暴,讓我難過了好幾天.不過今天理性的想一想,其實他讓教材符合當今現實的動作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大眾和我所為之不安的,應該是不明白這樣的動作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吧! 希望想改教材的人,能夠提出一套更精緻周延,富有包容性的論述才好. 貿然的畫地自限,或拿把刀任意的割裂,對這塊土地,並不是真正的福氣....)


記者秦富珍/台北報導


強調「台灣主體」的考試委員林玉体上午說,孫中山有推翻帝制的貢獻,無可否認是「中華民國的國父」,但畢其功於一役的武昌起義,他卻不在場,那些為國民革命犧牲的人也夠格稱「國父」,所以"Nation father(國父)"應該加"s"(複數)才對。

林玉体說,依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理念,應該不會獨享功勞,假設現在他還活著,應不會同意別人稱他「國父」,等於陷他於不義,當然別人可這樣尊敬,畢竟從民主理念來看,孫中山推動一個劇烈民主革命運動,推翻幾千年帝制,應該尊敬,也該在歷史留名。

他說,"Nation father"應該加"s",因為功勞不是只有孫中山一人,他在外面奔波有其功勞,若當年武昌起義在場的話,孫也許會死掉,這是歷史可研究的話題。

林玉体強調,反歸歷史事實,中華民國是1912年才出現,之前中國大陸地區政權叫「大清帝國」,更早之前有大明、大元、大唐帝國,統稱為「中國」,所以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的國父」,不能稱為「中國的國父」,因為他不是大明、大唐帝國的國父。

對於「台灣地位」的辯論,林玉体說,「合約」或「條約」遠比「宣言」位階來得高,過去不講條約只讀宣言,現在撥亂反正,又有什麼不對 過去傾斜的太厲害了,現在才是回歸歷史真相。

他痛批,教育部修訂高中歷史綱要,竟有高中老師反彈「不曉得怎麼教」,這些老師應該深切反省,多加進修,不能只看官方資料與教科書,應拿出學術良知,不要再讓學生有「讀歷史好像被騙」的感覺。

他說,過去歷史大部分都「讀不對」,政權轉移就換一種歷史,「只管當權者愛聽,不顧真相,該賞兩個耳光」,歷史學家應勇於還原真相,不必看執政黨或在野黨臉色,管他總統是誰,當局要怎麼改歷史是他家的事,應該講真話,否則是一種罪過。

台長: 百憂姐
人氣(5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