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26 22:11:08| 人氣1,9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既然標題為「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本文內容以「魔鬼總動員」一片為主。

吾人視本片為所有科幻動作片之首,雖然某些場景現今看來很假,許多特效也很假,但本片複雜精巧的劇情及保羅范赫文對科幻動作片的導演功力,使得本片一直在本人內心成為永恆經典,從錄影帶、vcd不斷收藏至今,隔一兩年只要對影片內容有些遺忘,就拿出來重新溫習一遍,個人還打算在BD普及後購買收藏。

說到「假」,大導演詹姆斯.科麥隆超級名片「異形2」中異形大軍在下水道高舉尾巴,一看就看出由繩線所吊起;「魔鬼大帝」中女主角烏茲衝鋒鎗掉落卻可以殺掉一堆恐怖份子,這才叫假。個人最喜愛的科幻動作片第二名即為「異形2」。由於異形系列揉合很多元素,如驚悚、太空冒險等,個人將其第二集列為科幻動作片排名第二,僅次於「魔鬼總動員」,「異形」首集、三、四集則為科幻驚悚片。其餘在個人心中佔有極高地位的動作片,如「終極警探1、2」為一般動作片、「終極戰士」首集為科幻動作片及「法櫃奇兵1、2、3」乃冒險動作片,其他如戰爭片等,自有所區別。

科導最著名的「魔鬼終結者」系列,一個字,也是「假」,第二集T-1000更虛,連個控制晶片都沒有,整個用電腦動畫品質差又幼稚的製作方式,變形可以全身溶化變來變去或變成整坨,即使在鋼鐵鑄造廠融解成水銀狀液態金屬,也照樣全身融解,有如卡通一般。片中T-800被John下令不准殺人,地窖滿屋子各式槍械武器和開頭剛毅強硬的機器人殺手印象所塑造的肅殺氛圍瞬間付之一炬,全部白花銀兩。乾脆由未來軍事領袖John負責教化機器人,不會有網災核爆,更不會有機器人大戰!T2變社教文化解說片,終結者不殺人,還終結個屁啊!

Terminator 2 和Total Recall我都是在電影院看,感覺卻相差十萬八千里,T2讓我覺得很無聊難耐,除了T2的機器人無情冷峻的肉搏,和機器人堅強的意志令我印象深刻。相反的,Total Recall幾乎讓我在電影院裡瘋狂,腦筋錯亂,身心受到強力聲光刺激,因娛樂而陶醉到極點,險些待在電影世界裡流連忘返。

保羅范赫文一向喜歡傳統子彈,如科麥隆在「異形續集」一片中亦以發射傳統子彈的未來步槍作為主要武器;盧貝松在「第五元素」中的多功能步槍亦同。主要就在於暴力與真實性密不可分。試想,子彈打到人不流血,流的是如外星生物般的黃色體液,觀眾會覺得是很真實的暴力血腥嗎?正巧「異形續集」一片末尾出生化人遭腰斬的畫面,由於觀眾事前不知遭腰斬的人是生化人,想必被嚇一大跳,發現生化人噴出黃色電池液之後,再看一次還會被驚嚇嗎?會產生血腥暴力的視覺感受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那「不是人」。

其他科幻電影常出現的雷射槍,打到人類或其他生物,頂多只有燒焦的痕跡,其血腥暴力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必不如傳統子彈的槍戰效果。

另一位動作片名導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在電影中最喜歡讓角色使用手槍(pistol),因為手槍最俱有戲劇張力。手槍當然更不比上肉搏,是以80年代從我有印象起,幾乎每部著名的動作片都安排末尾主角和大壞蛋來場驚心動魄的肉搏打鬥,包括本文所提及的影片,除「星際大戰」及「第五元素」外。海k痛扁大壞蛋,人生一大爽事。不過處理不好就變成低俗的港式暴力片。

再試想,壞蛋和主角用衛星雷射導向飛彈亙炸,會有感染力嗎?主角在數百哩外用飛毛腿飛彈幹掉魔頭,觀眾會拍手叫好嗎?同理可證,近戰肉搏是最俱戲劇效果的暴力場景,不然成龍、李連杰的武打片就不可能在單薄了無新意的劇情內容下歷久不衰,不斷拍攝。失敗的「終極警探4.0」末尾F-35最新型戰機攻擊麥克連開的卡車,就有負面意味,又加上殺雞用牛刀實為無謂之舉,所以難看。

