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15 10:51:48| 人氣4,95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韻文與非韻文部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韻文部份(先秦至魏晉南北朝)


 

1.      四言詩:《詩經》(西初年到春秋中葉,分風、雅、頌三部分,風及雅的一部分為民歌,確定了中國詩的修辭原則──賦、比、興),《詩經》成了後世成語的來源,最膾炙人口的詩作,則為《蒹葭》、《蓼莪》、《采薇》、《擊鼓》、《關雎》。六朝之四言詩作者,以曹操嵇康陶淵明最重要。

2.      樂府詩:西初年官署名,後指民歌,漢樂府特色為「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代表作如《陌上桑》(敘事詩)、《上邪》(言情)、《江南》。南北朝樂府風格迥異,南朝樂府就是「歌西曲」。綺麗唯美,多為五言四句的小詩,多詠愛情,代表作為《西洲曲》。北朝樂府質樸真率,題材較廣,形式不齊,以《木蘭辭》為代表。隋唐之際,七言樂府大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為傑作。盛詩人多以七言歌行詠史敘事,或記述邊塞風光,慷慨淋漓,李白樂府詩成就集六朝之大成,題材形式無所不包;杜甫則開「新題樂府」之風,以樂府寫民生疾苦,為中的「新樂府運動」張本。中唐元白提倡新樂府運動,不入樂,文字平淺利於流傳,以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最重要。

3.      古詩:文人取法於樂府詩中整齊的五言作品(如《上山采蘼蕪》),創作古詩,代表作為東的古詩十九首。最早的文人五言詩是班固的《詠史詩》,最早的文人七言詩是丕的《燕歌行》。-

4.      六朝詩:或稱「選詩」(《昭明文選》所收錄),

J         建安時以三父子(),「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劉楨蔡琰為最重要。「三曹七子」向樂府詩取法,為典型的文人樂府。曹操長於四言,代表作為《短歌行》。曹丕《燕歌行》為文人最早的七言詩。曹植被譽為五言詩的冠冕,才高八斗,代表作為《雜詩》。王粲劉楨都被《詩品》列入上品,王粲代表作為《七哀詩》,劉楨代表作為《贈從弟》。蔡琰蔡邕之女,曾在「董卓之亂」時被擄至匈奴,後被曹操贖回,代表作為長篇敘事詩《悲憤詩》,有辭體及五言體兩首。另外此時民歌代表作為五言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

J         正始時以嵇康阮籍最重要。嵇康長於四言,代表作為《贈秀才入軍》。阮籍是全力寫五言詩的第一人,非文人樂府,代表作為《詠懷詩》八十二首。

J         西主流詩人為「太康八英」,其中以左思最重要,代表作為《詠史詩》。東主流詩風為「玄言詩」,淡乎寡味,成就較低,代表詩人為主流之外的陶淵明,他是中國詩人唯一一位歸隱躬耕者,故為「隱逸詩人」的代表,「田園詩人」之祖,代表作為《歸園田居》、《讀山海經》、《飲酒》。

J         南朝 的代表詩人為謝靈運,他也是自古以來所推崇的南朝詩人的代表,他是名門之後,但仕途不順,寄情山水,故為「山水詩人」之祖,代表作為《登池上樓》。

J         ,代表詩體為「宮體詩」,言情詠物(以女人為歌詠對象),成就較低。

J         南北朝民歌十分精采。南朝民歌最重要者為《歌西曲》,全為言情之作,多為五言四句的小詩,以《西洲曲》、《子夜歌》為代表。北朝民歌質樸豪爽,型式多樣,多詠社會生活,以《折楊柳枝歌》、《木蘭辭》為代表。

 

 


非韻文部份(先秦至魏晉南北朝)

 

一、先秦:中國散文的源頭,散文之祖為尚書,戰國為散文第一度高峰。

J         史傳散文:《尚書》又可稱為最早的史傳散文,雖以記言為主,但也有記事的篇章(如〈金滕〉),也有通篇說理的論說文(如〈無逸〉),一般論《尚書》文體為典、謨、訓、誓、誥、命,可謂開啟了古代的散文文體。史傳散文發展到了春秋,有孔子據《魯史》所作的《春秋》,只是史事的綱要,到了《左》傳,才是史傳散文成熟的代表,改《尚書》的記言、《春秋》的編年大綱方式為編年紀事方式,在記事方面成就頗高。至於《戰國策》則記錄戰國時縱橫策士的言論,雖重在記言,而文章結構章法的應用都很成熟精采。《左傳》代表作為〈燭之武退秦師〉;《戰國策》代表作為〈馮諼客孟嘗君〉。

