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04 15:48:51| 人氣25,7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媽咪寶貝的健康事,產前檢查的大把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孕媽咪產前檢查現場直擊
中華民國90年10月 刊載於 媽咪寶貝雜誌

採訪撰文/鄭曉薇
採訪諮詢/台北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賴宗炫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局、台北國泰醫院

「產前檢查」是所有懷孕媽咪必做的功課,但是,在面對「孕婦健康手冊」上林林總總的檢查項目,不僅醫學上的名詞讓媽咪看不出端倪,就連檢查的各項目所為何來,媽咪有時也不太清楚,所以,產檢不但是準媽咪必需的事項,了解產檢更是讓自己孕育一個優生寶寶的大重點喔!

PART 1 產前檢查入門
產前檢查的目的是希望經由醫學的知識,利用檢驗方法及特殊儀器,來檢測胎兒在母親子宮中的成長發育情形,並且觀察準媽咪在懷孕中的生理變化是否正常,最重要的是,要預防產科併發症的發生,並且能平安的產下一位健康寶寶。

準媽咪護照: 孕婦健康手冊
每一位準媽咪在懷孕時期,都會收到婦產科醫院或診所發給的「孕婦健康手冊」,十分詳盡的介紹了媽咪懷孕時期應該要注意的要項,尤其重要的是~產檢的資料,附上理想的產前檢查時程及項目表(如表所示),就是代表著在媽咪懷孕的十個月當中,必須應用到的檢查項目,並且針對每個項目都能檢測出媽咪的身體狀況以及胎兒的生長健康情形。所以每一次的檢查結果都必須由醫師詳細的記錄在手冊上,並且提出重點叮嚀媽咪,孕育優質的下一代。
不過媽咪要知道的是,在這十五次的理想產檢中,由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的只有十次,時間分別為:
‧妊娠第一期(懷孕未滿17週)給付二次
‧妊娠第二期(懷孕17週~未滿29週)給付二次
‧妊娠第三期(懷孕29週以上)給付六次
‧所有指定的檢查項目,都不須給付任何費用

產前檢查的最佳TIMING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賴宗炫醫師表示,媽咪的產前檢查應該愈早愈好,最理想的時間應該是從月經過後並確定懷孕時開始,在產檢的同時,媽咪也要提供醫師有關自身的婦產科病史及內科疾病史,最好能正確且完整的詳述,以供懷孕期產前檢查之參考。
一般建議懷孕婦女在月經過後的兩週(大約是懷孕6週),就必須接受超音波檢查,以確定是否正常的讓小寶寶生長於媽媽的子宮內,並且排除掉多胞胎、連體嬰、子宮外孕、萎縮性胚囊等的可能性,讓醫師精準的算出正確的預產期,以及日後媽咪產檢的時間表。
此外,如果不是屬於特殊情形者,在妊娠28週以前,都應該每個月產檢一次,28~36週之間則是每兩星期產檢一次,36週以後每星期皆要產檢,一直持續到媽咪順利生產為止。

產檢項目面面觀
產前檢查的項目包括有:「一般項目」及「特殊檢查項目」兩種。
所謂的一般項目,包括有孕婦的血壓測量、體重測量、尿液的蛋白質及糖份的定性檢測,以及子宮底高度、腹圍的大小測量。在胎兒方面,則有胎心音、胎位、胎兒活動性等檢查。這些一般檢查項目,是每次媽咪前往醫院產檢時必做的常規性檢查。
特殊項目檢查包括有16~18週的母血篩檢唐氏症、以及羊膜穿刺檢查;再者就是懷孕24~28週的妊娠糖尿病篩檢;懷孕32週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查、B型肝炎E抗原檢查、梅毒血清檢驗等,在下面的圖文中我們將會再詳細介紹其內容與作用。

