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3-27 18:29:19| 人氣2,11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雜感】道是心常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說「平常心是道」,
那「道」是什麼呢?
倒過來念吧:心常平!

這可以看成一句迴文詩
平常心是道 道是心常平
把重覆的「道」字去掉
平常心就是心常平:
平常心就要時常心平氣和。

如何心平氣和?
不是告訴我們要壓抑情緒,
而是要使之自然停止,
不然就要因勢利導。

情緒就好比是一輛行進中的車子,
壓抑情緒是會失去雙重能量的;
其中一重就是情緒發作是浪費的能量,
另外一重就是壓抑情緒所必須使用的能量。
就像一邊踩油門一邊剎車一樣,
兩種力量在對抗。

所以比較好的方法就是:
要嘛不要再踩情緒的油門
讓車子自然停止,
要嘛就繼續踩油門,
開到你要去的地方。
當然這並不是要恣意的放縱情緒,
而是將之因勢利導。

《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在我們的脈絡中,我們可以修改成:
不要踩情緒的油門,使之不再發生,謂之「中」;
讓已發的情緒因勢利導,「才動即覺,才覺即化」,謂之「和」。

既中且和,心則常平。
心平氣和,道在其中矣。
然而「心平氣和」說來容易,做來卻難。

據載,蘇東坡某日打坐修定有了進步,出定之後就寫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然後請書童送給佛印禪師看,想炫耀一下自己的道行。
佛印禪師看過後,隨手就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斗大的字再交給書童帶回。
蘇東坡本以為佛印甚為讚賞他的詩,不料佛印只回了的兩個:「放屁!」;
一怒之下,連忙過江要去與佛印理論。
誰知佛印早已出遊去了,大門深鎖,門板上貼了一付對聯,上面寫著: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看了之後慚愧不已。
「動不動」不是嘴上學問而已,而是實證功夫。

同樣耳熟能詳的故事有:
白居易問鳥窠禪師:「一日十二時中,如何修行便得與道相應?」
鳥窠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說:「三歲孩兒也解道得!」
鳥窠禪師回答:「三歲孩兒也解道得!百歲老翁略行不得。」
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百歲人瑞也還不一定做得到,
因為這不是知識的問題,而是實踐的問題。

所以「心常平」,說來容易,做來難。
對於這種這麼「難」的事,我服膺的還是「知難行易」那句話,
以「勿忘忘助」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情緒;
由於「勿忘」才能時時注意它,由於「勿助」才不會違背「平常心」。

不過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有道理:
「三歲孩兒也解道得,百歲老翁略行不得」。
——我如是的勉勵自己。


台長: 賀達雅
人氣(2,11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生活雜感 |
此分類下一篇:【生活雜感】變老與變好 
此分類上一篇:【生活雜感】平常心是道

Mandy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後面再加上一句&quot自淨其意&quot
如此才能真正體悟&quot平常心是道&quot的禪悅^^
實踐其實不難,難的是如何在&quot為學日益,為道日損&quot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我曾經咀嚼著五祖的&quot思量及不中用&quot這句話的涵義
但在面對語理分析思考方法等學術資料時,又會陷入深層的迷網....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修行的過程中也常會因別人的一句話而失去原本的信心
人總是在矛盾與掙扎中成長...但一過了某個關卡就有種重生的喜悅
我想&quot三歲孩兒也解道得,百歲老翁略行不得&quot是因為每個人本身就存在著&quot道&quot,只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被蒙蔽了而已啊
2008-01-04 11:57: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