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8-17 22:59:54| 人氣3,6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陳金順的<珊瑚潭之戀>◎宋澤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
陳金順完稿於2005年11月10日的<珊瑚潭之戀>,應該是最近幾年內有關台灣歷史的優良敘述詩之一,尤其可貴的是,他使用了台語創作。
對於我們台灣人的讀者來說,閱讀台語史詩和北京語史詩有什麼不一樣呢?我想這是個還沒有充分被探討的問題,裡面一定有許多的玄機。當中最起碼有一個不同,就是距離性的問題。簡單說,台語史詩一進入我們的眼裡,就會喚起「這首詩離我們很近」的這種感覺;而北京語史詩不管內容如何,不禁會喚起「這首詩離我們有一段距離」的那種感覺。這裡所說的「距離」當然是一種心理的距離,不是真正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距離,不過有時候,心離距離比肉眼距離更真實!
因此,閱讀陳金順這首詩是很奇特的,它近距離告訴了我們一段台灣的歷史,我們聽起來竟是那麼的熟悉,彷彿在溫習著我們自己的生命一樣。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這首詩的字面上的意思。
這首詩的題目叫做「珊瑚潭之戀」。那麼什麼叫做珊瑚潭呢?原來它就是我們熟悉的「烏山頭水庫」。那麼詩人為什麼不用「烏山頭水庫之戀」這個題目呢?我想這是因為「珊瑚潭」這個稱呼比較美的緣故,說「珊瑚潭之戀」總比說「烏山頭之戀」要更有五彩繽紛的那種感覺吧!另外當然是因為詩人寫詩寧可使用暗示,盡量不要明講,法國詩人馬拉美說過:「明示是破壞,暗示是創造。」我們如果直接明示「烏山頭水庫」,多多少少會破壞了詩的神祕性,特別是對聽慣了烏山頭水庫的人,多少都會減低他們的興趣。我想這些林林總總的因素都是促成詩人使用「珊瑚潭之戀」的原因。
再者,為什麼又叫做「之戀」呢?原來這首詩的「敘述者」是日本水利工程專家八田與一的夫人「外代樹」的靈魂,主要的是敘述她的丈夫八田與一興建台灣烏山頭水庫的辛苦過程,以及她殉情於烏山頭水庫的放水口的經歷。當中我們特別注意到,「之戀」表面上是妻子外代樹和丈夫八田與一的戀愛,其實也意指他們兩人對烏山頭水庫的迷戀,因為畢竟烏山頭水庫是他們夫妻的傑作,是他們的命,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離開這個偉大的工程,如同父母無法不戀著他們的兒女一樣。另外還有一個涵意,當然是指台灣人對這個工程和八田與一的敬愛,畢竟現在我們還在享用這個水庫所帶來的巨大利潤。詩人在這裡使用了燕卜孫(William Empson,1906-84)所著《歧異七式﹝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一書裡的「一語多義」,一個題目涵蓋了三種意義,實在令人驚訝,也顯見詩人功力之高。
在第一段,由詩人所扮演的外代樹靈魂先介紹說:八田與一去世已經60年左右,包括他活了60年,共有120歲,完全滲入了台灣這棵大樹的年輪裡。至於外代樹自己呢?她自述說她有著飽經風霜的臉,年年在珊瑚潭邊化身為早春的太陽花。這麼多的意思被詩人濃縮為:「八田郎,離枝散葉一甲子。/百歲滄桑種入福摩莎e年輪/我風霜透骨e面模仔/是珊瑚潭邊早春e日頭花」四句話。當中我們特別注意到,為什麼詩人在這裡使用「太陽花」而不是其他的花。如果就外代樹的身分是日本人的話,這裡應當寫成「櫻花」才對。不過,台灣除了阿里山那種高山才有日本櫻花以外,熱帶的珊瑚潭是沒有櫻花的,因此,詩人極其聰明的改用了「太陽花」一詞。一方面,台灣的確有太陽花,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外代樹永遠的身分,她是出生於太陽國度(日本)的女性,並不是台灣出生的女人。在這裡,詩人又一次使用了燕卜孫的「歧義」,再度顯露了他的高明。
