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30 00:41:02| 人氣2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3-12 社會結構與人民的慘況(二)(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3-12 社會結構與人民的慘況(二)(2)

東晉變民首領孫恩是五斗米道的信徒,他眼見民心騷動,自海島率領他的徒眾殺上虞縣令,轉攻會稽(今蘇州一帶)。會稽內史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兒子;他非常崇信天師道,知道孫恩率眾來攻,他既不出兵,也不設防衛,整天在他的道場跪拜唸咒。他的部下請他派出兵攻擊孫恩,王凝之說:我已經請「大道」,借我鬼兵駐守各要道,每地各有數萬之多,這些小毛賊沒什麼好擔心的。

等孫恩徒眾逐漸逼近,只好派兵出巡,但這時孫恩已經兵抵郡下。孫恩隨即攻陷會稽,王凝之出走但被擒殺。隨後各地陸續失守,郡縣長官都逃跑,於是各地變蜂湧四起民,都殺官長後起兵。在旬日之中,徒衆暴增達數十萬。

吳興、永嘉、嘉興、南康相繼失陷,官長被殺。孫恩佔領會稽,自稱征東將軍,逼知識份子作爲他的官僚,又稱呼他的徒眾為「長生人」。小民中偶對他們有不同批評時,則往往被殺,連小孩也不放過。這期間死掉的人,佔原來人口總數的七八成。他們還將各官長的屍體製成肉醬,拿給他們的妻子吃,不肯吃的,則大卸分屍。各變民所過之地,無不劫掠財物、燒房舍倉庫、砍樹木,還把井填上泥石,逐漸相繼聚集於會稽。婦道人家有嬰兒的,則將孩子丟入水中淹死,說:祝賀你先登仙堂,我隨後就來找你。(《資治通鑑˙卷第一一一》)。

變民之一呼四應,可以理解;蓋官逼民反,小民除了造反之外已經沒有活路。當有人揭竿而起時,四下蜂湧是正常的現象。但變民之手段殘忍,「掠財物,燒邑屋,焚倉廩,刊木,堙井」,完全是滅絕式行為﹔則殊難理解。

他們不就是受到官吏滅絕式待遇,所以起而抵抗的嗎?為何無法體恤同屬小民的苦楚?唯一的可能,那時連小民也已經喪失那種同理心;也就是價值觀已經受到扭曲,也不殘存任何道德觀念。

此外,變民起義事件甚多,如楊虎、張咸、孫弼、杜濤、˙˙˙許允之、丘汪、盧循、孫恩˙˙˙﹔難以一一列舉,真是可歎!

最初,孫恩聽說附近八個郡回應他起兵,告訴他的部下說:天下就要太平了,我們將穿著官服進入建康。不久,聽到劉牢之率軍將到,說:我只要割據浙江以東,還不失為作個句踐第二!劉牢之的軍隊過江,孫恩知道了,說:「孤」不會因為逃跑而覺得羞恥。他已經稱孤道寡了。於是驅逐男女二十餘萬口往東走,沿途丟棄了許多貴重的物品,與隨行女子於路旁,官軍競相拾取;孫恩因此能逃脫,回到海島上去。(《資治通鑑˙卷第一一一》)

從孫恩身上,可以理解當時天下之亂已經無以復加。他應該只是個略識之無的草根性人物,對世局沒幾分認識,對政治更是毫無所悉;甚至,對他倚靠得能「稱孤道寡」的軍事,恐怕也沒太多概念。這樣一個說見識無見識,說膽識無膽識,說器量無器量的小人物,他之所以能攻下會稽,不過只因為王凝之太混了,而整個社會幾近於無政府狀態,所以鄰近地區一呼四應,立刻造成附近地區王朝機構解體。

以這樣一個人,竟然可以叱吒於一時;可以想見當時之無人才。連造反都沒有個像樣的人來領導。這就令我想起龔自珍所形容的滿清中晚期,他說:「左無才相,右無才史,閫無才將,庠序無才士,隴無才民,廛無才工,衢無才商,抑巷無才偷,市無才駔,藪澤無才盜,則非但甚少君子也,抑小人甚甚少。」(《龔自珍全集˙乙丙之際箸議第九˙塾議》)看倌不信,請再往下看。

東方既然出現變亂,所以人們企盼官軍趕快來解救他們。等劉牢之率官軍真來了,卻縱兵到處搶劫、殺人;人民失望透頂,郡城、縣城之中遂看不到人迹。過了個把月之後,才陸續有人回城。(《資治通鑑˙卷第一一一》)而官軍之暴虐,更勝餘變民。

謝琰是東晉宰相謝安之子,在淝水之戰中曾立下大功;就因資歷、聲望鎮守會稽,但他既不能綏懷小民,又不妥爲整理武備。諸將一起向他建議說:叛賊就近在海邊一帶,準備看形勢而動,應該給他們一條自新之路。謝琰不聽,說:苻堅以百萬之眾,尚且還來送死;孫恩一個小毛賊,敗退到海島,怎麼可能復出!他果真敢來,那一定是老天蓄意要滅他。

