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01 21:47:20| 人氣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英國】家族式獨立書店的生存發展之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王興棟

約翰‧史密斯書店是一家由家族經營的獨立書店,該店位於蘇格蘭格拉斯哥,2001年被迫賣給了英國庫玆訊息服務公司,結束了自己251年獨立經營的歷史。該店執行經理威理‧安德森(Willie Anderson),並不是一個沉溺於往事的人。但是只要一提到其早期的那段售書經歷,他就會手舞足蹈地指出︰「過去家族經營的獨立書店在圖書零售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許多書店的店主都彼此認識,他們之間根本就不構成競爭關係,那時候從事圖書銷售工作還是挺有意思的,但這一切都成了歷史。」另一家位於蘇格蘭愛丁堡的詹姆斯‧斯因書店(James Thin)也有著相似的經歷,今年1月份,這家有著154年歷史的獨立書店將自己賣給了奧塔卡書店 (Ottakar)和布萊克維爾書店(Blackwell)。

獨立書店的消失對店主來說總是令人憂傷的,特別是這些歷史悠久的、由家族經營的獨立書店,祖宗幾百年打下的江山葬送在自己的手中,多多少少總讓他們感到些許愧疚,當然也有無奈。我們在關注百年老店生存經驗的同時,更關注的是為什麼這些書店會最終易手。是歷史包袱還是圖書零售業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些家族書店到底犯了什麼錯?是結構性的缺陷還是中小企業所普遍遇到的問題?下文將從「獨立」和「家族」這兩個角度加以展開。

淨價協定瓦解,連鎖書店興起
1995年對於英國圖書零售業來說具有轉折性的意義,英國圖書淨價協議在這一年瓦解,這意味著圖書可以和其他商品一樣隨意打折,圖書零售市場的競爭驟然加劇。在這種情況下,連鎖書店、超市和網路書店興起並逐漸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中小獨立書店則紛紛從市場中退出。英國書商協會行業與貿易部經理(Trade and industry manager)西德尼‧戴維斯(Sydney Davies)指出︰「淨價協定廢除之後,英國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的消長之勢和美國非常類似。」在美國,上個世紀80年代獨立書店的業務還過得去,有些書店,如位於北卡羅萊納州夏洛城的「小教授」書店(Little Professor)生意非常旺,但到了九○年代隨著連鎖書店經營概念的引進,鮑德斯集團和邦諾書店開始了其在美國本土的擴張之旅。九○年代中期,這兩家書店分別上市,在投資者的壓力下擴張不斷加速,獨立書店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困難。

而現在這一幕又在英國重演,瓦特斯通、W.H.史密斯書店都投資大量的金錢在城市的鬧市地段興建連鎖書店,售書折扣高,行銷力度大,從獨立書店手中奪走了大量的顧客。九○年代晚期,瓦特斯通書店在格拉斯哥開了一家連鎖書店,這讓上述提到的約翰‧史密斯書店感到有些吃不消。劍橋、曼徹斯特、愛丁堡以及里玆等城市的獨立書店都遇到了相同的競爭,戴維斯就此評論到:「所有位於大城市的獨立書店都將受到連鎖書店的挑戰。」除了連鎖書店之外,還有超市和網路書店,這些都是獨立書店強有力的競爭者。圖書淨價協定廢除之後,超市在圖書零售市場的占比由2%上升到了11%。而網路書店的市場占比也達到了5%。

位置為王,突圍不易
困擾著家族式獨立書店最主要的問題是什麼呢?威理‧安德森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如下的回答,「主要是因為獨立書店繼承下來的財產規模」,他的意思也就是獨立書店的歷史包袱︰不大不小,想擴展又沒有資金,棄之又可惜。而且更要命的是這些書店的發展,根本上和城市的發展不搭調,由於歷史的原因,新城區興起之後,這些書店的位置已經逐漸邊緣化。

另外在上個世紀六○、七○年代,人們普遍認為書店在零售行業中利潤率之低是屬於第二位的,因此在繁華地段是基本上見不到書店的,但這種看法隨著連鎖書店的誕生而過時了,而獨立書店已經沒有能力去改變這一現狀。安德森就此指出︰「現在在繁華地段基本上見不到獨立書店,但能看到連鎖書店的身影,這和以前完全不同。」圖書樂土書店(Bookland Bookstore)的執行經理理查德‧埃爾斯萊(Richard Elsley)就位置的變遷對書店營業的影響評論道︰「我們在Cheshire經營圖書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50年前營業收入最高的書店現在已經變成了營業收入最低的書店。我們為此曾經在Stafford關閉了一個銷售點。這個銷售點在那裡已經存在50年了,利潤率相當高,但自從一家連鎖書店在鬧市區開業以後,我們只好將其關門停業。這一切都源於城市的發展和變遷。」

