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10 12:35:04| 人氣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警惕美國製造通脹損害世界經濟復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警惕美國製造通脹損害世界經濟復甦


04/09 23:22


 
看來,奧巴馬力主美國經濟的實業振興之夢短期難以實現,美國政府也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惟有將印鈔機開足馬力,大印特印,繼續上演「以通脹救通縮,以泡沫救泡沫」的神話。最後的買單者,仍是那些恐懼外債資產大幅貶值縮水卻又無可奈何的債主們

如果各國處於自身進出口貿易保護、貨幣安全和改善通縮等考慮,而紛紛傚法,擴大財赤、放鬆銀根,雖然短期內有刺激經濟的作用,但中長期而言,勢必激發全球更大規模的惡性通脹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成為美國提振經濟的最後手段,而這種手段是以製造「超級通貨」和逼使別國買單為代價的

美國已故經濟學家佛利民曾經說過,「只要美聯儲坐直升機撒銀紙,就可解決經濟衰退和通縮的問題」。這就是說,只要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即開足馬力大印鈔票就可以救市。2002年學院派出身的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亦引用此言,闡釋其貨幣政策理論,並身體力行。不知是巧合,還是對美國的經濟實證早有預見,佛利民的高論,竟成為伯南克運用的現實。

英國率先公佈啟動落實「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即通過英倫銀行購入政府債券,以壓低長期利率,降低借貸成本,恢復信貸循環。3月18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立馬跟進,使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殺手鑭」,突宣佈決定:將於未來6個月內,購入3000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幣)的較長期國債,以緩解私人信貸市場的壓力,並刺激美國經濟早日擺脫衰退危機。受此政策影響,美國10年期長債孳息率應聲急跌47個點至2.54厘,創下1962年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美聯儲同時決定,將獲政府支持機構(GSE)擔保的按揭抵押「兩房」證券(MBS)購買金額增加7500億美元,令今年政府買債總額增加到1.25萬億美元。看來,奧巴馬力主美國經濟的實業振興之夢短期難以實現,美國政府也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惟有將印鈔機開足馬力,大印特印,繼續上演「以通脹救通縮,以泡沫救泡沫」的神話。最後的買單者,仍是那些恐懼外債資產大幅貶值縮水卻又無可奈何的債主們。

由於市場普遍預期歐、日等國可能傚法美聯儲,相繼採取極端貨幣策略,3月19日歐、亞債價格全線上升,孳息率大幅下降,德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急跌至3厘,創下自1999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歐元兌美元急升超過3%,也創下歐元發行以來的最大升幅,美元對日圓則急跌2.4%。通脹憂慮加深,紐約期金一度急升近70美元。可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威力不可小視。如果各國處於自身進出口貿易保護、貨幣安全和改善通縮等考慮,而紛紛傚法,擴大財赤、放鬆銀根,雖然短期內有刺激經濟的作用,但中長期而言,勢必激發全球更大規模的惡性通脹。若如巴菲特所言:此次惡性通脹「或將超過1973年」的全球通脹危機,那麼,等待全球的不僅僅是嚴酷的經濟寒冬,很可能是漫長的滯脹冰河歲月。因此,「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是一把雙刃劍,舞弄不當,不僅傷及自身元氣,也會危及全球經濟安全。

早在全球經濟陷入危機前,CERA就預測世界石油產能將在2014年增至每天1.09億桶,比目前每天9450萬桶產能,增長1450萬桶。在經歷了2008年下半年的油市「大地震」後,CERA根據石油企業延遲或取消投資計劃的規模,得出上述1450萬桶的產能中,有近760萬桶(超過50%)將無法如期到位。產能不足將為下一輪油價瘋漲埋下伏筆,油價的又一輪激烈上升,將吹響全球惡性通脹的號角。

另外,由於美元持續超發,已導致美式經濟泡沫不斷釋出,失業率加速上升(現已突破8.5%,還將突破10%)和經濟加劇衰退,更加推動了美、歐游資向亞洲區域等新興市場外流。這勢將增加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和爆發惡性通脹的隱患。

據觀察,近5個月以來,大量游資持續流入亞洲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港匯持續偏強,港幣對美元多月來一直堅守於「強方兌換保證機制」(聯繫匯率保障機制)的上限1:7.75附近。迫使香港金管局多次連續出手為金融體系注入港幣,壓抑港匯的波動,最新銀行體系節餘已突破1600億港幣。香港恆指也由11600點低位,再次反彈到15000點高位。