高齡產婦產前檢查100%
根據婦產科醫學會調查顯示,75%的女性懷孕年齡介於25歲到34歲之間,30歲以上懷孕生子者超過四成,35歲以上者則佔8%,這顯示了現代女性大都偏向高齡懷孕,尤其是都會地區的婦女。
所謂的高齡懷孕,一般是指35歲以上才懷孕者,但就許多醫學研究指出,35歲以上婦女的年齡較大,體力相較於20多歲的婦女還要弱,因此許多潛在的慢性內科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罹患的機率較高,發生在母親與胎兒的併發症機會也較高,屬於高危險妊娠群。
在母體併發病方面常見的有: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胎盤剝離、妊娠糖尿病、早期子宮收縮等;在胎兒的併發症方面常見的有:早期流產、早產、生長遲滯、染色體異常、胎死腹中、死產等。此外,新生兒的死亡率也較高。
由此可知,對於高齡產婦而言,產檢的重要性遠勝於其它一般年齡的懷孕婦女,以健保為例,雖然只給付第二十週的超音波檢查費用,但賴宗炫醫師建議高齡產婦,還是最好在懷孕的前、中、後期各做一次。

(表一)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局編印之孕婦健康手冊


般檢查 週數
檢  查  內  容

6週
1.於妊娠娠第6週或第一次檢查需包括下列檢查項目
(1)問診:家族疾病史、過去疾病史、本胎不適症狀。
(2)身體檢查:體重、身高、血壓、甲狀腺、乳房、骨盆腔檢查、胸部及腹部檢查。
(3)實驗室檢驗:血液常規(WBC、RBC、Plt、Hct、Hb、MCV)、血型、Rh因子、VDRL、尿液常規、子宮頸抹片細胞檢驗。
2.例行產檢。

8週
例行產檢、超音波檢查。

12週
例行產檢。

16週
例行產檢。

20週
例行產檢、超音波檢查。

24週
例行產檢。

28週
例行產檢。

30週
例行產檢。

32週
例行產檢、實驗室檢驗:HBsAg、HBeAg、VDRL、
Rubella IgG。

34週
例行產檢、超音波檢查。

36週
例行產檢。

37週
例行產檢。

38週
例行產檢、骨盆腔檢查。

39週
例行產檢。

40週
例行產檢。


特殊檢查
16-18週
母血篩檢唐式症
羊膜穿刺檢查

24-28週
50mg葡萄糖耐糖試驗

備註
1.例行產檢內容包括:
(1)問診內容:本胎不適症狀如水腫、靜脈曲張、出血、腹痛、頭痛、痙攣等。
(2)身體檢查:體重、血壓、腹長(宮底高度)、胎心音、胎位。
(3)實驗室項目:尿蛋白、尿糖。
2.Rubella IgG(-)之孕婦,宜在產後注射疫苗。
3.羊膜穿刺檢查指上34歲以上孕婦或醫師認為必要者實施。
4.母血篩檢唐式症及50mg葡萄糖試驗,醫師認為必要者實施。




PART 2 初次產檢3大要項總覽

時間:在妊娠未滿十七週時,媽咪就必須接受替一次產檢。
檢查項目:

【問診】
★ 第一次檢查,一般來講,醫師會詢問這些問題:

1媽咪的健康及飲食情形。

2針對有影響性的行為做診斷,例如有無服藥習慣?過去有沒有服用或注射避孕藥?子宮內有沒有放避孕器?有無抽煙、喝酒?因為這些因素可能會造成流產或是胎兒畸形。

3另外,還會詢問媽咪月經週期的天數,並推算預產期的時間,對於過去是否曾經自然流產、或是人工墮胎、早產或是已育有小孩(當時產程的進行如何)、以及產後恢復情形如何等等。

★ 家庭疾病史
準媽咪與配偶的直系或是旁系近親是否有遺傳性疾病、或是先天性內科疾病;準媽咪的姊妹們(包括有表、堂姊妹),在懷孕生產的過程中是否曾出現特殊的狀況,或者剛出生的寶寶有過任何不適症狀等等。

★ 過去疾病史
醫師會詢問準媽咪是否曾罹患一般的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腎臟病、肝炎、甲狀腺疾病、精神病等;是否曾罹患感染性疾病:德國麻疹、麻疹、及水痘。

