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08 17:45:39| 人氣1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鉅亨看世界─粉領抉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過去 50 年間,富裕國家的女性獲得經濟主控權是幾項最重要的革命之一。其影響性相當巨大:數以百萬計的女性脫離男性的經濟掌握,而取得經濟主控權。在這當中最棒的是,這樣的過程無磨擦,它深受男人及女人的喜愛。

但《經濟學人》指出,就算是這樣的良性轉變,仍然有其缺失,社會進程並沒有跟上經濟轉變,畢竟在雙薪家庭的情況下,許多孩子的權益皆被犧牲,也造成了夫妻關係的緊張。如果過往 50 年的女權增長是一個很棒的轉變,面對其社會難題就是未來 50 年的挑戰。

■女性出頭天

希拉蕊‧柯林頓先前在2008年在民主黨總統初選時曾說,她所贏得的每一張選票,皆代表著一片玻璃天花板的粉碎。事實上以美國的就業市場來看,許多的玻璃天花板早已灰飛煙滅。2009 年 10 月的美國勞動市場來看,女性已經占據 49.9% 的勞動力,某些跨國大企業的執行長也是女性。而歐美國家的大學學位,更有 60% 是由女性取得。

然而這樣的進步並未取得一致性。在日本及義大利,女性的就業率較男性低落20 個百分點。雖然義大利的女性就業率在過去10年間上揚迅速,但仍未達50%,與丹麥及瑞典相比更是少掉了 20%。在這些區域,女性的平均所得較低,也較難在聲譽卓著的大企業中出頭天。

雖說如此,但是女權的興起依舊相當快速,畢竟在一個世代之前,女性勞工只能做些技術層面較低的工作,也常被性別歧視困擾。時至今日,許多國家的專業人士一半是女性,而那些還滿懷性別歧視的人,被以失敗者看待。就算在向來對女權較為抗拒的地中海國家,改變的幅度也是相當大。在西班牙,年輕女性的就業幾近美國水準。如果有所謂的玻璃天花板,那麼也已經接近破碎邊緣。

那麼這樣的轉變從何而來?政治力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女性主義者Betty Friedan 長久以來努力消除對女性的歧視。許多國家也通過了平權計畫,女性政治家如前英相柴契爾夫人、美國國務卿希拉蕊都證明了,女性只要勇於嘗試突破,前途也是無可限量。

富裕的國家對女性勞工的需求與日俱增。當勞力的需求比智力的需求重要時,男性占據了天生的優勢。但當服務業興起,製造業沒落,腦力成了關鍵,男女之間的差異即逐漸消除。

對於女性勞工的需求,女性也樂於填補這塊空缺。在這當中,科技與藥物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家事用品科技的進步,使得女性得以花較少的時間與心力在整理家務上。避孕藥的誕生,也使得女性願意花更多的時間投資自己,而不是法學院上到一半,就因為懷孕而不得不中斷求學之路。

高等教育的擴張,增進了女性的就業前景,讓她們在勞動市場的價值提高,能從家管一躍成為成功的專業女性。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與其他女性相比有著較高的就業率,就算是生了小孩以後亦然。

1963年時,美國62%的大學畢業女性為勞動人口,高中畢業的僅46%為勞動人口。今日的數據則是,美國80% 的大學畢業女性為勞動人口,高中畢業的為67%,沒有高中文憑的則是 47% 有在工作。

而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其專業項目的改變幅度極大。在1966年時,40%的美國女性的大學學位多為教育方面,僅有  2% 與商業管理相關。現在則是市況大反轉,約有 12% 的女性學位與教育相關,卻有 50% 的為商業管理方面。不過在某些學科方面,女性仍舊較男性落後,比如說工程與電腦科系。2006年時,美國女性只占理工相關文憑1/5。

■女權崛起並未伴隨喜悅

最令人訝異的是,女權的興起並未有太多人歡慶,不過也沒有什麼反對的聲浪,船過水無痕般的轉變就在你我日常生活中悄悄發生。調查顯示,75%的美國人認為女權興起為正面發展。10個男人中,有9個不介意女人的所得比她高。

雖說如此,很少人為了平權而開心。這可能是因為年輕女性將她們現在所擁有的機會視為理所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女性出去工作,是因為生活必須。單親媽媽不得不工作,家管也意識到如果想要維持生活品質,工作是必須。

不過,最大的癥結在於,女權的崛起伴隨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其中一個就是,女性與日俱增的抱負無法實現。當她們在職場的階梯一步步拾級而上時,到了一定的高度後會發現,中堅份子皆由男性組成,而且最高的職位更是他們難以企及的。在美國財星 500 大企業中,僅 2% 的董事長為女性。在英國富時 100 企業中,僅有 5 家的董事長為女性。美國企業的董事會成員,僅 13%為女性。管理顧問業及金融業的高層多為男性。在美國,女性的平均薪資在同工的情形下,僅為男性的 80%。

