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17 11:36:00| 人氣2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鄧學中 建構台灣新家居生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生活工場到品東西 鄧學中以生活實踐者創造台灣品牌

到各3C賣場,總可以發現產品設計越新穎越酷炫的一定是當紅家炸子雞,肯定是人潮蜂擁聚集之處;新聞近來也紛紛報導韓國手機席捲全球,單靠著它創新設計概念,手機總出口額已超過半導體高居第一位;連帶著早已風行全球的蘋果電腦、新力電子產品,設計領導消費的趨勢一發不可收拾;如今台灣科技大廠也注意到當中可堆疊出的高利潤,漸漸走上自創品牌包裝行銷大路,不過,創造台灣知名品牌的可不只限電子科技業者,早在十年前,就有一位以建立台灣居家品牌為使命的人,他就是1994年成立生活工場、2004年成立品東西的鄧學中。


第一眼見到鄧學中本人,或許會以為是名設計師或建築師,他的特質散發著人文風采,而現身為「品東西家居」執行長的鄧學中,似乎某程度也以文化者自居來經營他的理想,如同走在「品東西」八百坪大的環亞店,相較其他家居賣場,這裡由東西不同文化下延伸交織的是具深度的精緻,整個精神理念依循著鄧學中多元特質混搭的新家居風格主張,企圖為台灣消費者開展更廣闊的視野,並建立一個可標誌台灣DNA的居家品牌。

鄧學中無窮創意與衝勁的再現

在搶眼的紅色背景中,「品味東方與西方的時尚家居美學」一排字跳躍而出,「品東西」在店內四千個不同類型的家俱、家飾、家用產品堆砌中,定義出東方與西方乳水交溶的新生活價值,彷若整個店面前端挑空的椅子展示區,釋放視覺的仰角,給了台灣消費者新視界。從「生活工場」開始,一直強調做生活的主宰—Be the master of your life,鄧學中再次在他一手創建的新品牌中釋放無窮創意與衝勁,忠實自己的理念與夢想,明白宣示開店不僅是為了獲利,其實肩負社會重責大任,尤其在提供優質高檔的物質享受外,「品東西希望在提升台灣消費者品味同時,等於幫助國家競爭力整體提升,改變台灣一直以來給國際的產業代工印象。」於是鄧學中依舊堅持自創品牌,要走出屬於台灣的路,相較歐洲、日本進駐的居家賣場,「品東西」立志做行銷台灣生活形態的名牌。
加上從1994年「生活工場」到2004年「品東西」,鄧學中累積充沛經驗並十足信心地肯定這方向的正確性。他提到這十年品牌成長的同時,經濟環境改變,他自己成長了,顧客也一樣會成長,「如果生活工場當年累積了百萬會員,那麼如今大家一同成長上來,品東西的成立是提供新的生活形態給他們,讓大家有新的居家生活美學與感動來源」,而且鄧學中補充「家是有層次的」,不僅表示陳設家的物件有多方選擇層次,對於更低階或更高階的競爭者來說,「品東西」訴求清楚地定位在廣大中產白領階級,「品東西要做台灣生活的Model」,鄧學中自信地說著,「對於家居商品,消費者不會像購買身上衣服或飾品、包包一樣注重名牌,因為家較隱密,所注重的不再是光鮮亮麗,而是真正使用價值與美觀」,品東西設計團隊將來自全世界三十個國家、產地好的、有特色的商品引進,就是要將「品東西」與品味與品質劃上等號。
接著「品東西」會在微風廣場開第二家店,預計2005年會有5家,2006年完成全台12家的佈局並進軍大陸,甚至亞洲地區也將註冊「品東西」商標與名稱,在鄧學中的目標裡,台灣將進階至國際第一線,展示具台灣性格的生活樣貌。

對生活的熱情轉換成生活事業的經營

對生活事業熱衷且負使命感的鄧學中,常被稱為台灣生活的實踐家,而他的生命體驗確實豐富而造就出如今的活力。從高中開始即積極參與社團,最大夢想就是能當名作家、出版一本書;雖然大學時只考進文化大學機械系,與最期望就讀的建築系擦身而過,但也使他更明白自己適合什麼,對什麼才具備熱情,於是他往自己鍾愛的藝文社團報到,舉凡合唱團、美術社、書法社都讓他獲益良多,更由於出任幹部,啟發他內在領導力,並藉由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朋友,訓練不同思考方式培養價值觀。
「台灣人大都活在別人思維裡,就連當時選填科系的我,其實都受家長或社會所影響,往往忽略自己的需求是什麼。」現今回首往事,未如期考上理想科系的鄧學中,並無「任他玩四年」地荒渡大學生涯,他知道自己要什麼,他一步步實踐對生活價值的熱情;就連當兵完後,鄧學中先從貨車銷售員做起,並在當時民國71年一般大專生畢業薪資只有八千塊的時候,鄧學中已是連續三個月TOP SALES ,薪資連獎金就有十萬收入,四個月後,他離職選擇八千塊的貿易公司職務,後來再轉至三商行貿易部門,從驗貨員開始累積起他對居家產品的基礎認識,「一個人必須有勇氣去放棄,因為我選擇了貿易工作,取捨間人生就產生不同面貌。」鄧學中在自行創業之前,就已認清並積極累積自己實力,走上了這條屬於他的康莊大道。
加上對在二十年來明確知道自己方向的鄧學中,懂得以備不時之需可說是鄧學中成功的另一祕訣,「你總可以從周遭去學習你的抗壓性、領導力,然後點點滴滴成就你個人,不論後來做什麼都會有益處,像記者除了文筆好外,還要會觀察、溝通其他能力配合,這些都是不斷累積,都有益處的,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有個全方位的準備。」接著提到自己結婚及品東西環亞店開幕時盛大舉辦派對的經驗,他說早在二十年前大學時就懂了,可是正統商業行銷科系卻不曾教過,這完全要從你時時接觸的生活周遭學習,生活是更大的教室,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徒看你如何去擷取。難怪懂得生活也經營生活相關事業的鄧學中,在「生活工場」、「品東西」中如魚得水。