第一段是本詩的序言,詩人先為這一對犧牲奉獻給台灣的夫妻做了一個美好的蓋棺論定,將這對夫妻和台灣完全鎖在一起,表達他們和台灣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
第二段詩人開始描述八田與一來台的經歷。前半段寫「青春e行李綴原鄉e船出帆/漂浪萬里他鄉徛成故鄉/你雄心如星,掖遍嘉南大地/你跤步若鐵,行出開天意志」這短短幾句,寫了八田與一於1910年到台灣任總督府土木部技手,一直到1919年率80餘名技術員赴嘉南作調查共9年生涯。這9年裡,八田與一協助完成了台南上水道工程建設、擔任設計監督「桃園圳埤」(即今天石門水庫的前身)完工、調查急水溪發電用的水庫地點。當中桃園圳埤的完成就為台灣北部農民灌溉了二萬二千甲左右的土地,成就已經非凡。凡是經由八田與一調查開工的工程往往都非常徹底,有一種屬於他個人的狂勁,比如說他剛到台灣不久,曾於1911年調查了打狗市區。當時的打狗大概有一萬個居民左右,是打狗山南方的港街和旗津所構成的鎮區,由於地勢太低,一下雨,全鎮都會進水,築港以後,街道當然比港口低,排水問題無法解決。他調查之後,在計畫書裡直接說要填高整個市街,讓排水不成問題。由於工程的預算金額非常龐大,連課長山形看了都大吃一驚,大呼不可。一般人於是給八田與一取了外號叫做「狂言八田」,表示他的野心太大。不過事後證明他是對的,打狗市街到最後還是填高了。可見八田與一的魄力不同其他的小氣的工程家。大概由於這個緣故,詩人才在詩的後半段裡頭說八田與一「雄心如星」。調查嘉南平原更是如此,他在1919年3月和同來的80多個調查員在烏山頭蓋了粗糙的測量工程,因為10月就得提出總計劃,讓預算通過,所以,他日以繼夜,早上5點半出門,晚上12點入門,睡眠只有4、5個小時,要測量15萬公頃面積的水路,要測量曾文溪導水路,要測量官田溪的堤堰;為了不使自己染上瘧疾,他隨身攜帶奎寧藥。至於修築烏山頭水庫時更是如此,堤堰全長有1273公尺,底寬30公尺,蓄水量一億五千萬噸,滿水時面積13平方公里,最高水位32公尺。水庫的水由官田溪、曾文溪供應,為了便利曾文溪水的引進,必須挖一條長1328公尺的隧道,貫穿烏山嶺。水庫是如此巨大,全世界找不到幾個,堪稱亞洲第一大水利灌溉工程,參與工程的技師無不感到驚嘆。可是,到了1930年,烏山頭水庫還是完成了,距離當初做調查工作時的1919年,時間差不多花掉了10年,依他的個性,這10年之間,八田與一的腳又要奔走多少地方,吃多少的苦呢?因此詩人才說「春夏秋冬踅十輪/四箍笠仔畫生活座標/烏山頭水色清清/映照烏金碇骨e面容」。
第三段和第二段差不多,重複寫建造水庫的辛苦,不停的用手用腳「暝日深掘」。這一段值得注意的是妻子外代樹,詩人說:在辛苦的工作中,八田與一三更半夜才回到庭院,妻子外代樹也沒有睡去,她立即取出了衣裳,幫丈夫穿上。詩人這麼寫:「你借月光入埕斗/我提寒衣為你幔」,明示兩人的感情深厚,同時暗示出兩人並肩作戰,同甘共苦的情況。事實上,外代樹在1917年與丈夫結婚後不久,就到台灣了。結婚時,外代樹只有16歲,金澤第一女高畢業,成績名列前矛,他的父親是醫生,家世很好,卻願意隨著丈夫來台灣吃苦,可見她不是溫室的花朵,正如詩人在前面所說的,她是外頭經得起風霜的「太陽花」,正是一位稀有的女子。外代樹和八田與一的行為在正常人的我們來看都算是很特殊的傳奇人物,也就是有那麼一點點超乎尋常的不正常,簡單說就是讓我們想不透,他們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
第三段的描述,表面上談到這對夫妻的恩愛。其實已經為第六段做了伏筆,導致日後外代樹的殉情。
第四段寫烏山頭水庫和整個嘉南大圳的完工,所謂「官田、濁水溪引水思源」這句話是說嘉南大圳有兩條灌溉的幹線,一條引濁水溪的水源,灌溉雲林平原5萬8千公頃的土地;南幹線引官田溪的水源,灌溉嘉南平原9萬8千公頃的土地。「萬六起落水網地球拋半輦」是說嘉南大圳的給水道總共1萬公里,排水道6千公里,加起來可以繞行地球半周,可以比擬秦代的萬里長城。這是兩句寫實的句子,陳述了嘉南大圳的偉業,也即是八與一的畢生偉業。
