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27 12:11:17| 人氣1,17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廟會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廟會 

 

清晨兩點多,「陣頭」就進來了,鑼鼓喧天,相當然耳,此刻是無法入睡的。不要說我們,參與廟會活動的人們,一定更是徹夜未眠,因為這是本地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廟會,要繞本地全境祈求平安。本地人個個慎重其事,把它看得比過年還重要,兩三個晚上不睡,又算甚麼呢?

 

本寺自古以來就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寺裡自然要成為此次廟會的重地,對於廟會活動也要全心投入,準備茶水、點心,誠心待客。雖然每個人的信仰不盡相同,但是都應彼此尊重。我已經將近二十年,未見識到這裡的廟會了,過去領執於弘化堂時,重點放在待客之道及門戶安全維護,心裡偶爾也會生起像廟會這類信仰的迷惘。不過,二十年後再看此廟會,時空不同,儀式內容乃至參與人潮,也都有點變化。時空轉變,人的想法也要隨著時空而調整,這樣才能找到平衡的生活。

 

今年隨香朝聖的人潮,已沒有往年盛況,心想:像這類地方性的廟會活動,是否也隨著科技社會發展而開始沒落了?有法師告訴我,才不是呢!是因為寺裡的場地小,因此在前面的村落又另闢一廣場,所有迎神隊伍就在那裡表演,只有「陣頭」才進來。喔,原來如此!雖然如是,面對眼前沒有盛況空前的迎神會,還是讓我有些想法跟一點感動。

 

一、從信仰層面出發

以前忙完過年,想到接著要來的村庄遶境平安活動,就感到一個頭兩個大,尤其陣頭入廟來時,沖天徹響的鞭炮聲與煙硝味,還有那人煙雜沓,只見萬頭鑽動的情景,就是一陣不寒而慄。時過幾年,此時此景映照心中,或許因為走過這幾年,看到很多人間悲苦,心中而多了一點接受的空間。在現實生活中,信仰絕對是人類所必需,盡管科技多麼發達,資訊多麼豐富,社會多麼進步,人間的苦難還是無法泯滅而需要得到撫慰。看著那些抬轎的人們,還有敲鑼打鼓的,他們的臉龐有的疲憊,有的嚴肅,那些轎子、銅鑼、大鼓鐵定很重,但他們咬緊牙根把它扛起來,腳步還是依然堅定有力,如果不是對他們信仰的肯定,大家何苦來哉?再看看那尾隨神轎後面的善信,人人手裡握著一炷香,在我心裡的感覺,他們握住的是「希望」,可能是闔家平安的希望,可能是健康的希望,可能是事業順利的希望……。他們可能沒有讀很多宗教書籍,建立宗教的理性思惟,可是他們心中的虔信情性信仰,足以陪伴他們走過自己的人生。

 

廟會的最後一天,我還看到了一個令我動容的畫面──就在布袋戲台前,看到兩台電動輪椅,上面坐著兩個小朋友,心裡明白,這一定是病童,而且病得不輕,輪椅旁邊就站著年輕的媽媽和爸爸。小朋友看得很入神,一旁的爸媽細心的照顧著,一會兒遞茶水,一會兒摸摸他們的頭。當電音三太子出現時,媽媽牽起小手向三太子揮揮手。好久,才有一個太子向後走到小朋友面前跟他握握手,握到的那瞬間,小朋友跟媽媽都笑了,這一笑卻讓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在他們心中一定在期待菩薩、神明的「保庇」,保庇孩子們身體健康;而爸爸身上背著背包,裡面裝著長長的香,他說他自己隨著陣頭走完全程……,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力量大到讓人不遠千里長途爬涉,只為心中對菩薩、神明的那個信念。但願,年輕的爸爸媽媽真的獲得再接再厲下去的力量,那對小兄弟真的如願地得到神明的「保庇」。

 

二、從保存民俗文化出發

今年廟會活動的服裝,以紅色系為主,人面、神轎相映紅。入廟時,整個廣場充滿了熱情的紅,再加上一片炮竹、鑼聲、鼓聲、鐃鈸高分貝地作響,把迎神的情緒帶到最高點,那些熱鬧陣頭,在菩薩面前也開始使出渾身解數大演特演,以示酬神,像舞獅隊、八家將、花鼓隊,還有七爺、八爺踩街,都是廟會活動中不可少的元素。我在農村出生、長大,對這些民俗文化雖不甚了解,但依稀彷彿還有一點印象,雖然這些文化在整個社會的觀點,似乎漸趨於劣勢,尤其參與這些行業的人,在普世觀點很容易就把他們與中輟生、不良少年男女連結,相對地也否定了民俗文化的價值。曾經,我也有類似的想法,在眾神明前一回事,私生活又是一回事。可是每件事情總有它的正反兩面,當我們以較為客觀的心態面對時,我們將相信民俗文化對一個地方社會的貢獻。在早年的農業社會,這些活動就是他們單純生活之外的娛樂,是一種生活寄託,附帶地也產生對地方自保自救的作用,更是增強對自己地方認同的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民俗文化,是值得被保留的。不可置否,當大社會環境有所變遷時,這些民俗文化也將受到社會潮流的考驗,如電音三太子、歌舞團、樂隊的加入,多少威脅到傳統文化的純樸性,過去民俗的實質意義也將被淡化,這都是社會變動中的事實,但我想維護民俗的傳統性與正當性,應該仍是大有人在。

 

三、看到年輕人也投入廟會活動

一直以來,台灣都是父系社會的傳統,像這種廟會活動,男性還是居於主導的地位,所以放眼望去,廟會的參與者,幾乎是以男性為主,而且年紀大約都是中年以上者。不過,還是看到有些年輕人加入抬轎、打鼓等陣頭行列,尤其「舞獅」隊,還出現不少年輕舞者,甚至出現一位年約高中大小的女舞者,格外引人注意。如果從傳承的角度,這就是一種接棒吧!也或許是社會對民俗文化日漸重視所影響,以致年輕人願意為文化保存投入心力。其實,這是現代與傳統之間很好的對話時刻,究竟這些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存在的價值是甚麼?像這樣的議題,我還蠻有興趣的!

 

看熱鬧的人群中,還發現另一群年輕人,除了他們的穿著外表,又拿著相機猛拍,猜想應該不是本地人,而是一群學生。好奇心驅使下,便上前請問他們,是在研究民俗嗎?對方回答:不是,只是對這種活動非常有興趣。這樣的回答,讓我聯想到,如果一種文化能讓人們產生興趣,相信這個文化就有延續下去的可能,這個文化將不會在人類文明中消失不見,仍可以為我們的文化歷史寫下光輝的一頁。雖然這種廟會文化,與我的信仰方式有某種程度的迥異,但是在人類歷史進化上,這都是值得保存的。

 

三天廟會結束後,寺裡已然恢復往昔的寧靜,學院即將步入正軌,學僧們紛紛回校來,開始進行環境大整理,準備迎接新的學期。相對之下,想到那些村民,經過今年的遶境平安活動後,他們的心中應該也都帶著「平安」,展開他們一年的農事,在春日和煦中,期待風調雨順,期待今年能有個大豐收。




 

台長: minlo
人氣(1,175)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日照一隅 |
此分類下一篇:好吃的圓錐飯糰
此分類上一篇:得與捨

菲菲
好文
2013-02-28 16:34:07
版主回應
謝謝!
2013-03-13 22:11: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