不久之後孫恩進攻浹口,入餘姚,破上虞,進軍到邢浦。謝琰遣參軍劉宣之將他打退。孫恩退去,沒幾天又進攻邢浦;官軍失利,孫恩乘勝直追。到會稽時,謝琰還沒吃早餐,說:我先把這小毛賊殺了再回來吃早餐(「要當先滅此賊而後食」)。於是跨馬出戰,卻不料大敗;他的部下都督張猛順手把他砍了。吳興太守庾桓恐怕郡民響應孫恩,下令誅殺郡城男女數千人。孫恩轉攻臨海,朝廷大震,立刻派遣冠軍將軍桓不才、輔國將軍孫無終、甯朔將軍高雅之率軍出徵。(《資治通鑑˙卷第一一一》)。

孫恩的行為表現,其實只跟個小流氓沒兩樣;但這樣的小人物,竟然也能領導一場規模既大、範圍廣又持久的變民事件。這與當時官場之無能有絕對密切的關係;可以說這是官民兩傷的重大民變、而人民最慘。變民來了,又劫又殺;官軍來了,跟賊一樣,也是又劫又殺。偏偏官方總是出現如王凝之、謝琰、庾桓之流的人物;不是迷信到極點,就是自大到極點,再不然只因「恐郡民復應恩」,就「殺男女數千人」。

可以推想官僚之前如何對待小民,以致對小民深感不放心;殺了之後,民心將更叛離。這種事件貫穿兩漢以迄於民國,既長且久。

《資治通鑑˙卷第一一二》載姑臧(甘肅武威市)大饑,一斗米賣五千錢;因此人互相殺了來吃,餓死者達十餘萬人。以致連白天也關閉城門,路上毫無人跡;每天都有數百人希望能開城門,好出去當胡人的奴婢維生。南涼帝呂隆認為這些人動搖民心,就把他們盡數活埋,馬路上到處都是屍體。

真是前有飢荒,後有惡帝;求為胡虜奴婢而不可得!唯一死字耳。

自東晉帝司馬德宗即位以來,內外官民對於戰爭都非常厭倦。等桓玄就任丞相,排黜奸佞,拔擢俊賢,所有京師民眾無不欣然,希望能稍稍生養休息。但桓玄立即擺出奢豪縱逸的態度,政令無常,官場朋黨互起,連皇帝都不放在眼中,裁減皇帝乘輿配備與其他供應,皇帝司馬德宗竟然也不免於饑寒。於是衆人大失所望。首都建康一帶大饑,戶口減半,會稽減少了三、四成,臨海、永嘉幾乎死光了。連豪富人家都穿著羅紈,抱著金銀財寶,餓死家中(「富室皆衣羅紈,懷金玉,閉門相守餓死」)。《資治通鑑˙卷第一一二》。

連富饒如三吳之區都大飢,那佔人口中絕大多數的窮人呢?難怪戶口減十之三四。

對於歷史中國人口大滅絕,人們很難僅憑想像就理解,為何會有那麼多回合的大起大落。看了以上那幾則紀錄,就可以知道何謂人口剿肉機了。

關於人口之大起,從戰國時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應該就可以確知歷史中國人,重視後嗣傳衍這事。中國以農立國,農業需要大量人力,古代缺乏節育觀念與方法,所以只要世局平穩些,人口迅速繁衍亦容易理解。但,關於人口大落,若不曾逐條閱讀例如《資治通鑑》這樣的詳細史書,確實非常難以想像,人口怎可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喪失殆盡。

以下,我以最簡單的方式,簡介在這段期間內人口大量滅絕的一些「實況」﹔其中自然以戰爭、飢荒與傳染病最容易使人口大量死亡。尤其戰爭。

「於是宮省無復守衛,荒饉日甚,殿內死人交橫;盜賊公行,府寺營署,並掘塹自守。」(《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七》)事在西元310年,連宮殿上都因荒饉而「死人交橫」,官府必須「掘塹自守」。「既而洛陽饑困,人相食,百官流亡者什八九」(西元311年,《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七》)這談的是洛陽,首都也;連首都都人相食。

「是時長安城中,戶不盈百,蒿棘成林;公私有車四乘,百官無章服、印綬,唯桑版署號而已。」(西元313年,《資治通鑑˙卷第八十八》)這談的是長安,古都、臨時首都也;司馬熾既於前年被俘,去年一年中國無皇帝。西元313年,司馬熾之子司馬業於長安嗣位;長安景況宛如在荒野之中。

洛陽、長安自古就是中國的大城。長安自西周建為首都,秦漢相繼;而洛陽則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此。周平王東遷都洛,是東周、東漢的首都;長安、洛陽這樣的歷史名城,人口之盛,應該無庸置疑。但,卻成為雜林;從都市回復為雜林,需多長時間?多大的破壞?

台長: 老伙仔
人氣(2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