第五段忽然間來了一個翻轉,寫八田與一的死亡。一般的人都知道,八田與一是在1942年的5月8日死亡的,死因是他所搭乘的「大洋丸」號的船在中國的東海被美國潛水艇擊沉,這個災難太大了,死亡的人數竟達到817人,被救起來的只有543人,八田與一並沒有被救起。當時八田本來在東京,因為要到菲律賓,所以搭上了這艘船,想不到在半途就出事了。主要的原因是,當時菲律賓的戰事非常緊張,珍珠港事變剛發生不到幾個月,日本正想辦法,想將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的殘軍隊驅逐出菲律賓,所以美日雙方的軍艦你來我往,到處找尋攻擊對方的機會,八田與一搭乘這艘船在半途就被美國的潛艇鎖定了,當然劫數難逃。而大洋丸上的人當時卻陶醉在太平洋戰事勝利的氣氛中,拚命舉杯慶祝,以為可以安然抵達菲律賓,實在是很輕率的想法。所以,在這一段裡,詩人寫「想你魂消魄散外海千里/馬尼拉灣風捲浪湧疊湧」,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還有,第五段裡出現的<君之代>這首歌,就是日本的國歌,當時日本報紙登出「大洋丸」沉沒的消息時,還說船上的人都唱著國歌,沒有畏懼。這種報導真是胡說八道。不過詩人不忍心責備這種說法,他只淡淡的寫著「『大洋丸』大洋沉底/<君之代>唱到尾聲」。
第六段寫外代樹的殉情。八田與一的屍體是在一個多月之後在濟州島被發現的,因為在海水中浸泡過久,只剩白骨,看不清楚面目,但是衣服和證件證明是八田與一的遺體沒錯。遺體在萩市火葬,大兒子晃夫跟隨在旁邊。火化後裝在一個白木盒裡,由白木原技師帶回台灣,因為那時,外代樹和一些孩子都在台灣。八田的骨灰運回台灣,當然是外代樹黑暗日子的開始。但是外代樹並不是馬上就自殺的,而是過了3年才自殺。我認為自殺的原因並不單純,雖然我前面一直說外代樹是殉情的,好像是說她不忍獨活,最後終於追隨八田而去。但是,事實上可能比這個更複雜。我認為至少有三個原因:1.即是為八田殉情;2.是因為日本戰敗,前途黯淡;3.她可能被遣回日本,離開台灣。尤其以第三點可能是最重要的死因,外代樹和八田結婚了25年,生了8個孩子,也在台灣住了25年,住在台灣的日子比住在日本的日子還久,台灣就是自己的故鄉,假若被遣返,也就等於告別了自己的故鄉,更何況烏山頭水庫、嘉南大圳都是他們夫婦辛辛苦苦擘劃的偉業,離棄了這些建設,也就等於離棄了自己的一切,再加上八田與一已經死了,在這個情況中,就會想到自己已經沒有活下去的理由。這時候,她的大女兒早就在日本嫁了,還生了小孩;長子和二子已經在軍隊裡服役,他們可以照顧弟妹。因此,外代樹決定自殺應該不是倉促的想法,她早就想這麼做了。1945年的9月1日,剛好是嘉南大圳的開工紀念日,清晨,她沒有吵醒正在睡覺的孩子們,穿著和服,寫了遺言給小孩,跑到烏山頭的放水口,縱身跳下,結束了她的一生。詩人在這裡特別的強調外代樹的執著和堅強,透過自述,詩人寫「我志堅如石,心強如鐵/等你飛海過河潦溪來相會」「輕步蓮移出水口/目無睨,一聲飛落!」可說是極其傳神,應是無可挑惕的寫法。總之,詩人是側重在浪漫面來書寫,讓讀者很容易就受了感動。
  第七段、第八段寫八田與一死後,台灣的農民為他建立銅像,燒香膜拜的真實事蹟。銅像本來是「交友會」和全體建造嘉南大圳的工作人員決定製作的,委託日本金澤的雕刻家「賀田勇馬」雕塑。是一幅席地沉思的全身人像,衣著樸素,造型粗獷。在日本製好以後,於1931年7月8日送到了台灣,之後,立在烏山頭水庫邊。但是在1944年時,日本戰況吃緊,因為物資缺乏,所有的銅像都必須繳出去,運到煉製場熔化。因此,八田的銅像在烏山頭消失了,大家認為它已經被熔化了。但是戰後,「嘉南農田水利會」發現了銅像,原來還留在官田火車站的倉庫內。水利會的人偷偷的向政府買回了這尊銅像,將它放在八田與一住過10年的一棟空屋裏,嘉南的農民常常來合掌膜拜。