同時,隨著美、英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全面實施,全球基礎貨幣供應將持續上升,新一輪惡性通脹已在悄然醞釀之中。據統計,僅今年1月,M0(貨幣基礎結餘)增長就高達107%,是1908年有記錄以來首次出現3位數增幅。美國大蕭條時期,1931年初-1933年末,M0增長曾超過兩成,但M1(狹義貨幣)和M2(廣義貨幣)卻出現短暫的反收縮。M0、M1與通脹的關係不及M2、M3緊密,因為貨幣定義越闊,越能反映整體經濟的貨幣過剩,也就越能反映整體經濟的物價上升(通脹)。事實上,當通脹滯後貨幣供應超過兩年時,M2比M3更能表達通脹的程度。因此,實證檢驗,M2、M3增長都大約領先通脹33個月(約兩年半)。這也許能為我們預測和把握全球惡性通脹爆發的時間,提供依據和啟示。

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已警示:「不論是買美國國債或是兩房按揭債券,都是美聯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一部分,用『印鈔機』刺激經濟,短期內有需要,相信會持續一段時期,直至美國經濟好轉。但長期不可持續。」可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成為美國提振經濟的最後手段,而這種手段是以製造「超級通貨」和逼使別國買單為代價的。因此,中國應當引起足夠的警惕。中國已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截至1月底已持有美國國債7396億美元),未來更應善加帷幄外匯儲備結構的戰略配置,拓闊強勢貨幣的掛鉤範圍,增加戰略能源、資源、技術儲備,並多著眼於自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能結構的平衡,進一步健全完善確保真正啟動龐大內需市場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安排,以積極應對這場即將到來的惡性通脹危機。還是那句話,不要相信鱷魚的眼淚,美國雖有歷屆政黨輪替、總統更新,但骨子裡的霸主意識、強權邏輯和持強凌弱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通貨膨脹的威脅正在全球範圍內上升,目前全球的通脹水平大約為3.5%,是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相信,全球通脹的浪潮已經襲來,世界各國的貨幣政策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全球通脹形勢日趨嚴峻的背景下,全球的貨幣政策是否將由於通脹的陡然上升而發生根本性轉向,將成為未來幾個月最值得市場玩味的話題。而全球貨幣政策轉向最終確定的標誌,將是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是否會選擇加息。

這兩大央行的加息時序,不僅將決定全球通脹控制的最終效果,還將對美元匯率走向、通脹成本分擔、國際資本流動乃至世界經濟增長產生深遠的影響。那麼,歐洲央行和美聯儲誰將快人一步,成為新一輪升息週期的領跑者,這次「反通脹鬥士」的王冠又將花落誰家?

伯南克自去年至今選擇多次降息和美元貶值,以本國和世界通脹上升為代價,來避免經濟衰退和換取經濟復甦。在美元環境持續放鬆的背景下,歐洲央行只好按「息」不動,以兼顧按捺不住的通脹壓力和衰退的風險,歐元的被動升值已影響到出口和經濟增長,以意大利為首的不少歐盟國家更是揚言要放棄歐元,回歸本幣。看來,歐美央行都面臨著不小的麻煩,貨幣政策何去何從,著實讓特裡謝和伯南克「費盡思量」。面對全球通脹,各國央行都不願單方面率先採取升息這樣的緊縮貨幣政策,成為美國次貸危機的「替罪羊」。 本輪全球通脹高峰的來臨,很大程度上始自2001年的美元貨幣環境寬鬆,造成全球的流動性極度氾濫。更為糟糕的是,次貸危機以來,以美聯儲為首的央行通過降息、注入流動性,加拿大、英國等跟隨美國降息,導致本就已經氾濫的流動性更為過剩,同時加上全球化帶來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增加、能源短缺和農產品價格高漲等因素,全球的通脹終於在今年剛剛過去的幾個月出現「脫韁奔跑」的走勢,各國央行一旦出現大的決策失誤,全球通脹繼續惡化絕非危言聳聽。

一般來說,在全球通脹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誰對通脹的敏感性更高,誰就將首先祭起加息的大旗,實施更強硬的貨幣政策。歷史經驗表明,與美聯儲相比,歐洲央行具有更強的通脹敏感性。相比之下,美聯儲的政策目標,往往具有多重性,在穩定物價水平和保證經濟增長之間進行所謂的「相機抉擇」,難以取捨。

6月1日,在歐洲央行成立十週年之際,特裡謝再次重申穩定物價是核心目標, 6月5日,特裡謝在政策會議後發表言論更是直言不排除7月加息的可能性。現在的種種跡象表明,歐洲央行極有可能成為本輪反通脹的第一炮手,在其帶領下,2006年夏季全球央行加息的「一致行動」,或將在今年夏季再次重演。

台長: 張老師
人氣(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