★ 過去孕產史
懷孕的媽咪可以分為初產婦及經產婦,對於初產婦而言,了解她的過去有無懷孕或流產的經驗是必需的,而且如果是曾做過人工刮勺術,則此胎很可能發生植入性胎盤;另外也有可能會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所造成的流產。在經產婦方面,了解過去懷孕或生產時有無其它合併症,如子癇前症、產程遲滯等。

【身體檢查】

★ 身高
小於150公分的準媽媽,如果骨盆腔也較為狹小的話,自然產時可能會有困難,雖說兩者並不一定有完全的關聯,但是仍建議應與醫師詳細商談,以確保生產順利。

★ 體重
孕期前體重偏低的準媽媽,孕期的體重可以再增加多一點,相反地,如果孕前體重偏高者,則應多加控制自身的體重進展。在懷孕初期若是因為孕吐而導致體重減輕者,也無需太過擔心,只要均衡的攝取所需的營養即可。

★ 血壓
測量血壓,收所壓若是在140mm/Hg以上、舒張壓再90mm/Hg以上時,就是屬於高血壓了,所以媽咪在懷孕初期應隨時注意自己的血壓值。

【實驗室檢驗】

★ 血液檢查
抽血檢驗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的數目,以及血球容積比、血紅素、平均紅血球體積。準媽咪的平均紅血球體積如果小於80(f1)的話,可能是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其配偶也必須接受平均紅血體積檢查。如果配偶經檢查後MCV也小於80,則夫妻一做進一步的檢查,已確定是否為同型帶因者,胎兒有四分之一的機會會罹患重型地中海貧血,胎兒則須做基因的診斷。若是血小板的數目少於150000mm的話,可能會產生凝血問題,應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保寶寶的健康。

★ 血型 確定準媽咪的血型。

★ Rh因子
Rh血型性的人並不多見,但若是準媽咪屬於Rh血型陰性,而準爸爸屬於Rh陽性的話,

★ 梅毒檢查(VDRL)
梅毒血清的試驗若是呈現陽性者可能患有梅毒,須進一步檢測。如果準媽咪確定感染了梅毒,胎兒會有先天性梅毒感染及畸形的可能性。所以,準媽咪必須接受抗生素治療,胎兒也要做超音波追蹤檢查,必要時可考慮做胎兒臍帶血檢查。準媽咪梅毒愈早治療,對胎兒的影響越小。

★ 尿液常規檢查
尿液檢查包括有:PH值、葡萄糖、蛋白質、紅血球及白血球數目,尿糖過高的話,可能患有糖尿病,尿蛋白過高則可能是腎功能不良,並可以檢驗出尿路結石或感染。

★ 德國麻疹免疫球蛋白G檢查(Rubella IgG)
德國麻疹抗體檢驗結果呈陽性,表示曾經感染過德國麻疹以具有終生免疫力。呈陰性的話,應該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以避免受到感染,並在產後注射德國麻疹疫苗。懷孕期間若是感染了德國麻疹,會對胎兒造成不良的影響,應立即就醫確定診斷。




PART 3懷孕中期14大要項檢查

時間:在媽咪懷孕28週以前,需要每四週檢查一次;懷孕29~35週,每二週檢查一次;懷孕36週以後,每週檢查一次。
檢查項目: 【詢問媽咪懷孕時的症狀】

★ 醫師問診
除了第一次產檢時,是要確定是否懷孕外,以及個人家族病史,此後的一般產檢的問診方面,醫師還是會透過問診及初步全身檢查,以了解孕婦的體質狀況,作為各項檢查及診斷的依據。

★ 本胎不適症狀
如果媽咪有下列情形時,應該詳盡的告訴醫師,由醫師診判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並了解對胎兒是否有影響等。