1975年,水利會希望將銅像立在烏山頭水庫的原址,但是遭到國民政府的拒絕。水利會的人怕銅像被盜走,決定製成模型。做成了母模以後,就不怕遺失。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在1981年時,將銅像豎立在烏山頭水庫的原址,此時,八田與一已經逝世了40年了。嘉南大圳許多的農民都來膜拜,當然,農民們都把八田當成嘉南地區水利、土地的保護神,顯示出臺灣人濃厚的感恩圖報的人情味。在最後這兩段,詩人不斷寫出了優美的詩句,將銅像旁邊的風景線寫得相當美麗,所謂「五月初八蟬仔叫天/農夫襞褲跤,鋤頭寄田岸」、所謂的「珊瑚潭邊樹蔭跤/相思化身蝴蝶孤守花欉/日落黃昏月西斜」,描出了一幅台灣的田園風光,相當了不起,烘托出美麗的膜拜氣氛,算是神來之筆。當中詩人所寫的5月8日就是八田與一的忌日,也就是大洋丸沉沒的當天。
大概來說,這首詩的內容就是如此,詩句不多,卻貫串了八田的一生,以及死後的六十年,重要的細節都沒有漏掉,可見詩人在寫詩之前必定對八田與一的一生做了詳細的研究,寫詩的態度是很敬業的。
2.
底下,讓我們來看看詩人寫這首詩時所使用的技巧。
首先,我已經說過,作者在這首詩中常使用字詞的「歧意」,拓寬了詩的涵義。比如我已經說過的「日頭花」就是雙關語,隱含有日本女子的涵義。又比如說「芋仔」「蕃薯藤」隱含了「原住民」「台灣人」的涵義;「<君之代>唱到尾聲」既隱含了日本人無懼的精神,也暗示了八田與一的死亡,以及日本即將來臨的戰敗;「香煙不斷,蔭萬代囝孫」既表示眾人對八田的膜拜,也暗示八田和台灣人有如同血緣一樣的情感……我認為,「歧意的使用」是本詩極為突出的一個表現。
再者,因為本詩是一首敘事詩,凡是敘事詩,為了使事情清晰展現,將不可能使用過多的「比喻」,以免使事情的細節誨暗不彰。它的本質應該是「賦體」,也就是以直接描寫為主,把事情寫清楚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們也很明顯的看到詩人在直接描寫上面所下的工夫。可是,詩人仍然使用了許多的比喻,比如說「我風霜透骨e面膜仔/是珊瑚潭邊早春e日頭花」就是一句「暗喻」;「你雄心如星,掖遍嘉南大地」是「明喻」。全詩到處都有暗喻和明喻。有些句子甚至使用了「轉化」,造成濃厚的詩意,譬如說「珊瑚潭織出不變e鄉愁」就是典型的句子,只是數量不是很多而已。如此,這首詩便介於明寫和暗示之中,既不偏於明寫,也不偏於暗示,可說恰如其分,剛剛好。
再再者,從意象的使用來看,本詩有兩層的意象,一層是巨大的意象,包括了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是全詩的主體,兩個巨大的工程,使詩有了重量感,豎立於讀者眼前,是躍起於空中的意象。再來是田園的意象,包括了「日頭花」「芋仔」「蕃薯藤」「風霜」「露雨」「月光」「埕斗」「蟬叫」「田岸」「農夫」「樹蔭」「蝴蝶」「花欉」……等等,它們織成了田園風光,描出了一片的大地,是地平線的意象。這兩組意象,彼此複合,構成詩的立體感。另外,這些意象有部分帶著顏色,例如日頭花有紅色的顏彩;烏山頭有著黑色的顏色(和烏金碇骨e面容相呼應);「蝴蝶」「日落」「月斜」……無不有著顏色,使詩不知不覺中有了明麗的感覺,沖淡了大時代的悲劇氣氛。總之,從意象來看,本詩很有成績,的確有值得吾人學習的地方。
另外,從結構來看:
就外觀看來,這首詩共分八段,段落的行數很不一致,4、5、6、7、8行皆有,顯見詩人無意在外觀的行數的結構上求勝,只知道每段都以塊狀而存在,整齊或者不整齊並不是詩人所關心的。但是在書寫的故事時間順序上,他採用了「層遞法」,按八田與一的人生的先後順序鋪陳故事,有了很清楚的時間架構,非常有次序,避免故事離散,甚至讓人有一種嚴謹的感覺,這個「層遞法」的結構對整個故事的敘述是很重要的,它決定了本詩成敗的最大關鍵,我相信如果詩人在本詩採取了「插敘法」或者是「意識流」的寫法,其成功的比例一定很低。另外,我在前面說過,詩人在詩裡頭有矗起於空中的一組意象和地平線的一組意象,複合成一個立體的結構,這也是隱藏的一種結構。

