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08 14:35:48| 人氣1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媒體識讀重在行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媒體識讀重在行動

媒體素養教育在國外行之多年,BBC成立沒有多久,就開始播出與媒體教育有關的節目與課程,而法國、日本、美國、澳洲、西班牙也從1960年代,陸續在其公民教育中開設媒體生產、文本分析、閱聽眾訊息解讀與意義建構的課程。

台灣起步較晚,近年來才有公共電視、富邦文教基金會、媒體識讀教育中心、社區大學、媒體觀察基金會以及世新大學與政大等非營利團體推動此項教程,而教育部也甫完成「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並正式宣佈推動媒體素養教育落實於國家體制。

媒體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大家也習慣從媒體認識世界、取得娛樂,不過,懂得如何分辨媒體立場與內容真偽的人卻是有限,了解媒如何生產的閱聽眾更是寥寥可數,也因此,想要改變媒體環境,從認識媒體開始是個必要的途徑。

知道誰是資訊的生產者與擁有者是認識媒體的第一步,不同資金來源會影響經營者的生產目的及內容,例如,公共媒體的資本來自全民,所以在內容上較能夠照顧到不同群體需要,節目類型也顯得多元,而商業媒體的資金來自廣告與財團投資,獲利是經營者的重要目的,娛樂及刺激性的資訊也成為這類媒體的主要內容。

其次,則需了解媒體內容如何生產。期待媒體百分百反應真實,實在是一種陳義過高的理想,知道媒體如何呈現「真實」反而比較實際。媒體要引導我們對事件的注意並不太難,就好像我們想要和別人推銷某些觀點時,通常會提高音調,或忽略某些部分。媒體建構真實的作法便是如此,不必扭曲,只要「強調」或「忽略」就會讓人只重視某些片段。

當然,認識媒體或解讀媒體都只是媒體教育的消極開始,如果只是被動理解,除非收視率持續下降,那麼媒體生產者還是會有勢無恐的繼續生產。較簡便的積極作法,則是培養閱聽眾主動向媒體表達不滿的意願與能力。不過,想要改變媒體並不困難,例如,如果你厭倦了call in節目以族群對立作為提高收視的手段,那麼就撥下call in號碼,告訴主持人:「我們不要只會製造衝突的爛節目,我想看認真討論政策的好節目!」一通電話沒有多少錢,但只要一百通電話,就可以讓一個惡質的節目從此消失,別忘了,你是媒體的衣食父母。


台長: 五分珠
人氣(1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