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10-28 22:06:53| 人氣1,3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欲望的邏輯:我們到底要追求什麼?(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真實的欲望被虛假的欲望所掩蓋

以上述的分析為基礎,我們還可進一步說,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情(就和金錢一樣)被誤以為是真實的對象,如名位和權力等等。人們不知道它們只是一個中站,藉以通向真實的欲望。吃飯穿衣也是一種中站。但許多人都只停在這中站上,以為中站就是他們的終站。這時,金錢和吃飯穿衣就成了虛假的欲望。換言之,當人們把這些藉以達到真實欲望的中站(如金錢、溫飽等)執著為人生的終站時,那麼這些中站就成了虛假的欲望。它們本來是可以成為真實欲望的一部分的,只要我們繼續走下去,純粹地將它們當成中站,那麼,它們就自然而然通向真實的欲望,而獲得了它們的積極意義。是故,在睦州禪師那裏,穿衣吃飽又重新獲了它的意義,成為一種真實的欲望。(《莊子》也有「道在瓦甕屎尿」的說法,可供印證。)我想引用一下印度古聖典《奧義書》的說法,加以說明。

真實的欲望被虛假所掩蓋,雖然它們一直存在但卻舖著一層虛假的外衣…就像不暸得寶藏埋藏地點的人,一再走過它上面,而沒有發現到它;同樣地所有這些生物一天天走進梵的世界,卻沒
有發現它,因為它們為不真實所誤。(《唱讚奧義書》卷八,第三章)

乍見之下,上述文字似乎告訴我們:欲望有兩種。其一為真實的欲望,其二為虛假〔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例子出現,我們或許偶而捫心自問,也或許會聽見別人嘆道:「名與利難道就真正是我想要的嗎?」「我到底在追求什麼?」這些問句明白地告訴我們,我們目前所追求的事物或理想,並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即真實的欲望),換言之,它只是虛假的欲望。這樣看來,好像真的有兩種欲望:一種是真實的,一種是虛假的。可是,如果我們再詳細品味上述引文,我們就會發現,實際上,欲望只有一種:真實的欲望。虛假的欲望呢?它只是穿上了一層外衣的真實欲望而已。簡單地說就是沒有絕對虛假的欲望,每一種虛假的欲望都只是戴著面具的真實欲望而已,或者這樣說更好,每一種虛假的欲望都只是某種真實的欲望之變形,它或多或少欲求了某種真實的東西。看個公案吧:

 有人問睦州禪師,大意是:我們每天都要穿衣吃飯,煩不勝煩,如何才能免除這個麻煩。
睦州禪師卻回答:「穿衣吃飯」。
問者不解其意。
睦州禪師就回答:「既然不了解,那麼你就繼續穿衣吃飯吧。」

3. 一種欲望以多種形式出現:解鈴還得繫鈴人

同樣是穿衣吃飯,境界與妙用卻大不相同。在問話者看來,終其一身若只是穿衣吃飯(換言之,只追求生活的溫飽)就是件無聊煩人的事,因此請禪師開示如何解除這個煩惱(當然還可以進而解除其他煩惱);而這樣的提問,卻透顯出問者已意識到溫飽並不是他這輩子真正想要追求的,他已意識到了真實的欲望與虛假欲望的分別。和沉淪於現實生活之中相較,問者自然是更有理想的人。但睦州禪師卻硬將問者所意識到的真實欲望與虛假欲望的分別給打破了:真實的欲望和虛假的欲望表現在同一件事情上。俗語說:解鈴還得繫鈴人。同樣的一個鈴,可以被繫住了(而象徵煩惱),也可以被解開(而象徵解脫),而鈴之所以為鈴卻仍然不變(但重要的是繫者與解者必須是同一人,詳下);同樣地,真實的欲望可以被繫在穿衣吃飯中不得動彈,也可以從穿衣吃飯中解放出來,而穿衣吃飯仍無礙其為穿衣吃飯(正如眼耳鼻舌身五根可為無明所覆成為「五識」,亦可轉化為「成所作智」一樣)。(待續)

台長: 賀達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