3.
再來,我想談一談比較抽象的一面,也就是這首詩的精神風貌,包括這首詩呈露於外的氣氛,以及詩人蘊藏於內的精神,這是比較深奧的一個層面,也是這首詩的價值所在。
首先,這首詩應該屬於哪種文類呢?當我剛開始閱讀時,大概由於被外代樹最後選擇了自殺一幕的影響,我先認為這是一首「悲劇」的詩,何況敘述者是八田與一的妻子本人,「殉情」的味道是那麼的濃重。可是後來,我推翻了這種認定,主要的是,它缺乏悲劇的要素,我無法在這首詩裡找到像「羅密歐與茱麗葉」或者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那種悲情,畢竟,這首詩沒有多少你愛我情、山盟海誓的情節,唸了以後,當然不會有亞里斯多德所說的「洗滌我們的靈魂」的那種「伊底帕斯王悲劇」的作用。因此,我轉而認定他是一首「田園詩」,主要的是,詩裡頭還是有外代樹和八田與一的感情描寫,更何況詩裡面還有許多的田園景觀。可是,後來我又推翻了這個認定,因為我感到這首詩的男女之情並不是敘述的重點,所佔的比例不大,即使說到了情感,也不致叫人感到情感的美麗或美好。我轉而認為這首詩是「傳奇」,這個認定使我落實了下來。所謂的「傳奇」文學的模範,應該是中古世紀騎士們的故事,比如說《羅蘭之歌》之類的敘述英雄事蹟的詩,無非是用來陳述一個英雄的誕生。不論怎麼看,<珊瑚潭之戀>這首詩是用來歌頌八田與一的貢獻的,專門挑著他的貢獻來寫,特別寫到他最後被當成神來膜拜,簡直成了不死的英雄。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外代樹也在無形當中變成了另一個英雄,因為還沒有多少人敢做出這種殉情的行動,更加深了這首詩的傳奇性。總之,「傳奇」是用來寫照一個與我們平凡人物截然不同的英雄事蹟,好用來紀念英雄、尊崇英雄的一種文學。加拿大籍的文學批評家傅萊﹝Northrop Frye1912-1991﹞認為,傳奇類如神話故事的春天(晨曦)階段,代表誕生的意義,歌唱一個英雄的誕生、甦醒、復活、創造,擊敗黑暗勢力,驅除死亡和寒冬的事蹟。我們觀乎這首詩所寫的八田與一的作用,恰巧就是擊敗了台灣黑暗的原始農業經濟,使台灣的現代經濟誕生的那種作用,他掃除了嘉南平原的荒蕪,為平原帶來無限的生機,他是開天闢地的英雄,類如盤古這種神話人物。因此,這首詩其實就像是一個記功碑,刻滿了對八田與一讚譽的文字,只是詩人用了一種比較委婉美麗的語言來敘述而已,詩裡所散發的情緒應該是明朗的、歡暢的情緒,並沒有哀傷的成分。
再者是詩人的內在心理的問題。我認為寫這首詩的詩人有一種很獨特的精神狀態。在這裡,我要借重艾略特﹝T.S. Eliot﹞所說的一段話來加以說明。艾略特曾在「哈姆雷特和他的問題」一文裡說:「藝術作品表達情感的唯一方式,是尋求一個客觀對應物﹝objective correlative﹞;換句話說,以某一組事物、某一個情況、某一連串的事故,為某一特定情感的公式;於是,當必須終止於感官經驗的外在事物出現時,那個情感便立即被引發出來。」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艾略特是說,詩人本來就有一種精神、情緒、感情、思想,但是無法傳達給讀者,他必須要有一種媒介(一組什麼東西)將他的精神、情緒、感情、思想表達出來。當讀者接觸到這個媒介的時候,詩人的精神、情緒、感情、思想就被讀者感受到,讀者就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雖然艾略特這種說法曾遭到批評,但是我認為無損於這個說法的有效性。我們注意到,艾略特所說的「客觀對應物」這個詞,也可以被翻譯成「體現(具體呈現)」這個詞,比如我們可以說:「彌爾敦的《失樂園》就是清教徒精神的體現﹝objective correlative﹞。」也就是說:《失樂園》乃是對應清教徒精神的一組媒介,清教徒的精神正是藉著《失樂園》這本詩集將之「體現」了出來。那麼,請問,詩人陳金順所寫的這首<珊瑚潭之戀>體現了他的什麼精神?我認為,像陳金順這一代許多人都有一種精神,就是「奉獻給台灣」的精神,我相信這是美麗島事件以後所產生的一種新精神。雖然人人未必然都有奉獻的機會,但是,想要奉獻的精神倒是相當高昂。也因此,社會上才有數不完的街頭運動,報紙才有數不完的愛台灣的言論。是這個奉獻的感情和精神,叫他完成了這首詩。本來,台灣人是可以不歌頌八田與一的,因為站在台灣人的立場,八田與一是個殖民者,任何人都了解,他的建設只不過是為了大日本帝國的壯大而做,並不是為了台灣人民幸福。任何的台灣詩人都可以抓住這個事實攻擊八田與一,簡單的罵他是殖民者。可是,陳金順並沒有這麼做,他沒有像後殖民理論的詩人一樣攻擊日本殖民者,卻反向讚譽了殖民者。陳金順的這個心情該怎麼解釋?我想應該這麼說:陳金順並不是不知道八田與一是殖民者,而是陳金順想「建設台灣」的心使他跨越了被殖民的仇恨的界線,叫他認同了殖民者八田與一的作為,覺得不管誰,只要是奉獻給台灣的人,不管他是殖民者或非殖民者都是一樣的。我們甚至可以說,陳金順的這種想法叫做「奉獻至上論」,無論如何,一切都要看奉獻如何,而不是單純的以意識型態為旗幟的問題。陳金順的這種精神是很清楚的。這種「奉獻給台灣」的精神現在正在台灣起著作用,估計台灣將要變化成一個新的國度。