1、陰道出血(無論量多寡)
懷孕初期若有陰道出血或是腹部疼痛,不論量多量寡,都有可能是發生了早期性流產或脅迫性流產的警訊,此時媽咪應立刻就醫,處理方式以臥床休息並且給予安胎藥為主,緩解子宮繼續收縮使不足月胎兒下降到骨盆腔造成的脅 迫性流產。
2、頭痛
如果有不明的頭疼狀況,應即時告知醫師,了解由來及解決方式。
3、腹痛
懷孕時期若有持續性或是劇烈的腹痛感時,應儘速就醫。
4、痙攣

★ 量體重
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建議,懷孕期間理想的體重增加為10~14公斤,若是太胖或太瘦,都要請教醫師,找到適合的方法調整;初期而言,會增加1~2公斤,中期後每週會增加0.5公斤,但若是一週超過一公斤就要注意了。每次產檢須測量體重上升的情形,增重太快可能會有水腫,增重太多可能會使胎兒過大造成難產,至於增重太少則會使胎兒遲滯。

★ 測量血壓
在懷孕20週後發生了高血壓的情形,則稱為「妊娠高血壓」;如果高血壓還合併了蛋白尿或是水腫,則是「子癇前症」(亦稱「妊娠毒血症」),嚴重時還會引起全身痙攣,成為「子癇前症」。妊娠高血壓的比例約佔所有孕婦的7%,但卻是會對胎兒與母體造成生命的威脅。

★ 甲狀腺檢查

★ 胸部及乳房檢查
乳房的檢查是預防乳癌發生的情形,但是醫師在此建議所有已婚的婦女(以及開始性行為的女性)都應該每年做一次乳房及子宮頸抹片的檢查,才能預防發生、及早治療。

★ 測量子宮底的高度
子宮底的高度是測量子宮到恥骨上緣(子宮頸口)的距離,為診斷胎兒是否順利長大的依據。一般來說,懷孕12週就可以由腹部摸到子宮,20週以後所丈量到的高度幾乎與懷孕週數相當的了,例如懷孕28週就是28公分、加減2公分內都屬於正常的範圍,如果減超過過多的話,就要擔心胎兒是否太大或是太小,應該做個超音波檢查。不過有些準媽咪很會「藏肚子」,子宮低高度則不一定符合一般標準值。

★ 胎心音
胎心音的聆聽是產前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懷孕8週以上可由超音波看到心跳,若是測不到胎兒心跳,可能是因為胚胎尚未發育、或是胎死腹中,或者是測量位置偏高,應做超音波檢查以確定診斷。
正常的胎兒心跳平均為每分鍾140~160次,如果低於120次,可能發生胎兒窘迫的現象;如果高於180次的話,則要考慮母親本體是否有感染或是發燒的現象。另外,由胎心音的頻率表現,可以判斷心臟是否有先天性異常。胎兒心臟大約16~18週發育完成,若懷疑有異常,可以請醫師以高層次的超音波做更明確診斷。

★ 胎位
胎兒在子宮內位置受到懷孕週數、子宮腔胎盤羊水位置等因素所影響。懷孕前期,胎兒浮游在羊水中,其方位隨時都在改變。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胎位才會愈來愈固定,到了32週以後,就可以大致確定胎位,產前檢查時,婦產科醫師會以專業的手法觸摸準媽咪的腹部,檢查胎頭的位置。

★ 胎位矯正法
由於胎位正不正會影響到媽咪生產的方式選擇,一般若是胎位不夠正而想自然生產者,醫師會建議準媽咪做「膝胸臥式」,以矯正胎位。
媽咪採俯臥姿勢,兩前臂雙腿分開,雙膝彎曲著地成直角。臀部高舉,胸部貼地面維持此姿勢約二分鐘。每天練習數次。懷孕八個月後可以依醫師的指示,開始做此運動矯正胎位。

★ 浮腫
水腫檢查時,孕婦需平躺在檢查台上由醫師按壓下肢,如果皮膚陷下去即表示有浮腫現象,若全身水腫(如軀幹、臉部)可能是併發了子癇前症,因為浮腫是子癇前症的徵兆之一,應該特別注意。較常見的水腫為下肢或是足部水腫,若出現下肢浮腫的話,宜多休息、把小腿墊高,並做腿部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在飲食上則應減少鹽分的攝取。

