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08 19:41:57| 人氣642|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育想想~PART2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P1070179.JPG




閱讀本文前,請先看看本班小朋友的精彩演出! 

 

M. Apple曾言:「課程決定是一個政治性過程,課程內容是一場政治足球賽。」的確,在過去的學校課程中,總是強調優勢族群的文化,不但不利於社會上的弱勢族群學習,也使得一般大眾對於弱勢族群產生偏見,甚至產生歧視。我曾經閱讀一篇文章(註1),作者是一位住在蘭嶼的達悟族原住民,小學畢業後就和父親在海上捕魚為生,一日在船上聽見岸邊有幾位老師用擴音器向村人廣播 :「願意唸國中的同學請跟我們走。」作者的父親聽不懂漢語,所以不以為意。而他卻不斷思索著該不該請求父親讓他去上學,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去唸國中的話,自己的命運就要像眼前的父親一樣:守著傳統,卻被未來的台灣人瞧不起。』這段文字挑起了我敏感的神經,有那麼一刻,我真的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無奈。雖然想改變現狀,但是現實社會織就而成的那張網,早就牢牢將他綑綁,動彈不得了。果然,作者終究無法實現唸書的夢想,他選擇留在父親的身邊,順從傳統學習補魚的技巧,然後只能終其一生,用捕獲的龍蝦換金錢,用飽受海裡的冰冷,溫飽家裏的孩子。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文章末了作者對他的兒子所說的話:「幫爸爸唸以前爸爸沒唸的書,不要吃現在爸爸吃的苦。」

學校教育,公平嗎?

中華民國憲法明定「人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及義務」,既然是義務,就代表每個小孩都必須為未來的社會生活先做好準備,於是不論小孩之間存在多大的差異(而此種差異通常來自於家庭背景),只要年齡符合,一律都得進入小學,接受所謂公平(相同年限、教材)的教育。然而每一個小孩的生活環境、成長背景可能存在極大的差異,根據主流文化所設計的課程對非主流族群的兒童而言,隱約形成一種威脅,而他們只有兩種選擇:順從或抵抗。前者帶給他們進入社會核心的機會,後者則使他們永遠處於社會邊緣的不利地位。為什麼學校課程只能允許某種自認為較優秀的文化意識存在呢?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時,不難看出學校課程的設置及編制,總是脫離不了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功能論的社會學家Durkheim認為:為了維持社會秩序及穩定,社會成員必需具備一種「集體意識」,每一個人都必須透過社會化的歷程,學會為群體發揮作用。T. Parsons則明白指出學校教育的目的即是傳遞基本的價值及信念,使學生社會化。然而這樣的理論幾乎完全漠視了個人的主體性,認為個人是為社會而存在,社會不需要為個人成敗負責,因為那是個人努力或不努的結果。然而真是如此嗎?

誰該為學習成敗負責?

衝突論的社會學家M. Weber指出:社會結構本身就已經存在不平等,特定階級為了保持對從屬階級的控制,必然會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體制中加諸種種不平等措施,所以個人成敗不應只歸咎於自己,社會本身也須負起責任。解釋論的社會學家更進一步指出學校課程如何成為複製階級的工具。尤其是B. Bernstein從知識社會學角度分析出學校課程使用的是精密編碼語言,對於使用具特殊性、孤立性的侷限編碼語言學習者而言,自然形成學習上的不利條件。因此我們真能將學習成果的好壞完全歸咎於個人嗎?我認為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對於達悟族的原住民而言,接受以漢人為主體的學校課程,本來就會存在許多困難,學習起點已經出現落差,怎能期待學習結果會相同?更別說擁有的學習資源差異了。針對這一點,我們的社會也許會用考試加分、保障名額等方式加以彌補,但這些只能算是消極的作法,仍然無法使原住民族群在漢人社會中獲得應有的尊重。教育應該是一項文化傳遞的工作。而達悟族人的文化,卻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逐漸沒落,印証了文化霸權確實存在於學校課程中。文化的形成源於人類本身的歷史活動,世界上有許多不同族群,創造出各種多采多姿的文化,這些不僅是人類共有的資產,更應該加以珍惜,否則,未來人類社會只存在一種文化時,世界會顯得多麼單調而無趣!

結語

所幸,由於社會民主化及少數民族自覺運動的發展,現代國家大多已改變過去偏差的族群政策,不僅正視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和權利,也強調包容尊重的精神,鼓勵少數民族文化發展。以我國為例:九十學年度起正式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中即包含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精神。此外,最新出爐的原住民自治法草案中,也賦予原住民可經由公投方式成立與縣市同級的自治區,並得設置民族學院、各級各類學校及幼稚園。此外,原住民國中小學教科書、教材及教學語言,皆可使用原住民族語言。我們當然樂於見到這樣的成果。希望藉由此種方式,能夠根本改善學校在本質上對弱勢族群的壓迫性,也希望在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社會中,不論身為多數或少數族群,都能夠真正享有公平的待遇。

註1:夏曼.藍波安(2001)。龍蝦王子。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41,頁54-57。

台長: 星空之下
人氣(642) | 回應(3)|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童言童語 |
此分類下一篇:教育想想~PART3
此分類上一篇:教育想想

Ocarina
讀完,很想回應你這一篇文章的想法,但我的話實在太多,恐怕會說不完,就先提一個可以長話短說的看法--在台灣現行的官方教育制度裡,沒有反思的機制,也無所謂對知識的探討與尊重是在怎樣的一個熱情之下而產生的,只有用實施之後的結果來檢討,甚至不知道知識是一種結果,至於他出於何處是無所謂的,不知道智慧可以從何而得的教育現場,很多時候已經不再是教育,也使教育現場成為了一種手段
2011-03-09 08:40:46
版主回應
是啊!有時候我都覺得教育現場是"說一套,做一套",教改的理想真正落實到教學現場者~稀已.空有理想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執行者觀念不變的話,一切都是空談~~~
2011-03-09 20:26:06
均的媽咪
看到精彩的演出一則是喜,勇於表現,唱詩歌有辦法創造另類街舞與詩歌結合,一則是憂,手足無法與同學一致,聽從指令,不過從頭看到尾,笑到流眼淚,偶爾也要輕鬆一下嘛!
2011-03-09 23:41:10
版主回應
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他很享受在其中,就很好啊!這是他的創意表現,我覺得很棒喔!這段影片是特別為你放的,慰勞一下媽媽的辛苦喔~
2011-03-10 21:14:34
asim
嗯!寫到心靈深處
教育公平嗎
優勢族群總會在管制的時候
傾銷文化思想進而掌控政治
教育有無限可能
原住民自治法即將立法通過
自治區的教育將有什麼突破
"教育想想"吧
2011-03-10 06:33:03
版主回應
asim大哥說的是,大家一起來想想~抵抗文化傾銷的基本要件是先對自己的文化產生認同感,原住民自治區的教育如何紮根於自身文化,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這真的很需要動腦筋耶!
2011-03-10 21:11:2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