如果動作片不注重劇情與演技,那麼何不每部電影都拍警察抓壞人的警匪槍戰;報殺親之仇的被害人復仇記。大導演們何苦重金買下菲利蒲.狄克錯綜複雜,又是記憶、又是預知未來超能力…等充滿難懂的概念和事物的原著創作?何必由考古學家印第安那瓊斯出生入死解謎過關與邪惡納粹爭奪聖物?也許很多觀眾習慣大腦僵硬地看007詹姆斯.龐德連演二十幾集大同小異的戲碼,又是美女環伺和阻撓毀滅世界陰謀的偽情報員真無敵鐵金剛,躲飛彈閃子彈的小丑闖街秀,難不成大家都抱持讓大腦好好休息的心態來看電影?

不覺煩悶無聊嗎?

「終極警探」第1及2集主角和壞蛋有血有肉,會驚慌會害怕,會生氣會暴怒,有喜怒哀樂。正因為電影裡流露出人性使得整部電影好看;光看Total Recall前段阿諾被迫殺了同事等五個臥底火星間諜,驚慌失措的模樣,就值回票價。甭提雷特醋勁大發而憤怒等精彩的演出。個個都是性情中人。

「終極警探」第1及2集,壞人夠強悍、夠兇狠、夠專業,襯托出主角的正義勇為、精明幹練,讓主角的動作和暴力愈趨於合理,同時更俱有以暴制暴的說服力。其他愛好電影的網友提到「正反派的戲份的平衡」意義是一樣。前三集在台灣均列為限制級電影,在美列為R級,第四集血愈噴愈少,僅為保護級,可以料到製作團隊愈來愈想撈錢拍給小孩看。所以第四集是原味盡失,賣弄特效的失敗仿作。

可見血腥之必要,暴力之必要。

所謂烘雲托月,從反派的「惡」,無辜百姓的哀嚎尖叫,無一不是烘托出主角正義俠氣與使用暴力的正當性。「終極警探」第1及2集,壞蛋個個性格鮮明,如「終極戰士」中主角所有隊員的性格描寫一般,電影中好壞人是相互襯托的,沒有角色是不重要的。不再說下去,不然變成我在這裡教人拍電影。

「星際大戰」之所以得不到我的青睞,正是由於動作內容太「軟」太溫和,很現實當中發生的暴力行為相去太遠。光是雷射和光劍對決,就讓我覺得不舒服,不管現今電影技術如何發達,視效何等傑出,只會讓我拿來「補眼睛」,永遠得不到經典地位。提到「星際大戰」不禁讓我聯想到非常諷刺的一件事,未來戰爭和雷射武器大戰拍得最出色,無外乎科麥隆的「魔鬼終結者」,諷刺的是,該系列正片竟比不上用來聯結劇情與劇中人回憶片段的次要場面──審判日後的人類與機械人的戰爭。

Total Recall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小細節。如往返地球與火星的太空船航空站,牆上有跑馬燈進行心戰喊話:「寡頭已死。」;阿諾搭乘的「強尼計程車」本身就是非常暴力的交通工具,不繳車資它就衝撞乘客並爆炸跟乘客同歸於盡。這跟「機器戰警」中超級暴力的守衛機械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都能營造電影充滿暴力的世界,並讓觀眾暖身吃小點心,對電影之後的更暴力、更大的場面作好心理準備。

「魔鬼總動員」一片中想表達出的「我」分為:全息照片whole around,讓主角分身幻影的我,乃是柯海根託人贈予的手錶所產生的幻覺;帶面具闖火星航空站變成歐巴桑的我;記憶(靈魂)不同,軀體相同的我(豪邁)。心理學所謂原我本我超我,依菲利蒲.狄克的看法乃為生物大腦內的記憶產生靈魂,即本我(童年記憶),超我(學識、知識的記憶),共同造就不同的人格特質的人物,不同的自我認知及行為表現。本我只是個肉體軀殼而已。

片尾又令觀眾迷惑,我究竟置身何處,瑞可記憶渡假中心的虛擬世界中,或火星上政府與叛軍的戰爭中?

娛樂極品,盡在瑞可,Recall Recall Recall!


※在此開放網友對所有動作片劇情答客問,如有不瞭解的地方歡迎留言。包括難懂的「駭客任務」。

台長: 魏克禮
人氣(1,9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