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07 10:34:56| 人氣1,6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藝青年vs早熟少女─從兩人本身言行看羅密歐與茱麗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劇本演練二─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

《浮爛天真的文藝青年vs熱情實際的早熟少女──從兩人本身言行看羅密歐與茱麗葉》





  在通篇劇作裡,不可置否地,兩家莫名的世仇的積累(劇作中從頭到尾都沒有表明兩家到底為了什麼原因成為世仇。)和莫名巧合的堆疊(劇作中許多的巧合都成為決定劇情結果的關鍵)是建構此劇作的悲劇性的兩個重大要點,也是兩廂男女之間愛情偉大的一個因素。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本身主角所被塑造的性格而言,必定也被融在這個大時局的環節下,和其他的元素相輔相成,催化了其導向悲劇結局的必然性。

  從一之一景裡班伏柳和羅密歐的對話裡,羅密歐說出了許多拼構式的文句,然而這些文句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邏輯性、意義和價值。彷彿看見了一個十六歲的青年企圖用他對於文學領域一知半解的淺薄文句,和自認為自己將愛看得相當透徹的自信去營造一個看似浪漫且帶點憂鬱的氣息。總歸來說,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雖然在文句裡頭,他也帶出了愛與恨的兩極面,但他並沒有真正了解,更多是在賣弄一個文藝青年的華美詞藻和一種矯柔造作的不切實際。

  在二之三景裡,羅密歐去找神父請求他為他們兩個人證婚。他的言行完全地表現一個青年對於愛的一貫態度:過於熱切而不思考任何後果。對於他之前所極度渴求的愛,也在一瞬間被棄置,真愛的定義和抉擇,膚淺得有點令人不敢致信。對比神父忠實的勸戒,他說的話絲毫沒有說服力,只讓人覺得一個急燥的毛頭小子被愛沖昏了頭,盡一切能力想得到對方,以滿足自己對於愛情的渴求和幻想。

  另外,在三之三景裡,羅密歐和神父的對話,再一次地顯露他的不長進。神父為他分析利害,他卻怎麼也聽不下去,只是一味地想到他和茱麗葉之間的愛有了危機,接著便開始無謂地抱怨命運,完全沒有想要好好思考有什麼解決或變通之道,只是不停地怨天尤人。可見,殺害蒂巴特這件事的衝擊,並沒有讓一個滿腦子浪漫思想的羅密歐,變得較為沉著穩重且改變他的思考模式,相反地突顯出了他的不成熟。

  最後,是在五之三景裡,羅密歐在臨死前說的話。面對自己的至愛冰冷的身體,他竟然一直將焦點停在茱麗葉美麗的外表上,不停地轉換文句去論述一件事:一定是茱麗葉的美被死亡看上,但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呢?難道在臨死前茱麗葉對她而言,只像是自己栽種的一朵不小心枯萎凋零的玫瑰?呵護玫瑰的過程和所投注的心力以及對於玫瑰的眷愛似乎都不成為重點。不過,回溯文本,他當初就是被茱麗葉的美所震懾,再加上兩個人從認識到共赴黃泉不超過四天,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要發展出什麼深刻的情愛未免也太不合人情,但羅密歐表現出來的種種言行,讓這一段少男少女的愛情,變得更為膚淺了。

  相對於羅密歐的不成熟,茱麗葉呈現的反而是令人驚訝的早熟。在一之三景裡,茱麗葉雖然只有簡短的幾句回答,但是她的答話是相當得體的。充份地嶄露一個大家族的千金該有的氣度又保有少女應有的矜持,另外更帶有一點慧詰。為後來茱麗葉和羅密歐的許多對話做了隱隱的鋪路,潛在地抒發了茱麗葉的機智和過人的早熟。

  在三之二景裡,茱麗葉在房裡等待羅密歐前來的時候,以及知道他殺了自己的堂哥後,她的言行展現了一個初為人妻的成熟。她一方面在內心掙扎著,貞節與愛情、矜持與真實、羞澀與狂熱、血親與丈夫、仇恨與愛情。另一方面她也已經開始會為自己的丈夫著想,為人妻子的責任感和不再是少女的心態再再顯示出茱麗葉對自我的熟悉,依生命歷程而進,隨時都知道自己處在什麼樣的角色裡。而在這份婚姻的結合裡,她處處表明了她的兩難,但她還是克服萬難,要成就這份打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的愛情,在對於愛情的執著和付出上,她都是遠遠勝過羅密歐的。

  四之一景裡,茱麗葉去找神父求救,在這一場景裡,我們看到了她和羅密歐面對神父這個角色時極為不同的處事態度。相較於羅密歐的怨天尤人,茱麗葉積極的去尋求解決的方法,她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勢必要求得神父的幫助,所以她聰明地使用了激將法,也看出了她並非消極的等待悲慘的降臨,而是積極地去改變有任何轉寰機會的結局。另外,她對於她和羅密歐的愛堅決得讓人不可思議,她是多麼地看重這段婚姻,即使要她賠上生命也再所不惜,相較起來,羅密歐給茱麗葉的愛未免太過皮相了。雖然在後來的四之三景,她仍然會對於許多未可知的情形有所害怕,但她畢竟是個十四歲不滿的少女,能夠為一段初萌的愛情做到這樣,已經足以讓人感動了。

