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08 18:40:18| 人氣1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鉅亨看世界─繁華一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鉅亨網】 「印度將毫髮無傷的走出金融海嘯。」領導人信心 滿滿地說著。才在幾年前,印度城市一片欣欣向榮,街 道上充斥著正在興建的建築物,24 小時從不停歇,道 路上呼嘯而過的卡車載滿了工人,從早忙到晚,沒有一 片土地是浪費的。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受惠於巨額資金與投資不 斷湧入,印度過去 5 年來的繁榮締造了奇蹟。光在 2008 財政年度,投資金額就佔了印度生產總值約 39% ,幾年內成長近 25%。在經濟巔峰時期,印度外來投資 的比例甚至高達 1/3。

美好的故事,總有結束的一天。在這波全球大衰退 的浪潮裡,金磚也失去了光芒。印度告別大多頭的時期 ,回到了平靜,而且也受到了傷害。去年第 4 季的經 濟成長下滑到 5.3%,創下 5 年來最低紀錄。

此外,外國貸款與直接投資的金額劇降 1/3,掉到 2 年來的低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最近發布的 一份報告說,印度企業由於舉債過度,受到影響的程度 ,僅次於美國企業。

外資劇降的後果,造成了印度房市的重大損失,其 它包括製造業、基礎設施,甚至於曾經紅極一時的藝術 市場,都無法倖免於難,數億人仍難逃貧窮命運。

對於遭到奇異電氣 (General Electric) 印度總部 裁員的 Sumit Sapra,感受應該最為深刻。

Sumit Sapra 屬於印度野心勃勃、急躁的年輕一代 ,在印度繁榮中長大,他過去 5 年內換了 3 次工作, 薪水翻了 4 倍,即使已經對工作滿意,仍開著履歷表 找尋更好的機會。

收入不錯的他,生活也因此奢靡。3 年內買過 3 輛新車,等級也越來越高。為了周末消遣,他還買了 一輛摩托車。

奇異電氣的印度總部是他最後一個工作,也是薪資 最好的工作,主要負責公司的金融服務事務。雖然他是 表現不錯的職員,但最後隨著西方資金抽腿,他還是被 公司裁員。他無奈的指出,幾年前「案子少,資金搶」 的情形已不復見。

「如果印度想回到 8-9% 的成長率,首先得要私人 投資與資本成本下降才行。」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 Jahangir Aziz 表示。

印度政府深信今年經濟成長仍能維持 6%,而國際 貨幣基金組織的預估只有 4.5%。

為了填補外資逃離的這塊缺口,印度政府過去不斷 投資基建與社會福利方案,央行更屢次調降利率,但私 人貸款的成本始終不減反增。

經過去年慘痛的 58% 跌幅後,印度股市自 3 月份 低點起已經開始走揚,至今上漲了約 42%,外國資金也 有逐漸回流的趨勢。但像 Jahangir Aziz 一類的經濟 學家認為政府下的苦功還不夠,只是在 5 月或 6 月初 選舉前,印度政府恐怕也不會有太大膽的干預策略。

而印度經濟活動持續放緩。距離首都不遠的德里 ( Gurgaon),有個印度最大不動產商 DLF 的建案擱置著 ,原本計畫將興建全國最大的購物中心,命名為「印度 購物城」。現在,他們正在考慮縮減購物城的規模,並 用商辦租位來取代零售專櫃。

在印度經濟的巔峰期,DLF 參與了不少德里轉型的 計畫案,將原本一個農村轉型成為科技大城,吸引西方 企業前來投資,包括 Ericsson 與 IBM 在此地都有設 廠。

然而,之後國內銀行業惜貸現象漸起,提供的利率 讓建商感到頭痛。上周 DLF 公佈財報,第 1 季獲利重 挫了 92%。「企業環境真的很糟糕,我旗下 40 個工人 有一半都回到自己的家鄉去了。」一位德里的承包商說。

除了建築業之外,印度的藝術市場也頗具盛名。

身為歷史文化大國的印度,經濟巔峰期時,藝術品 價格強勁成長,西方收藏家紛紛將目光轉向印度的經典 藝術和當代藝術家。畫廊主人不需要去積極找尋買家, 金錢總是自己找上門。於是,印度的藝術家工作量增加 。一些知名大作仍為老練收藏家的最愛,其它包括中等 階級、要價 10 萬美元的作品也吸引許多買家。

「買家大排長龍,甚至有時在藝術品開賣前,就全 掃購一空。」在新德里擁有兩間當代藝術畫廊的老闆 Arun Vadehra 表示。

最後,藝術市場與經濟有著相同的命運,在投資熱 潮散去後,止住了成長的腳步。業界的出口企業也遭到 全球景氣不佳衝擊,包括像鑽石拋光與針織廠的產能均 下降。

就業市場同樣有著悲慘的命運。遭到奇異裁員的 Sumit Sapra 說,才在不久前,大批資金追捧著技術 人才,薪水標準翻倍。現在整個情勢竟反了過來。

他已經找了好幾個月的工作,只有少數有回音。擁 有印度管理學院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的碩士學歷,他現在只能先靠著之前的老本過活。以 前還能炒炒房地產,現在連想都不敢想。

經濟學家表示,印度政府下一個挑戰是該如何刺激 民營企業復甦,透過投資鬆綁、放寬金融業規範,與投 資基礎建設等方式。

「但在印度聯合政治的混亂結構下,很難揣測誰將 掌權,更別說要怎麼重建當年榮景。」智庫 (National Institute of Public Finance and Policy) 的經濟 學家 Ajay Shah 表示。

(程宜華)

台長: 葉子
人氣(1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鉅亨看世界-轉貼自鉅亨網 |
此分類下一篇:鉅亨看世界─網路新聲
此分類上一篇:鉅亨看世界─旅舍逍遙遊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