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30 20:43:24| 人氣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國】連鎖書店對出版社的影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書業聯盟

在八○年代末期,傳統書店一直是美國圖書零售領域的主要窗口,所占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了35%。但是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美國的圖書領域發生了巨變,形成了以連鎖書店為龍頭的多種通路並存的局面。獨立書店的市場占有率被大大削減,降至不到18%。面對這種局面,美國出版社不得不盡最大努力來服務於每個銷售通路,並根據不同銷售通路的實力來推廣其圖書。連鎖書店毫無疑問是出版社的核心客戶,因此也就成為圖書零售市場上眾所矚目的焦點。在美國,一提到連鎖書店,人們就會想到邦諾連鎖書店和鮑德斯連鎖書店。總部設在紐約的邦諾連鎖書店擁有500多家超級書店,總部設在安‧阿伯的鮑德斯連鎖書店則擁有300多家超級書店。在九○年代初期,也就是開辦超級書店的高峰期,邦諾連鎖書店每年要開辦100家超級書店。

九○年代期,當超級書店開始迅猛發地,它們急需貨源。這對出版社來說無疑是福音,不僅營業額和實銷額都上升了,而且退貨率相當低,圖書印量也隨之而上升。在這期間,出版社紛紛抓住機會擴大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大量圖書湧入書店。圖書退貨這顆定時炸彈被一時的泡沫繁榮所掩蓋了。隨著超級書店擴充速度放慢,有些書店逐漸認識到自己的資金占壓嚴重,不願再增加庫存。這樣在經歷了大約5年的發展之後,圖書退貨這顆定時炸彈終於爆發了。

面對突入其來的大量退貨,出版社不得不採取了「有節制的供貨」措施,即充分利用來自連鎖書店的銷售資訊來加強對連鎖書店的供貨控制。這一措施實施的結果就是圖書印量減少,但印刷版次卻增加了。有些出版社認為,連鎖書店就意味著退貨,這是因為連鎖書店是在一個退貨怪圈中經營的:大量進貨──退貨──補貨,這樣循環往復。

在美國,要想成功推出一部新小說並不是件易事,而在連鎖書店主宰圖書市場的今天,這種困難程度更加嚴峻。以前,出版社主要是依賴獨立書店的店員以推薦和口碑的方式來培育和推出新人新作的。而現在的情況則不同了,除非出版社肯花大量的資金用於合作推廣,否則的話新作是難以打響的。即使是出版社願意投資,也得看看連鎖書店是否看中這部新作。不過近年來,連鎖書店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推廣新人新作。鮑德斯連鎖書店有一個名為「原創之聲」的專案,邦諾連鎖書店有一個頗受歡迎的「發現新作者」專案。根據這個「發現新作者」專案,書店每年分4次篩選出20種新書,並透過舉辦簽名售書、廣告和大量櫥窗設計來推廣這些圖書。

美國出版界人士在提到連鎖書店時,談論最多的就是其統一進貨政策。位於總部的圖書進貨員負責為所有的分店進貨。而對出版社來說,這一策略的好處就在於這些進貨通常是知識淵博的書業人士。此外,連鎖書店的庫存追蹤系統也能確保圖書採購人員及時掌握和了解庫存情況 ,並對客戶的需求及市場新動向及時做出反應。如果一位採購人員看重某一本書,這就意味著這家連鎖書店看重了這本書,那麼這本書成功的機率以及銷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反之也亦然。如果沒有採購人員的支持,出版社要想成功推銷一本書是非常困難的。讓圖書進入連鎖書店並不難,難就難在如何讓自己的圖書在書店眾多的圖書中嶄露頭角。要想做到這一步,就必須取得採購人員的支持。美國出版社所採取的策略就是大量出版,以品種多取勝,因為連鎖書店的進貨政策就是品種要廣泛。此外,為了開發連鎖書店這一市場,絕大多數大型出版社分成立了專門的推廣機構,並派專人與連鎖書店的進貨員保持固定的密切聯繫。

邦諾連鎖書店和鮑德斯連鎖書店都有合作推銷計畫,也就是說,書店在進行推廣宣傳的同時,出版社也要透過購買書店的營業面積,並以連鎖書店的名義在報刊上刊登廣告來推廣其圖書,這種合作推廣體制對於連鎖書店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型出版社用於此類宣傳的預算是根據其圖書在連銷書店前一年的純銷售來計算的,一般來說,預算比例為精裝書純銷售額的6%和平裝書純銷售額的1.5%。這筆預算主要用於向書店提供各種各樣的宣傳品和櫥窗布置用品,如POP海報看板、書籤、閱讀指南、新書預言小冊子和贈送禮品等。有些出版社還收集書商對圖書的評價,並彙集成小冊子分發給讀者。這是美國出版社時下流行的一種做法。這種宣傳體制的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在推廣宣傳活動結束之後,這些圖書的命運如何。一般來講,一本書在書店作為重點推出的時間只有短短兩週,之後便進入書架或書庫。這正是使出版社非常頭疼的問題。

與大型出版社相比,學術出版社和小型出版社的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在合作推廣圖書方面,大型出版社有實力與連鎖書店合作來推廣自己的圖書。所以學術出版社和小型出版社稱連鎖書店的崛起是一個「災難」。不過由於超級書店有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從此類出版社的進貨,以及連銷書店採取的統一進貨政策不帶有任何歧視,從而可以確保此類出版社的圖書在超級書店有一席之地,儘管數量少得可憐。

九○年代初期,美國連鎖書店的崛起可以說是平裝書繁榮的黃金時代。當連鎖書店掀起開辦超級分店的熱潮時,這些超級分店急需補充貨架,而平裝書之所以受到連鎖書店的青睞,是因為這類圖書便宜。但是,隨著超級分店的貨源日益充足,它們越來越關注於每平方英尺營業面積所創造的毛利,這樣以來,高定價的精裝書就成了新寵。這是因為定價高,精裝書也更容易打折,因為折扣是連銷書店在圖書經營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事實上,在當今的美國,連鎖書店精裝書和平裝書的數量不相上下。不利的一面就是在奉行先精後平政策的美國出版業,隨後出版的平裝版銷量因精裝版的高額折扣和銷售期延長而受到極大影響。受影響最大的是平裝小說(言情小說、犯罪小說和科幻小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出版社紛紛採取了同時推出精、平裝版本的策略以滿足不同銷售通路的需求。

在另一方面,由於連鎖書店進貨量大,這就意味著在版圖書銷售周期得以延長。儘管網路書店贏得了「在版書救世主」的美譽,不過連鎖書店也為出版社提供了推廣在版書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說,連鎖書店成了圖書館,因為裡面「收藏」了幾乎所有品種的圖書,只不過是數量不一罷了。

台長: ally
人氣(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