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21 15:47:53| 人氣1,7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帶著自己出發(閱讀吉田修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吉田修一《七月二十四日大道》


  我去過七月二十四日大道。
  那時只不過因為嚮往著文.溫德斯電影《里斯本故事》裡奇妙的氛圍,便任性地決定去里斯本。往葡萄牙的夜車至今想來非常魔幻,那是我的第一次歐洲經驗,彷彿被老舊的時間感包圍住,在兩人一室的臥舖裡,一直無法入睡,耳裡聽著音樂,望著窗外的黑暗,想像真有一個所謂的「邊界」存在嗎?我跨過那個「邊界」了嗎?前往里斯本,為的是什麼?可以獲得什麼?我沒有細想過這些問題。但是,彷彿氣泡水勾喚著鼻子那樣地,預感到一些什麼的瞬間,我已經與彼時彼地交織在一起了。
  里斯本。走在最熱鬧的拜夏區(Baixa),盡頭是像海一樣的河面。七月二十四日大道就臨靠著河岸,通往貝倫區(Belem)一處被稱為「天涯海角」的貝倫塔。然後,我讀到了吉田修一的《七月二十四日大道》。在此之前,吉田修一的幾冊中文譯本,拼湊出一個很不同的他。從早期《熱帶魚》(2001)、《公園生活》(2002)等中短篇小說,吉田修一的故事總像生活的片段截面,鋒利的刀鋒劃開他所刻意挑選的市井小民的生活,不管是他所偏愛的勞動階級、無所事事的社會邊緣人、平凡緊繃的東京上班族……在看似莫名所以的切入點後,循著他安排的線索,總會意外讀見一些迥異於文氣抒情、溫馨療癒的日式口味,吉田修一往往更為汗水淋漓、神經質、充滿生活瑣碎、不堪,但又力道十足地抓緊閱讀者的神經。 
  然而,從《同棲生活》(2002)到《東京灣景》(2003),獲得芥川賞肯定後,吉田修一所交出的長篇故事,卻意外地更為流暢好讀了。過往對於人物心理的掌握、都會生活的描寫,在此兩冊長篇中,或以結構或以地理的方式交織,節奏緊湊,一氣呵成。
  《七月二十四日大道》(2004),既有類似巧妙的結構安排,也有一樣好讀的故事:一個尋常的上班族女性(被日本人稱為OL族),在固定的路線中進行日常之必要,在看似和平的表面之下,她所賴以為靠的小樂趣,是將居住的小城的地名,與遠方的里斯本置換。比方,把「丸山神社」換成「傑洛尼莫斯修道院」;或是,把「岸邊公園」換成「科梅西奧廣場」……,透過此一置換,雖然仍在公司裡擔任著微不足道的工作,扮演他人婚姻困擾的聆聽者與和事佬,感情生活持續低調無趣,家庭互動也無甚出奇,但內裡所豢養的種種騷動和想像欲力的野蠻,卻迫使她一步步往愛的試驗出發,往她所迷戀的高中學長身上出發。
  故事裡,那個蒼白、平凡的OL,她也描繪過有一個所謂的「邊界」嗎?她也在企圖跨越那個「邊界」嗎?
  吉田修一且頗具匠心地將主角OL的弟弟也設定成「萬人迷」的角色,而弟弟新結交的女友,恰巧正是一個與主角相似的平凡女性──說到底,這樣的鏡相設計,竟擊中了一絲「可憐身是眼中人」的況味。
  不知道這冊曾引起日本手機「攜帶小說」閱讀風潮的《七月二十四日大道》,在創作的設定上,作者是否已有意而為地替消費市場、閱讀群眾做了預設?可知的是,一些特屬於他的優點,並沒有流失,但閱讀起來,更為輕薄、流行、可口。觸角敏銳的日本媒體,亦已把《七月二十四日大道》拍成電影,並在宣傳點上選定以「逆電車男」模式操作,把「妄想癖OL」暗戀帥氣學長多年的故事做為一個爆點,甚至還找來了《電車男》的導演和編劇為這部戲操刀。
  不知為什麼,當我看著「妄想癖OL」幾個字時,總有一種詭譎的「物傷其類」之傷感。畢竟,當我讀著書裡有些自卑、善體人意、對愛固著的故事主角時,她攤展腦中地圖,為的只是一個可逃脫的遠方──正因為知曉此時此生的貧瘠無糧,所以執意要將腦中的世界翻轉,在此地偷渡一點他方的生活。為的也僅是可以說服自己,在(離不開的)這裡,仍可以有勇氣過下去吧。
  逃脫得了嗎?我忽然想起那幾日在里斯本,空城一般的街景湧上眼前,與《七月二十四日大道》裡的人物生活疊合為一。在身分永恆的捆綁和對於另一種身分的無妄想像裡,或該帶著自己出發──不管,是憤然展開形而上逃亡,或仍只是獃在原地,茫然接受所有現實的韁。








photo:Lisboa map
《七月二十四日大道》: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7844

台長: 愛睿客
人氣(1,7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 個人分類: 他們的世界 |
此分類下一篇:腦天氣(九九這個人和她所寫的東西)
此分類上一篇:生活的體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