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01 12:36:12| 人氣1,11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側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五月三十日,自由副刊)

台灣唱片市場特有的東西,除了加長型的紙盒唱片包裝外,就是側標。側標,就是包在唱片旁那一個小紙條。在此容我把它分成兩種:是華語唱片的側標,和代理西洋音樂的側標。這兩種側標的狀況完全不同,因此必須分開而論。側標之所以可被稱做台灣名產,乃國外鮮少有人把文案搞成這樣的──日本雖然也有類似側標的東西,但上面畢竟是簡單寫上藝人簡歷以及照片,極短補述幾句樂風或成軍歷史和其他相關產品資料;最多的情況在歐美,則貼上一張貼紙在封面,標明比方說「麂皮樂隊前吉他手首張個人作品」這樣一目了然的介紹或「NME當月最佳專輯」等媒體好評資料。真要詳細描述,國外唱片偶爾會出一個別冊請專門樂評人來寫,收在專輯包裝內。台灣的側標既沒有簡潔到,也沒有像別冊那樣詳盡專業,始終搖擺在一個「文案?樂評?」的三不管地帶。

華語唱片市場上的包裝文案一樣多半以塑造藝人整體偶像感為主,講求slogan一句打死消費者,企圖讓人印象深刻。華語樂壇本來就沒有樂評這回事,除了金曲獎,IFPI之外也少有樂評出現的空間機會,因而文案多半統包給唱片公司企宣去做。雖然多數成品明目張膽的媚俗,但也不失為一個「反正我就是要這樣讓你認識我」的俗又有力,反正有其攻需。偶爾出現一些企製完整的精緻佳作,如雷光夏「時間的密語」,陳綺貞「Groupies」,默契音樂「沉默的約定」,或角頭音樂的出品,還會讓人小驚喜一下。對於華語唱片的文案側標,只要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就不會有太離譜的失望。反而是代理西洋音樂唱片的公司在側標行銷上顯得更為進退失據。

仔細的看那每一張不知哪個是專輯名稱哪個是樂團名稱的國外藝人側標,在每個聽西洋音樂(在此以非主流為討論基準,因為主流的情況可類比於華語唱片模式)的啟蒙時期,是一件避不了的入門事。沒有什麼像樣的非主流音樂刊物流通市面,傳媒也都還在樂迷分眾的過程裡划水,想進入所謂另類音樂世界的消費者們除非自己英文夠好,要不就得在中文網路平台上尋找知音與或水準參差的相關評析。唱片行裡最直接的文案當然可以提供給消費者一個大概的輪廓,但事實上卻大有隱善揚惡的部分在,情況恐怕比華語唱片要來得多。

是樂評人的問題嗎?不是。台灣其實可說是沒有「樂評環境」這件事情存在。於是多數的音樂文字工作者在沒有太多平面媒體可以發揮的空間下,委屈的成為唱片公司的「幫兇」(或說,「抬轎者」),若非對音樂有熱情,實則收入低到「樂評」兩個字都會不好意思講出口。側標的價值之所以大,乃獨立音樂評論空間被壓縮太慘呈現出的相對。揚善隱惡,本是唱片公司應該自己抄抄寫寫,翻譯一下國外部門提供的資料,而不是請樂評去做類似的資料整理。

在這樣的環境裡卻還是有許多不錯的作者,在五六百字的框架內生出「第三條路」的平衡,既有樂評成分也不忘是在做行銷,加上文筆熟練,勾勒出的文字魅力有時甚至超越了唱片本身而獨創一格。此外,幾個唱片公司也在這十年內漸漸企劃出不同的另類音樂側標系列,如「電阻E世代/另立X世代」、「大不列顛朝聖團」、「潮流先鋒」等,對於市場分眾的過程的確有其貢獻。

台長: coldbean
人氣(1,11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沒關係的 我會慢慢的理出一些頭緒
就像開始追隨你書裡的情緒
也可以找到一種自溺的方法
然後想起我真正失落的東西
也很好


youtube有時還會有意外的現場驚喜
2007-10-15 12:58: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