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0-20 11:54:04| 人氣2,1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起看三國 零下之翔版本 06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於是梁冀不爽又害怕於是便命手下在質帝的餅裏下毒弒君,同日將剛滿九歲的質帝毒殺。然後又立劉志為帝也就是漢桓帝。

  這次漢桓帝學聰明了,雖然他也很痛恨梁冀一族專權,不過一直暗藏殺意偷偷培養勢力等待最佳時機反撲。

   最後漢桓帝聯合宦官單超等五人一舉殲滅了梁氏,五人同日被封侯,稱之為「五侯」。

   之後五侯雖然比外戚更加兇殘,一樣對百姓勒索搶劫,民不聊生,然而五侯對漢桓帝是絕對忠心,所以就算很多文官彈劾,漢桓帝始終沒有理會。

  對漢桓帝來說,這些文官只會出一張嘴,遇到生死關頭,每位都乖的跟狗一樣,連前任皇帝被毒殺都能裝傻,自己被梁冀一族欺負的時候沒有人肯開口援助,比起五侯肯冒著殺頭來幫他,五侯才是真的忠臣。

  其實中國的歷史尤其是官方文官系統所編寫的,

   常常都會把文官一些腐敗邪惡的行為特意沒紀錄或者甚至美化,對比之下宦官就沒這項優勢,事實上歷史上很多宦官的貢獻不輸文官,對皇帝的忠心遠比文官普遍高,主要是因為宦官沒有後代,也因為制度之下,無法靠自己稱王或者取代皇帝,因此無法建立龐大長久的家族組織,所以宦官的權力基礎就取決皇帝,所以只要皇帝一死,繼承人稍微有能力就很容易就清除這批宦官,比起文官結黨,外戚專權,禍害相對之下更小。

   當然所謂的禍害是指對皇帝的影響,在更簡單來說在歷史上宦官直接取代皇帝建立新皇朝的例子可以說沒有,最多就只是扶植兒皇帝,還是一樣的血脈繼承人,比起文官、外戚改朝換代相比來說,皇帝對宦官的信任是絕對放心的。

  其實漢桓帝很有能力,只是當清除掉梁冀一族的時候就開始享樂了。

  當文官跟宦官衝突的時候,漢桓帝沒有理會,也沒有特別打壓一方直到有天太學士忽然集體爆走,開始要求朝廷整肅宦官、改革政治,太學士類似現代最高學府的資優大學生。有夢想,有熱血,不怕死,敢衝敢打。

   而這群太學士精神領袖就是德揚天下的司隸校尉李膺,當然宦官極度不爽,因為事情鬧的太太,漢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請願的太學生二百多人,不過後來在太傅陳蕃、將軍竇武的反對下又釋放太學生,不過禁錮終身,不許再做官,史稱「黨錮之禍」。

   其實漢桓帝算很仁慈了,沒有展開大規模殺戮。

   漢桓帝執政約二十一年,從傀儡皇帝成為實權皇帝,又成為昏庸皇帝,但實際上漢桓帝沒有大惡,漢桓帝最大的過錯就是四個字「敗壞朝綱」,簡單說就是把人才制度毀掉,之前漢朝的人才制度雖然腐敗,但還是保有一定公平的選拔制度。

   但是漢桓帝因為羌族和漢族的戰爭導致國庫空虛,於是漢桓帝就提出賣官制,其實之前或多或少都有收賄買官的事情發生,但都是偷偷進行,漢桓帝公開承認賣官制的合法,人才制度全面潰散,導致東漢末年滿朝文武百官幾乎被權貴士族壟斷,人才只能在全國四處流竄,之後更成為各方梟雄併吞東漢天下稱霸的資本。

   漢桓帝死後無子,漢章帝的玄孫,漢桓帝的堂侄,劉宏被選上當皇帝,歷史稱為漢靈帝。

  他承接的漢室天下已經病入膏肓,水災、旱災、蝗災、瘟疫在全國四處不斷發生,百姓死的死病的病,暴動革命的種子也開始慢慢席捲全國了。

  漢靈帝一繼位立刻面臨宦官與外戚之爭,基於跟漢桓帝同樣理由,漢靈帝選擇跟宦官合作推翻外戚竇氏然後軟禁竇太后奪到實權,接著又將清流派的太學生李膺、范滂等一百餘人,流放、關押八百多人,多慘死於獄中這就是第二次黨錮之禍,之後朝野無人再敢跟漢靈帝作對,就開始放蕩隨心所欲,將政治權力都交給張讓等人處理也就是有名的「十常侍」,漢靈帝還說「張常侍乃我父、趙常侍乃我母」,非常寵信宦官,而宦官也從來沒有讓漢靈帝失望,除了忠心之外,漢靈帝吃喝玩樂的花費宦官都一手包辦,附帶一提,漢靈帝是中國有名的色皇帝,當然皇帝很色很正常,而漢靈帝之所以色到出名就是因為發明『開襠褲 』,並且下令所有嬪妃宮女宮女都要強制穿,原因很簡單因為漢靈帝想要隨時進行繁衍的行為,可以說為了後宮性生活進行得第一次服裝革命。