  在最後的五之三景裡,茱麗葉醒來之後看到自己的至愛死身旁,沒有猶豫;沒有太多的情感回溯,她下意識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追隨羅密歐而去。對於逝去,她已無言了,愛情一開始便注定是場悲劇,她也就不再需要多去回顧過去的甜蜜了,那都已於事無補,心愛的人已永遠的沉睡。再也沒有解決之道了;再也不需要去顧慮任何的世俗之事;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讓她說服自己的心繼續跳動,只剩下一個信念:羅密歐在等我,在那裡的他會孤獨。沒有多解釋什麼,毅然決然地面對死亡。對於愛情的昇華,在一個十四歲的少女身上悲悽地發揮作用了。

  再從兩個人的對話裡,更直接地去對比他們兩人之間的言行,便會發現男女主角的人格特質以及其不同處事性格有著極大的落差。

  在一之五景裡,他們兩人第一次見面,彼此間真誠的吐露愛意,羅密歐的激進追求,和茱麗葉的熱情回應,是加速兩人之間情感發展的主因。另外,他們兩個之間包含著隱喻的那段宗教對話,事實上為這必然的悲劇帶上了一些些興味,不過很顯然的,聰明俏皮的茱麗葉比起賣弄文學的羅密歐是略占上風。

  緊接著是相當著名的二之二景,也就是羅密歐和茱麗葉的樓台相會,互訂終身。在這段互訴情愛的對話裡,還是看見了羅密歐總擺脫不了一個文藝青年的形象,彷彿認定全天下的女人都吃這一套,他說出的愛的話語,有些是完全不貼近人心的,既沒有真情感的抒發,又沒有誠意。反觀茱麗葉,她大膽地對羅密歐表述了自己的心意,以及她對於他的信任(他不會要忸忸怩怩、裝模作樣的那一套。),更將自己真誠且完全地奉獻給他。另外,在一開始,茱麗葉很耽心羅密歐的安危,深怕他被自己的家人發現,一個人面對自己真正在乎的人,是會為他考量到很多現實層面的問題的,而不是像羅密歐那樣,一味地處在他的浪漫裡,如果真的重視對方,就應該知道自己在對方心中的重要性而愛惜自己。最後,當提到這段感情的態度時,茱麗葉積極地推向婚姻那一歩,證明她在短時間內信任了羅密歐,且甘心排除任何困難與他終守一生。而羅密歐竟只是應和著茱麗葉的話,又或者說他看起來其實壓根兒沒想到結婚,但既然茱麗葉提了,為了得到她的愛,他也就同意了。這兩方的差距,在樓台一會中,展現無遺。

  最後,是三之五景的最後談話,在一夜的缠綿後,羅密歐想著要逃命去了,但聽了茱麗葉一席耍任性的話,又回復本性,和她嬉鬧了起來。若不是茱麗葉及時醒轉過來,催促著他快離開,這滿腦子只有愛情的小伙子,大概會忘了自己正身於極為急迫的處境吧。再一次地看出了羅密歐的小孩子氣與茱麗葉的懂事成熟。

  綜觀整個文本,歸結出這樣的一個結論:這是一場在家族世仇和眾多巧合環伺下的文藝青年和早熟少女的短暫愛情,而其浮爛天真和熱情實際的對比,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出來的,是一段怎麼樣都不能算深刻的愛情故事,這也是其悲劇性的所在。(它終將邁向一個悲慘的結局)但是,相對的,此劇作無法成就像希臘悲劇那樣的絕對性,這也是《羅密歐與茱麗葉》雖然家喻戶曉,卻不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且在很多人的眼光裡,也不構成悲劇的一個原因。

參考資料

1.羅密歐與茱麗葉/威廉.莎士比亞 著;方平 譯/木馬文化 2001

2.莎士比亞:人間大舞台/Francois Laroque 著;施康強 譯/時報文化1997

3.發現莎士比亞─台灣莎學論述選集/彭鏡禧 主編/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0

4.莎士比亞通論:悲劇/顏元叔 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7

5.羅密歐與茱麗葉/威廉.莎士比亞 著;梁實秋 譯/遠東圖書公司 1967

6. As she likes it :Shakespeare’s unruly women /Penny Gay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1994

7. Acting and action in Shakespearean tragedy/ Michael Goldman/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1985

8.The action to the word : structure and style in Shakespearean tragedy/ David Young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c1990

9.Shakespeare, his world and his work /M.M. Reese/London : Arnold, c1980

台長: 女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