★ 靜脈曲張
長時間站立的人容易靜脈曲張,而準媽咪由於懷孕使得子宮日益脹大,壓迫到下腔靜脈,造成末梢血液循環不順暢,容易在腳部或肛門附近發生靜脈曲張的現象。

★ 尿蛋白
檢驗尿液中蛋白質的含量。若驗出尿蛋白,首先要考慮是否有高血壓,有高血壓則為子癇前症;沒有高血壓者,則可能是媽媽營養過剩的關係。

★ 尿糖
檢測準媽咪是否有糖尿病,如果連續2次以上產檢都出現尿糖過高,須做進一步檢查,接受50mg葡萄糖的耐糖測試。準媽咪若患有糖尿病,胎兒容易變成巨嬰,出生後容易引起低血糖,可能導致痙攣或是腦出血,需要特別注意。

★ 其它
若有下列不明情形發生,都應儘速就醫,確保自己及寶寶的健康安全。
*視力變差
*劇吐
*發冷發熱
*小便疼痛
*陰道有液體不自主流出



PART 4 特殊產檢14大要項總覽

懷孕16~18週
【母血篩檢唐氏症】

★ 何謂唐氏症?
人體內的染色體是遺傳的基本單位,正常人的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而唐氏症就是第21對染色體多出了一個,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病,也是造成智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平均每800個新生兒中會有一個。

★ 高齡產婦=唐寶寶?
一般人都認為,唐氏症的發生機率隨著母親年齡增加而昇高,高齡產婦比較容易懷有唐氏症胎兒,不過事實上,不論年齡大小,每位懷孕的婦女都有可能生出唐氏症兒,年紀較輕的孕婦也有可能發生,只是發生的機會較小。

★ 怎麼篩檢?
早期的唐氏症篩檢是以母親年齡為依據,大部分35歲以上高齡產婦會建議接受自費抽血,檢查血清中的甲型胎兒蛋白與絨毛性腺激素值,然後依懷孕週數、年齡, 運用電腦計算出懷有唐氏病兒的危險機率。若結果低於1/270很多,表生出唐氏兒的機率很低;若機率低卻接近1/270,則由醫師評估是否做羊膜穿刺檢查,用以確定胎兒是否正常;若機率高於1/270,經超音波確定懷孕週數無誤後,則建議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術。母血唐氏篩檢可篩檢出60%的唐氏症兒,但是不可完全只依賴母血檢,須配合其它產檢技術,才能確定診斷疾病。
目前衛生署建議的產前檢查,是針對小於34歲以下的年輕孕婦,在懷孕中期 (15-20週)提供母血篩檢唐氏症,再視其結果作為需不需要施行羊膜穿刺檢查的依據。
但近年來懷孕初期的篩檢很成熟了,諸如國泰醫院就有臨床上提供孕婦懷孕初期(10-13週),利用PAPPA篩檢出唐氏症,達到及早發現的目的。

【羊膜穿刺術】
年齡34歲以上的準媽咪、或曾生育過染色體異常胎兒、母血唐氏症篩檢為高危險群、本人或配偶有遺傳性疾病、家有先天遺傳性疾病者,可由健保補助做羊膜穿刺術,抽取體內羊水,做染色體分析及生化物質分析,約2-3週後可得到結果。主要是為了診斷胎兒是否有染色體方面或神經管的缺陷。
因為胎兒的染色體可以檢查出,因此也可分辨胎兒的性別。但是不建議一般的準媽咪是為了測胎兒之性別而去做羊膜穿刺術。