  「十常侍」之亂前面提過了這裡就不再多提了。

   掌握完全權力之後的漢靈帝,每天都過著壓榨百姓來讓自己爽歪歪的老日子,於是終於爆發了歷史有名的「黃巾之亂」。

  不過漢靈帝沒有反省,還是一直加倍壓榨百姓繼續爽歪歪過日子,直到有天爽到過本爽到死,死之後漢朝爆發禮最後一次戚宦相爭之宮變。

  東漢之後的皇帝也沒剩幾個皇帝就是了,再也沒有權力可以影響天下了。

   時間點切到曹操迎回天子之後,情勢大好。

  讓因為猶豫錯失的袁紹非常非常眼紅。

  說到曹操和袁紹這對宿敵,雖然兩人一開始都是靠家族勢力,但是個性決定了兩人的命運。

  若真論家族勢力在東漢末期很少有人贏過袁紹,除了勢力之外,主要是名聲。

  曹操的家族勢力因為是宦官體系,所以很不受到知識階層的喜愛,所以群雄爭霸的初期,袁紹身邊的人才是最多的,有趣的是,袁紹身邊極優秀的人才,很多都因為看穿袁紹本性,後來都跑到曹操身邊了,更成為袁紹失敗的主義因素之一。

  而曹操之所以能吸引這些人才,完全是個人的英雄魅力。

  曹操是千古少見的英雄人物,有勇有武,敢拼敢賭,

  而曹操第一次真正賭命,就是出現黃巾之亂的時候,

朝廷任命曹操為騎都尉,前往潁川郡鎮壓叛亂。

  黃巾之亂是曹操第一次帶兵的實戰。

   黃巾之亂大多都是雜牌農民兵,只要帶兵者有智謀,是很難敵的過漢朝的正規軍。

  於是曹操因為鎮壓黃巾軍有功,升任濟南相。

  任職後曹操一如以往嚴格執法,八成的貪污官員全都被辭職,並且嚴令禁止當時盛行的宗教迷信。

   於是濟南郡一帶的盜賊被迫逃到別的郡縣才能生活,之後曹操被任命為東郡太守,這是一項陰謀,

  曹操在擔任濟南相期間的行為得罪十常侍和地方豪強,已經有消息說,一堆殺手要幹掉曹操,曹操得知之後稱病回鄉。

  曹操敢賣命,但不敢沒腦的賣命。

  曹操休養的時期,天下只有更亂,也因此漢靈帝組建西園軍,曹操又被起用為典軍校尉,被發派往家鄉募兵,

  可是途中士兵叛亂,襲擊曹操,曹操受傷跑掉。

  看到這就會發現曹操一輩子都在賣命,但是該逃的時候絕對不會有任何遲疑。

   在這時期曹操的眼光就非常精準了,之前當天下大亂時,王芬等人謀劃廢黜靈帝立合肥侯的時候其實也有邀請曹操,可以看出當時天下人對曹操的感覺,是可以幹大事的人才,不過曹操果斷拒絕,曹操壓根不覺得這些人會成功,

   西元一百八十九年,在位二十二年的漢靈帝駕崩,終年三十四歲,太子劉辯登基,關於這段之前有說過,所以就不再廢話了。

  董卓時期的曹操,一樣還是很不安分,不過曹操的能力也早傳到董卓耳裡,董卓用高官想拉攏曹操,不過曹操拒絕,而且很果斷立刻逃跑,這一段三國演義很精彩,曹操手拿七星刀要刺殺董卓,結果失敗逃跑,然後跑的過程遇到縣令陳宮被抓,陳宮因為非常佩服曹操敢刺殺董卓,所以幫助曹操棄官一起逃亡,逃亡過程剛好來到故人呂伯奢家於是就去投靠,卻因為疑心太重,以為呂伯奢暗中叫兒子去通知官府來抓他,於是心一狠,將呂伯奢五個兒子和呂家兩名賓客全部殺死,事後發現自己搞錯了,於是歷史有名的一句話就出現了,「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也因為此事件陳宮覺得曹操心太狠,因此就離開了曹操了。

  不過三國演義寫的這件歷史事件,正史上是沒有陳官的,而那位縣令也沒有詳細說到他的名字,不過也因為此事件,將曹操打成心狠的刻板印象,事實上那個年代,誰要是不心狠,誰就很難生存下去。

   陳宮也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優秀軍師,要是對手不是曹操,要是領導不是呂布,可能東漢的勢力版圖會有很大的新面樣。

   有意思的是,陳宮一開始是選擇曹操當主子的,為何要叛離呢?