4.
最後,我要談<珊瑚潭之戀>裡一個無關緊要的小失誤。即是第七段所出現的「農夫」這個詞。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用法,因為台語的日常話語是沒有這個詞的。當我們遇到這個詞的時候,大概必須用讀音來唸,就唸成 long7-hu7,但是一旦你這麼唸,將會破壞整個詩句,使詩句變得很奇怪。我建議這個詞改成「做田人」或「做穡人」來避免這個破壞。陳金順為什麼竟然會使用「農夫」這個奇怪的詞語呢?我相信這是無形中受到北京語彙的滲透所生的結果。當前,北京語文對台灣語文的干擾非常厲害,在我們書寫台文時,一不小心,就會被北京語滲透。這一點也說明了,我們在書寫台文的詩、小說、散文時,有時還是難免會用北京語思考,於是不知不覺中,我們的文章就被北京語所滲透,終而破壞了我們的文章。這正是後殖民台灣社會的一個悲哀的現象。後殖民理論家巴巴﹝bhabha, homi﹞認為被殖民的人的語言,常出現和殖民者語言交混、雜揉的現象,使原來的語言變得不純粹。我認為巴巴說得頗有道理。我甚至認為,這個結果如果太嚴重,將會使被殖民者的語言變成支離破碎甚至整盤瓦解。將近60年,台語文受到了北京話文的統治殖民,台語與北京語交混、雜揉得很厲害,叫我們甚感無力,即使像陳金順這種精通台灣語文的作家還是難逃北京語文的滲透,這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件事。不過我認為,這一點小小的失誤無損於本詩的完整,只要將該處改正即可。