懷孕20週

【超音波胎兒篩檢】
準媽咪在懷孕6-週時可以開始做第一次超音波檢查,以確定是否為子宮內懷孕,尤其是曾經發生過子宮外孕、習慣性流產或曾做試管嬰兒者。超音波可以確定胚胎著床位置及發育狀況,以排除多胞胎、子宮外孕、連體嬰、萎縮性胚囊等之可能性,另外也可提供醫師評估胎兒大小(量頭臀徑),用來預測預產期,並檢查胎兒是否有心跳。
在20週時,此時胎兒已發育到一定階段,因此用超音波掃描器由孕婦腹部表面檢查胎兒型態及器官是否正常,檢查的內容包括胎兒大小、腦、脊椎、顏面、唇、心臟、胃、腎、膀胱、腹壁、四肢、性別、臍帶血液、胎盤位置及羊水量等。這也是健保唯一給付的一次。主要看器官發育是否有異常,如兔唇、水腦,也可看到胎兒的性別。此時期檢查的重要性在於:太早的話,影像無法看清楚,太晚的話,則失去優生保健的意義(若萬一有異常則無法引產)。
24週是人工流產的法定期限,在此之前發現胎兒有嚴重缺陷者尚可引產,所以本階段之超音波檢查一定要從頭到尾徹底檢查仔細.若是懷疑染色體異常之胎兒,接受羊膜穿刺或臍帶血檢查;醫師由胎頭的測量,就可以準確的估計妊娠齡。
懷孕36週一直至足月,超音波可評估胎兒的大小、胎位是否「正常」,並決定剖腹生產或是自然生產。
此外,前面提到可使用彩色杜卜勒超音波檢查,確定胎兒是否有先天性心臟病及血管發育異常。至於立體超音波則可以看出表面立體較複雜的結構,評估解剖構造在同一平面(如低位耳朵等),或是以平面超音超音波無法下判斷的情況下才做。

超音波的小常識
超音波是一種聲波,在產科,超音波的用途主要是評估:懷孕週數、早期妊娠異常、胎兒生長情形判定、胎位、多胎妊娠、先天性異常、胎位….等。有些產科特殊檢查,例如絨毛膜穿刺術、臍血穿刺和羊水穿刺術等,也需藉助它才可完成。超音波的功能在於可以早期發現胎兒異常,對於媽咪及寶寶、家庭和社會都有很大的幫助。基本上,目前在超音波儀器日趨精密的狀況下,利用超音波診斷胎兒性別,已可達到80%以上的精確度。

懷孕24-28週

【妊娠糖尿病篩檢】
糖尿病的影嚮包括有:容易導致巨嬰寶寶,而產生的併發症則有產程延長、難產、及新生兒低血糖、低血鈣等;且小寶寶日後罹患成人型糖尿病的機率也近50%, 所以醫師建議準媽咪於懷孕24-28週自費接受50mg萄葡糖耐糖試驗。在試驗前不需要刻意禁食,喝下糖水一小後抽血,於下一次產檢時看結果。
如果血糖值超過135mg/dl,則須進一步做正規的診斷性耐糖試驗即口100mg葡萄糖以確定診斷。確實有妊娠糖尿病的準媽咪,除了要嚴格控制飲食外, 還要定期追蹤血糖值,如果仍高居不下的話,則可能須注射胰島素治療。

懷孕32週

【B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查】
若是檢驗出是陽性的話,則準媽咪為B型肝炎帶原者;此外,所有的新生兒都需按時注射肝炎疫苗。

【B型肝炎E抗原檢查】
準媽咪的E型抗原呈陽性者,感染力較強,其新生兒在出生後的24時內,必須注射免疫球蛋白。

【梅毒血清試驗】
準媽咪在懷孕期檢測,可以早日發現並治療。

來自醫師的叮嚀
賴宗炫醫師建議;所有懷孕的婦女都應該按時的,在懷孕的初期、中期、及末期到醫院接受產前檢查;除此之外,準媽咪本身也要對於所有的檢查項目,有正確的常識與了解,如此才能真正的發現問題,並提出與醫師商談,讓醫師可以針對狀況,採取檢查並治療,有效地預防母體與寶寶疾病的產生;另外,更要提醒的是:高齡產婦的生育過程,可能比一般產婦來得辛苦,所以,產前檢查更是不可偷懶喔!

台長: 賴宗炫醫師
人氣(25,73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