  有看過三國演義都知道是因為曹操猜忌心殺了呂伯奢一家人太狠,然而正史的記載又是怎麼,事實上正史也沒有記載,有趣的是曹操對於陳宮背叛,更讓自己差一點死在呂布手裡沒有很介意,反而在擊敗呂布抓到陳宮的時候,極力想要挽回陳宮的心,除了因為陳宮有能力之外,曹操初期之所以能快速壯大,就是因為陳宮最先提出奪兗州之計,利用劉岱的死,並且又一連串的政治操作之下,曹操順利得到兗州,有了棲身之所,更在之後順利打敗黃巾軍,將之收編為青州兵,成為漢末最有實力的軍閥之一。

  更重要的是曹操跟陳宮長期相處,知道陳宮是很重視感情的人,正因為重感情所以曹操可以理解陳宮背叛的理由。

   所以簡單推斷,陳宮背叛曹操的原因,非常有可能是屠殺徐州百姓事件。

   其實曹操這類陰險殘忍的事情早發生過了,陳宮也有苦勸,最終屠殺徐州百姓事件終於讓陳宮再也不法壓抑下去了,至於選擇呂布當主子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剛好在那個時間遇到呂布吧。

  很好,時間再度回到董卓控制朝廷的時候,曹操逃回陳留郡老家,第一時間,舉起討伐董卓名義,然後把所有家財都梭哈了,徵募鄉勇,製作武器,所有的事情堅持都要自己來,這份熱血感動地方豪強、商人一同幫忙,歷史上有名的董卓討伐戰開始。

    董卓討伐戰是曹操第一次讓天下人發現原來只有曹操才真正為國家而戰。

  因為其他聯名諸侯軍閥,大部分都抱持著別人去送死,自己負責剪尾刀的心態,在正史上董卓討伐戰,只有兩個人看得出來拼命在作戰,那就是曹操和孫堅。

  董卓討伐戰雖然已失敗作為收場,但是曹操卻讓天才人發現,唯有曹操才是真英雄,很多人才因此大量奔向曹操,而在三國演義卻安插了劉備、關羽、張飛,關羽斬華雄,劉備、關羽、張飛三英戰呂布,然後事實上歷史上根本沒有紀錄就是了。

   真正斬下華雄其實是孫堅,董卓討伐戰唯有孫堅得勝績是最棒的,嚇到董卓都想要收買他,不過這裡就不提孫堅,先提曹操就是了。

   曹操在董卓討伐戰很拼,拼到差點把命陪,事情的由來是這樣,當董卓覺得洛陽守不住,於是挾持漢獻帝強迫百官百姓遷都長安,要走之前還很機車把洛陽燒光光,有趣的是袁紹這些軍閥收到消息,每個都各有心思,懷疑有計,按兵不動,唯有曹操看出董卓是真的撤退,叫大家趕快追擊,不過沒有一位要聽,曹操只能單獨引兵西行。

  張邈知道之後立刻派將衛茲率領一部份兵力去幫曹操,張邈史書記載「少以俠聞,振窮救急」,被稱為「八廚」之一,跟曹操袁紹都有交往,感情不錯。

  所以才會派兵去幫曹操。

   不過後來跟著陳宮一起叛變投靠呂布,原因可能是袁紹痛恨呂布,在一次暗殺不成功的時候,發現張邈偷偷在幫呂布,袁紹之前就跟張邈有恩怨了,於是新仇舊怨一次爆發,數度在公開場合要求曹操殺了張邈,當然曹操才不聽,不過張邈還是會怕,與其被出賣,不如先出賣別人,這是那個亂世生存的重要法則之一。

   時間再度轉回曹操獨自追擊董卓,曹操本來打算奪取成皋,卻抵達滎陽汴水時,和董卓部將徐榮遭遇,曹操被擊敗,還被流矢射中,戰馬受傷倒下,還好有曹洪把自己的坐騎讓給曹操,並起說了一句名言:「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