毫無疑問地,對女性的偏見的確存在。但是這樣的不公及女性在職場上的挫敗感,其原因可說是相當明顯:女性常必須在身為一個好員工及好母親間做出選擇。膝下仍虛的女性與男性的薪資相當,但是那些身為母親但有伴侶的薪資較低,單親媽媽的薪資則就更低了

傳統上一些較女性化的工作如老師,對於母職沒有太大影響,畢竟相對上工時並不長,但是隨著年資的增長薪水也不會增加太多。相對的,在那些最成功的企業,薪水上升的幅度相當快速,工作時間自然也是倍增且必須隨傳隨到。這也許說明了男女間的薪資差距,畢竟這是以相同的標準來檢視男女工作表現。

■家庭與職場的兩難

女性無可避免的面臨家庭與職場間的抉擇,這造成了個人及社會上的沉重負擔。許多專業的女性全然放棄了身為母親的可能。在瑞士, 40% 的專業女性無子女, 其他的則將生育的時間推得很晚,也造就了助孕產業的蓬勃發展。某些女性則乾脆選擇不工作,平白流失了她傑出的才能。

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 Marianne Bertrand 及其同事的研究顯示,畢業後的10-16年間,擁有孩子的母親僅一半投入職場,在這一半的女性僅逾一半有全職工作。其中1/4的女性已不工作,另外1/4則做兼職工作。另一項美國的研究則顯示,在那些為了孩子離開工作的女性,僅有7%希望能夠重回崗位。在那些人之中,僅有74%的人能夠回來,得到全職工作的則只有40%。

就算是最富裕的父母,也憂慮沒有時間陪小孩,這都該感謝永遠吵個不停的黑莓機,當然也別忘了永不空閒的緊張工作表。對那些較不寬裕的父母來說,在工作間與照顧小孩間奔波使他們身心俱疲。托兒方面的支出佔據了家庭預算的一大部分,偏偏許多照顧小孩的人皆沒受過專業訓練,這可真叫父母膽顫心驚。

辭掉工作照顧小孩? 算了吧,那會成為一場家庭財務上的災難。單薪家庭的英國小孩,與雙薪家庭的英國小孩相比,其陷入貧窮的機率多出 2 倍。英國一兒福團體的調查顯示, 60% 的父母認為現在的父母與小孩相處的時間不夠多。在類似的美國調查中,74% 有著相同的上述看法。北歐國家如瑞典的就業環境對家庭較友善,不過其婦女就業的情形則不甚踴躍。婦女高就業,卻又缺乏兒福機制的英美,那裏的小孩可說是全世界最可憐的。

無論如何,女性邁向職場的巨輪已轟然啟動,儼然形成一股沛然不可擋之勢。此外,就業人口老化,且經濟體邁向較注重技術層面而不是勞力層面,也對女性相當有利,因為這將逼迫經濟體更加善用女性的能力。高盛預期,若將女性在勞動市場的參與程度提升至與男性相仿,則義大利的GDP增加21%、西班牙GDP增加19%、日本GDP增加16%、美法德GDP增加9%、英國則增加8%。

■解決女性職場困境

企業方面也正努力改善女性的就業情勢。許多頂尖的公司思索其晉升管道。舉律師事務所Addleshaw Goddard為例,它就創造出一個為想兼顧家庭與工作的女性量身訂做的合夥人職位。幾大會計事務所如安永,也與生小孩的職員保持聯繫,希望她們產後也能夠重回崗位。此外,企業也採取較彈性的上班時間,甚至讓雇員得以在家工作。

某些企業調整的不只是上班時間,甚至是整個職涯的規劃,畢竟現在人們越來越長壽,工作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英國的巴克萊銀行可讓雇員留職停薪達 5 年之久。這讓女性養育孩子的時間,與長久的職涯相比如九牛一毛。

在女權崛起的過程當中,伴隨的當然是女性經濟宰制力的與日俱增。許多才華洋溢的女性自組公司,來滿足自身需求。美國在過去的10年間,女性自組公司的數量較男性多一倍。

許多國家也試圖因應這樣的轉變,比如說德國的1600個學校,上課時間就延長到下午。美國某些特許學校也將暑假縮短,上課的時間延長。不過私人與官方的解決相關問題的努力,目前也只能做到這樣…

為數眾多的家庭仍在不足的托兒機構、與職場生活無關的學校間拉扯。顯而易見的是,在未來西方世界仍將面對女權崛起帶來的社會難題。

台長: 葉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