在英國,一般說來一個居民達到15,000人的城市可以支撐一家獨立書店的運營,而如果一個城鎮有15,000到25,000位居民,並且只有一家獨立書店的話,那麼就有競爭的空間存在了。特別是當現有的獨立書店位置不理想時,那麼建一家規模適度的連鎖書店將會很有前途。在這種情況下,連鎖書店一旦建立起來,獨立書店很快就會被逐出競爭舞台。對此一位書商布魯斯‧卡特懷特(Bruce Cartwright)指出:「零售業的核心因素就是地理位置,不光圖書零售如此,其他零售業也一樣 」

既然位置對零售業的發展如此之重要,為什麼許多家族式獨立書店沒有從此處突圍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其一是歷史包袱,其二是沒錢。至於歷史包袱,有些獨立書店當時租店面時簽約租期很長,無法適應城市的變化。布魯斯‧卡特懷特指出︰「如果你當時租得很長的話,那麼你就根本沒有足夠的靈活性來改變位置。」

當然第二個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為到鬧區去租店面的價格非常昂貴。如何弄到這筆錢?基本方案只有兩個︰要麼股票上市,要麼從銀行借款。但這兩個方案對獨立書店來說都不好實施,要獨自股票上市對於一家獨立書店來說基本不可能,依附集團上市則不屬於我們這裡討論的範圍。要借錢必須有良好的經營業績和信用程度。希弗斯書店(Hoffers)的前任執行經理馬克‧維特(Mark Wait)坦言道︰「我們曾經從銀行裡借過錢,銀行對我們很好,但我想這其中的原因在於我們的經營業績很好,否則的話根本就不可能借到錢。」有些人還指出可以從創投商那裡獲得資金,對此維特指出︰「這樣做很難,因為創投商都想盡快撈一把,而經營書店的資金回籠速度和利潤率都不太理想。」因此在金錢上突圍對於獨立書店來說難度不小。

此外這裡面還存在一個先機的問題,誰先抓住了機遇誰就占據了制高點,畢竟鬧區的位置有限,都湧上鬧區並不是一條出路。如果某些獨立書店能夠做到足夠的錢並抓住先機向鬧區擴張的話,回報也是相當明顯的。希弗斯書店3年前曾經投巨資將其位於鬧區的一個店面擴大三倍,收益明顯。馬克‧維特指出︰「在鬧區擴大營業面積成本很高,但我們三年之內就收回了成本,可見這個位置本身對圖書銷售的促進作用是多麼大。」但是如果沒有獲得先機,那就不一定會帶來很好的回報。例如上面提到的詹姆斯‧斯因書店,他們在1994年兼併了二家連鎖書店,積極突圍,開始很順利,但最終還是於今年年初破產,究其原因是競爭過於激烈。

繼承問題,任人唯賢
如果說,前面提到的問題基本上是獨立書店所共有的話,那麼,繼承問題恐怕是家族獨立書店所面臨的一個獨特性的問題。中國有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這句話在西方也有一定的適用度。德國在二次大戰以後,出版業中家族經營的出版社數量很多,但現在基本上都成為了被出售的對象。在英國圖書零售業內,情況也基本相同。

獨立書店銷售圖書並不是一個很賺錢的職業,它需要愛和激情。但很多時候激情是不能遺傳的,父親喜歡圖書並不意味著兒子也喜歡圖書。繼承問題分成兩個部分,一是財產繼承,另一個是管理人員的繼承。至於管理人員的繼承,英國書店(British Bookshops)的主席邁克‧喬文(Michael Chowen) 指出:「繼承問題是家族式書店所面臨的一個關鍵性問題,當你的書店成長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銀行和會計師會問你繼承的問題,這對書店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但對於喬文來說非常難辦的是,目前他的孩子當中沒有一個對圖書有熱情。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書店店主就沒有必要讓自己的子女去繼續經營書店,因為許多獨立書店的經營並不是完全為了利潤,對圖書的熱愛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其經營的原動力。

基於這個出發點,獨立書店還不如任人唯賢,讓異姓的管理人來傳承自己的事業。這裡面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像上面提到的理查‧埃爾斯萊涉足進入圖書零售領域非常偶然,他原本是個工程師,準備在這個行業中做6個月,但當他真正融入到這個行業當中的時候,他已經發現這就是他一生的事業。家族式的獨立書店如果能夠找到這樣一位接班人,那也就沒有什麼遺憾的了。至於財產繼承,這個問題相對簡單,主要取決於店主,只要書店還沒虧損就沒有必要賣出去。

家族式獨立書店成功經營三點指南
所有的公司都需要有一個生存競爭的策略,但對於家族獨立書店來說,以下三點非常重要︰

一、位置︰歷史的原因和圖書經營的低利潤率都促使了獨立書店的位置不太理想,在這種情況下獨立書店應該想辦法改變其地理位置,進入到位置相對好一些的地方,並關閉一些位置過於糟糕的銷售店。

二、獨特的賣點︰獨特的賣點就是名聲,這種類型的獨立書店往往在當地有一定的歷史和社會影響,這是他們與連鎖書店競爭的一個優勢和賣點,獨立書店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

三、管理繼承問題︰誰將成為家族經營的書店的繼承人呢?將書店的經營權轉讓給那些熱愛圖書的人,而不一定是自己的嫡系子女。

台長: ally
人氣(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