J         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之始,應為《周易》,事實上《周易》的卦爻辭夾雜著韻文,並非純粹散文,散文主要在《易傳》之中,但其文簡義深的行文方式已影響了《論語》及《道德經》。春秋時王綱失墜,諸子並起,於是哲理散文興起,由《論語》的語錄形式,《道德經》的格言形式,都是短章形式,還是散文之初文簡意深的模式,到了戰國,各國相互征伐,諸子各自提出一套理想的政治概念,也極力講究於文旨的完旨與文氣的傳達,力求說服他人。孟子以「好辯」著稱,《孟子》一書仍是語錄體,文氣旺盛說理完足,又擅長以寓言來說理;莊子追求心靈上的自由,純熟地運用神話寓言來象徵體道的境界,文氣恣肆,影響了後世的文學與美學。到了戰國末期的《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則更進一步據題抒論,每一篇章首尾完足,邏輯嚴密,而全書結構謹嚴,體系完整,已是純粹的哲理書,但在文學方面的影響力反而不及《孟子》、《莊子》。總而言之,先秦散文無論在內容(史傳或哲理)或形式方面都已到達成熟的境界,是我國散文界的第一度高峰。

二、漢:散文的時代,東漢漸漸駢化

J         政論散文:初承火之餘,文化漸漸復甦,文風方面仍是戰國縱橫策士遺風,為了評鑑代滅亡之失,有一系列政論散文出現,文帝時最出色的政論家為賈誼,以〈過秦論〉、〈治安策〉為代表作。景帝時政論散文以晁錯為最佳,〈論貴粟疏〉是其代表。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論文字通常都是經學的附庸,不再有策士的文采,反而是歌功頌德的辭賦大興。

J         史傳散文:武帝大一統的時代,司馬遷的《史記》為二千五百年來的歷史做了總結,繼承《左傳》《國策》的敘事技巧,是史傳散文登峰造極之作。司馬遷以他絕頂的史學天才開創了「紀傳體」的體裁,以人為歷史中心,成了後世正史的體例。到東漢班固則承《史記》作《漢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成了後世正史的通則班固的時代,辭賦居於文學正統地位已久,班固又是知名的賦家,所以散文有賦化的傾向,可謂早期的駢文。《史記》善於擷取人物最有神采的生命片段,頗似小說筆法,行文變化多端,且寄寓司馬遷自己的身世之感及治史理想;《漢書》敘事則四平八穩,力求完整,風格一致,文采縟麗,但更為正統文人所喜。從此我國正史就朝《史》《漢》兩路而行,或偏散體,如《三國志》、或偏駢體,如范曄《後漢書》。

J         哲理散文:由於思想界定於儒家,代哲理散文不似戰國之盛,只有東漢初年的王充作《論衡》,以實證方式提出對傳統的檢討,尤其〈問孔〉〈刺孟〉等章更見他素樸的辨證色彩。

三、六朝:駢文的時代,只有筆記小說是純粹散文,歷史文學大盛

J         魏、晉時代,五言詩盛行,詩文都承東漢賦化之路,進一步格律化,講究對偶、華麗、用典,形成新體詩及駢文,「聲律之說」大盛,更加上聲律協調的要求,徐陵庾信的駢文成為六朝駢文的代表,號稱「徐庾體」,徐陵的〈玉臺新詠序〉,庾信的〈哀江南賦序〉是代表作。

J         這時的駢文用途甚廣,以之嬉笑怒罵,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以之為書信,如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以之寫景,如吳均的〈與宋元思書〉;以之說理,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以之撰史,如范曄的《後漢書》(全書);以之論文,如劉勰的《文心雕龍》(全書)、昭明太子蕭統的〈昭明文選序〉,都是名文。

J         唯一以散文創作者,在南朝為「筆記小說」;在北朝為被稱為「地理志」的史書,即酈道元的《水經注》與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水經注》以水道為主,雜記風景、民俗,寫景清麗,被譽為最早的「遊記文學」佳作,《水經注》尤為名文。《洛陽伽藍記》以洛陽城的寺廟為中心,雜記歷史典故,偶有小說趣味。

 

台長: 志據依遊
人氣(4,953)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疑義相與析 |
此分類下一篇:樂府詩、古詩與近體詩比較
此分類上一篇:樂府之概況

splip
雨下得真大 真煩!!
2013-05-16 15:03:13
威爾剛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2 02:46: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