十年間品牌經營理念的自我成長

然而從「生活工場」到「品東西」這十年間,鄧學中也經歷許多轉折變化,強調「做中學,學中做」為作右銘的他,細心剖析這一段心路里程,強調「鄧學中不是都一樣的」。他說1994這年是台灣居家市場重要而豐盛的一年,除了生活工場於一月成立,接續許多台灣本地業者紛紛開設同類型商店,然後Ikea宜家家居同年九月也進駐台灣市場,不過到現在,生活工場從一家擴展至一百多家,但其他台灣業者都已關閉,Ikea仍維持一家,差別就在於「生活工場始終走差異化路線,而這差異化就在於自有品牌跟自有商品。我們一直跟著流行、時尚,開發了很多商品,讓商品做一個collection。」鄧學中的不一樣在他細心觀察到「食→衣→住→行」連動影響的關係,由於台灣當時國民生產毛額有一萬美金,基本生活需求已經滿足,然後服飾業都已走上精緻品牌路線,他認為接著家的部份會漸漸被更重視,大家會開始期望用到好的杯子、花器、碗盤,於是清楚市場趨勢成功設定了生活工場定位,也讓生活工場的生活主張贏得百萬會員的肯定。
十年後的2004年,日本無印良品、Armani Casa都進駐台灣市場,另一股新的居家生活文化成形了,消費者心態也已隨經濟發展同進化,市場需要出現較高階的家居商品滿足心理需求,鄧學中當然也看到這個不一樣的契機點,所以八月他成立品東西,「生活工場十年間的改變,都成了品東西成立的資源,像十年前生活工場定位的消費群都長大了,大部分他們都成家了,那品東西就是要提供他們有別於生活工場的東西,所以品東西有百分之四十是家俱類」,家居生活將更重要地被突顯出在品東西經營概念裡。
家是包容而和諧的,所以當東方與西方相遇,不必然是衝突與矛盾,品東西既然販售給現代家庭是種生活典範,鄧學中也指出「品東西」命名時的精神與理想,「品味東方與西方的時尚家居,以這樣概念來整合是很清楚的,也就是不僅提供風格與商品,也傳達如何整合的知識,品可以做為動詞、名詞也可以是形容詞,有無限深遠的意義。」看來已結婚成家的鄧學中,又將他觀察到的不一樣趨勢顯現在品牌創意上,就像他希望品東西更是個通路品牌,不僅自銷自製產品,也代理好的國外商品進來同提升品牌品質與知名度,所以目前店裡設有咖啡廳、賣茶也賣酒,就是希望確立「品東西」經營與家有關的一切,將來更可能拓展至品東西花藝店、品東西spa店,品牌跟家同永續經營。

堅持本質下的形式轉變

從大學時參加藝文社團,到身為一個經營者認為企業須有自己文化面、藝術面,鄧學中相當在意他孵生品牌具備的文化深度與廣度,尤其做的事業正是生活設計相關的商品,他語重心長地說「大家討論生活素質如何提高的時候,其實都只提國民收入多少,卻少有人會統計一年讀了多少書、看了多少部電影、去過幾次展覽,其實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銀行戶頭裡的數字高低」,生活應該具備多元豐富本質才對。所以當年在生活工場時,鄧學中就帶著員工們到紐約去生活、去感受生命,不論一個街景、一張海報、搭地鐵、街頭藝人都賦予著生活靈感與價值來源,懂得生活就要懂得擴張自己視野,學著擷取生活敏銳視角。如今品東西有員工是法國留學歸國或是法律系畢業,卻願意投身至這生活事業,使鄧學中相當感動與敬佩,因為有著大家同步的調性與氣質,品東西儼然達到個人與環境與精神契合的境界,像極商標裡,兩個小i代表兩個人在一個充滿熱情的空間裡生活著,享受品味。
不禁想問鄧學中覺得自己是否成功了,他謙虛地說「成功是對自己的肯定,他只是覺得自己對社會有正面影響力,希望品東西能給台灣有個愉快的空間可以買到好的產品」,前兩年沈寂到復旦大學念EMBA的鄧學中,換了心境重新出發,但依舊堅持走在自己的路上,或許旁人覺得他一直在變,但文化面、經營面上的本質鄧學中從未動搖,如同前陣子還留著山羊鬍,只是轉換個心境,藉由形式上的變化為生活稱增添趣味罷了,「我未來會遇上的事情,絕對不是現在學過的東西,所以必須要不斷的調整自己」。適者生存的競爭法則永遠是變比不變好。

台長: 阿空
人氣(2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