──2006.2.28完稿

【附詩】
珊瑚潭之戀
⊙陳金順

八田郎,離枝散葉一甲子。
百歲滄桑種入福摩莎e年輪
我風霜透骨e面模仔
是珊瑚潭邊早春e日頭花

青春e行李綴原鄉e船出帆
漂浪萬里他鄉徛成故鄉
你雄心如星,掖遍嘉南大地
你跤步若鐵,行出開天意志
春夏秋冬踅十輪
四箍笠仔畫生活座標
烏山頭水色清清
映照烏金碇骨e面容

芋仔在地生湠旋出蕃薯藤
初航島鄉根釘按按
伸跤出手暝日深掘
風冷霜凍,露滴雨湳
你借月光入埕斗
我提寒衣為你幔

烏山頭水庫
量身訂造為你出世
官田、濁水溪引水思源
萬六起落水網地球拋半輦
嘉南大圳賽長城萬里
即世、後出世、永世輪迴
珊瑚潭織出不變e鄉愁

想你魂消魄散外海千里
馬尼拉灣風捲浪湧疊湧
生份e新聞報你熟似e名
「大洋丸」大洋沈底
<君之代>唱到尾聲

我志堅如石,心強如鐵
等你飛海過河潦溪來相會
廿五冬前嘉南大圳開工日
九月初一和服燈籠褲相疊
拍潽光幼女熟眠批信落筆
輕步蓮移出水口
目無睨,一聲飛落!
淒美e屈勢,綴水湍流!

五月初八蟬仔叫天
農夫襞褲跤,鋤頭寄田岸
汗滴落土,立千秋銅像
香煙不斷,蔭萬代囝孫

珊瑚潭邊樹蔭跤
相思化身蝴蝶孤守花欉
日落黃昏月斜西
永遠e故鄉望你早歸,八田郎。

〔後記〕化身外代樹,詩送郎君八田與一。

──2005.11.10寫置關渡

【註】
萬六起落:一萬六千公里,「起落」取音近kilor之故。

台長: wagi-sun
人氣(3,6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文學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燈塔下》e光景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