之後步行隨侍保護,曹操乘夜色幸運逃走。

   大勝的徐榮沒有追擊,主要是覺得曹操這麼少的兵力,竟然可以跟他纏鬥一整天,判斷追擊下去若遇到聯軍的人恐怕會輸,於是也向後撤退了。

   回到聯軍本營酸棗的曹操,看到聯軍雖然有十餘萬,但諸將毫無鬥志每天花天酒地,雖然提出建議,但是依舊沒人在鳥,只好生氣離開,跟夏侯惇等人去別處募兵,靠別人不如自己,曹操早晚要讓天下軍閥知道,能救國的只有他曹操一人。

   募兵的過程也是很不順利,首先在揚州募兵,揚州刺史陳溫、丹陽太守周昕給予曹操四千餘人。

  不過行軍至龍亢,士卒叛變,趁夜放火燒曹操營帳,曹操本人斬殺數十人,才逃出營帳,最後整理沒叛變的士兵僅剩五百餘人。

  之後又行軍到銍、建平一帶,將殘兵再一一收留,最後投奔袁紹,前來河內駐守。

   當酸棗大營糧秣吃完,聯軍也拍拍屁股走人,討董聯盟宣告解散,這時期很多梟雄開始意識到,或許自己也有機會當上皇帝,為了增加實力,開始進行一連串領土侵略戰。

  之後曹操聽從了鮑信的建議,避開袁紹新佔的冀州,往黃河南邊的兗州進行發展。

   袁紹雖然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之下,尤其是官渡之戰之敗,其形象在現代人負評遠大於正評。

  事實上正史上的袁紹是非常有包容度的,三國時期有名的梟雄,曹操、呂布、劉備都曾投奔在其手下,而袁紹也都是好好得招待,除了呂布之外,袁紹曾經派人暗殺呂布,不過這也是因為呂布殺主子的名聲太臭了,袁紹才會先下手為強吧。

   說到利用皇帝號召天下,袁紹其實也早早想到本來要和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也曾找過曹操合作,不過曹操認為當今天子還在,名不正言不順就拒絕了。

   不過劉虞本人也強烈拒絕這個提議就是了。

  之後曹操特意遠離袁紹勢力,往別的地區擴張勢力,在一路打拼之下,在兗州牧時期,跟黃巾賊的對抗衝突之下,收服了號稱百萬的黃巾賊,並將之編成「青州兵」。

   這時期的曹操勢力連袁紹都不敢小看。

  這期間比較讓曹操痛心的就是失去鮑信,鮑信是推薦曹操當兗州牧有力人士之一,之後戰死,曹操出重金連屍體都找不到,最後曹操只能含淚雕刻其木像安葬祭拜。

  這個時期,袁術也開始不甘寂寞開始出來搶舞台,而第一個目標不是外人,而是自家兄弟袁紹。

  袁術,出身於官宦門閥,袁逢之子,袁基、袁紹之弟。

  袁紹雖然是哥哥,但因為後來變成伯父袁成的嗣子,因此史書普稱袁術為袁紹的堂弟,不過血源上兩人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不過因為袁術是嫡子,也就是正房所生,所以袁術在家族的地位是高於袁紹這位哥哥。

  袁術比起袁紹來說,因為三國演義的關係,形象是更愚蠢,尤其是蜜蜂水事件,完美的把袁術定型成丑角的搞笑人物。

   而在正史上,東漢末期諸位梟雄敢第一位稱帝的人,到底只是因為野心太大導致無知,或者是因為有強大的實力撐腰才敢稱帝,勝敗論英雄,最終只是淪為笑柄之一,根據正史紀錄上袁術確實是有實力稱帝的本錢。

  董卓執政時期,也是有用後將軍職位拉攏過袁術,不過袁術害怕這是一場陰謀就逃到南陽,然後在南陽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這時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然後帶兵投靠袁術,孫堅這樣做理由很簡單,因為袁術的家族勢力很龐大,此刻自己並沒有獨立稱雄的本錢,當然袁術很開心的接納孫堅,這時附近的劉表為了怕袁術攻打自己,於是舉薦袁術為南陽太守示好。

  只不過袁術後來還是將劉表當成頭號侵略目標就是了。

  因為荊州這塊領域實在太肥太重要了。

  這時期袁紹盯上了孫堅後方的地盤,趁孫堅打董卓尚未返回豫州的時候,派會稽的周昕去奪取孫堅地盤,袁術大怒派兵擊退周昕。

   不過更令袁術生氣的是,有大量知名人才都跑去選袁紹當主子,明明自己才是袁家正統的繼承人。

   於是袁紹跟袁術公開決裂了,於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袁紹跟荊州的劉表結盟,袁術則跟北方的公孫瓚結盟。

   公孫瓚,自號「白馬義從」,三國演義有名的白馬將軍。

  曾經跟劉備和一起拜盧植為師。

  也因為這樣三國演義裡,公孫瓚對劉備很照顧。

  而公孫瓚本人的發跡過程,公孫瓚雖然是豪族子弟,但因母親出身低微,所以無法擔任重要官職,不過因為長的非常帥,聲音非常好聽,被某太守看上,問他願不願意當他女婿,

天上送來的禮物,公孫瓚當然一口答應,之後再岳父的幫忙之下,開始接觸上流社會人士。

  之後因為劉太守犯法被發配交州日南時,違法喬裝士兵沿途護送,中途的時候劉太守獲赦還。

  此事件讓公孫瓚義之品德天下人皆知,之後因義德被舉孝廉,任為遼東屬國長史。

  不過公孫瓚確實是有真本事的,遼東屬國長史任期內,以數十騎兵擊敗數百鮮卑騎兵,升為涿令。

   之後因為北方民族烏桓趁東漢內部暴亂趁機發動一連串侵略,都被公孫瓚順利討伐,因為公孫瓚的菁英騎兵都配白馬,於是「白馬義從」之名就開始傳播天下。

   烏丸也因為被公孫瓚打到怕,從此遠離塞外,不敢再遇到公孫瓚。

  說到異族外患,漢朝的軍事實力真的沒話說,就算是漢末三國時期,異族一樣都是被中原各地方軍閥修理得很慘,直到晉朝之後,邊疆異族才開始囂張起來。

  接下來比較和三國演義不同的是討伐董卓之戰,十八路諸侯,事實上其實沒有到十八路諸侯,而公孫瓚在正史是保持中立,並沒有參加討伐董卓。

  所以三國演義公孫瓚推薦劉關張三兄弟的情節,在正史是沒有紀錄的。

  不過在《英雄記》有記載「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所以劉備是有參加討伐董卓過的紀錄,事實上可能就是打醬油而已吧。

   討伐董卓結束之後,劉備就跑去投靠公孫瓚了,雖然三國演義是說去幫忙,公孫瓚也很有義氣把平原丟給劉備讓他有基本的實力可以養活自己,這時期劉備比較有收穫大概就是認識了趙雲。

  劉備看人的眼光很強,第一眼就發現公孫瓚的手下趙雲與眾非凡,有意思的是趙雲在公孫瓚打工這麼久,公孫瓚竟然沒有重用,在亂世之中,公孫瓚沒有看人的眼光,就注定他早晚會失敗的下場了。

   繼續回到公孫瓚,董卓被呂布殺掉之後,天下大勢很快又進入新局,而公孫瓚和袁紹同為北方最強的兩大軍閥,一場廝殺是避免不了的。

   雖然是北方軍閥大戰,但是卻影響到全中國,兩大梟雄的導火線,最後因為劉虞全面引爆!

    劉虞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彊的五世孫,除了漢室血統之外為人溫厚仁慈,是當時聲望最高的皇親國戚,也因為這點袁紹才想利用劉虞,擁立他為新的大漢皇帝,然後打出自己的天下。

   說到皇親國戚,應該很多人也會想起劉備吧,

  話說這時期的劉備雖然一直宣傳自己是皇親國戚的身分,不過根本沒幾個人會相信。

   也因為公孫瓚和袁紹大戰,袁術自然就跟公孫瓚結盟。

   不久其弟公孫越被派去幫助袁術與孫堅一同攻打周昂,不幸被亂箭被射死。

  公孫瓚歸罪袁紹,上書朝廷袁紹十項罪狀,然後號召諸州郡共同討伐。

   確定要打之後,袁紹本來要用自身勃海太守印綬給與公孫瓚弟公孫範作為巴結,但是公孫本是同一家,公孫範反而更加堅定支持老哥公孫瓚。

   另外趙雲原本也是袁紹轄下的常山郡部將之一,之後跟常山郡部將討論之後,集體反叛袁紹,然後推舉趙雲率領該郡義軍去投奔公孫瓚。

   投靠公孫瓚之後,出現一段很有意思的對話。

   公孫瓚問趙雲:「聽說冀州的人都欲依附袁紹,為何你獨與他們不同,難道是迷而知返嗎?

   

台長: 零下之翔
人氣(2,19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一起看三國 零下之翔版本 |
此分類下一篇:一起看三國 零下之翔版本 07
此分類上一篇:一起看三國 零下之翔版本 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