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3 22:07:00| 人氣2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改造與深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改造與深造

作者:吳若權

連續參加兩年碩士班的考試,未能如願申請到理想的研究所,她很徬徨-到底該堅持繼續考下去、還是乾脆找工作就業算了。

若繼續參加碩士班入學考試,勢必得再耽誤一年的時間,而且她對下一次的考試並沒有太大把握。另一個選擇是開始找工作,踏上就業之路。話雖簡單,做起來卻很不容易。台灣地區的大學錄取率,已經接近百分之百。換句話說,像她這樣擁有學士學位的大學畢業生,滿街都是。既欠缺自我特色、也沒有特別專長,就算找得到工作,一定是很基層的職務,即使很認真做,在學歷的限制之下,將來升遷的機會恐怕也很有限。

長輩們給她一個看來兩全其美的建議:先找一份簡單的工作,然後再利用下班時間補習。一年之後,再考一次。也許,可以在就業與升學之間,兩者兼得。

她將這個想法分別和學姐、學長商量。其中學姐已經在念研究所,而學長則是以學士文憑就業多年。

學姐認為應該一次做好一件事,放棄所謂「兩全其美」的念頭。不論專心繼續準備研究所考試,或努力拚事業,都比半工半讀的方式好。理論派的學姐還語重心長地勸她:「如果你碰到不錯的主管,他很想栽培你,一旦發現你做不到一年就要回學校念書,將會在業界留下很不好的紀錄。」

實務經驗豐富的學長,則提出另一種忠告:「我不能武斷地說:『你不是讀書的料。』但至少這幾年來,你的書讀得並不好,一定是某些地方沒有開竅。不如暫時打消繼續深造的念頭,直接進入社會工作。不論多麼基層的工作,只要全力以赴,總會學到很寶貴的經驗。三、五年後,若有需要進修,再投考所謂的EMBA,專門為在職人員進修所設計的企管碩士班。這種_EMBA的入學測驗,比較重視實際的工作經歷,不會單憑筆試成績決勝負。」

正當這番話讓她有所激勵的時候,她又得到另一種觀點的資訊:「台灣的EMBA,都是給有權有勢的企業家或大公司的一級主管念的,一般小職員沒有太多機會。」聽到這個消息,她整個心又涼了一截。

到底該繼續深造學業,還是在事業的路上打拚?這是很多人面臨生涯規畫瓶頸時的困擾。任何一種選擇,都有它隱含的機會成本。從表面上來說,「學歷」的確愈來愈重要,但若完全棄絕就業的挑戰,一心要以「學歷」贏得「經歷」,也未必能夠如願。

在學業上繼續深造,真實的意義應該是藉由知識的獲取,進行自我的改造。改造的內容,應該遍及人生觀念、做事方法、思考邏輯……等。

很遺憾的是:我發現目前很多年輕人,在這個部分的認知很有限。每次受邀到大學演講,碰到應屆畢業生,我常問他們:「畢業之後要馬上繼續升學,還是立刻就業?」答案不同,存在著南北差異。但平均來說,大約百分之七十回答「繼續升學」,百分之十要「立刻就業」,另外百分之二十是「不知道」。

若再追問那些選擇「繼續升學」的同學:「為什麼要深造?」一陣面面相覷之後,出現的回應不外乎「時勢所趨」、「大學畢業生太多了」、「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還不如以前的高職畢業生」……等。他們說的都對,也都很有道理;當然,也是事實。不過,我覺得很可惜,沒有人回答出深造的真正目的-改造自己。

深造的目的,若不是為了改造,念再多書都失去意義。甚至,其中還有一個反向的危機:深造的目的常常是為了堅持不肯改造自己,充其量只是努力維持現狀而已。很多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壓力,連想都不想,就會選擇「繼續深造」。繼續念研究所的目的,只不過單純地延緩面臨就業挑戰的時機。「找工作?再混兩年,以後再說吧。」這是大學生很普遍的想法。

然而,兩年之後,就真的沒問題嗎?我的看法,並不樂觀。以現階段各大學廣開碩士班課程的趨勢來看,「滿街都是大學生」的陳述,很快要變成「滿街都是碩士研究生」。大家只不過把站到世界舞台競爭的時間,往後延緩兩年而已。兩年之後,是否真的沒問題?關鍵就在於-這兩年的深造,是否能夠改造自己,提昇自己的競爭力。

我同意,在「滿街都是大學生」變成「滿街都是碩士研究生」的環境趨勢之下,大學生不繼續深造,出路會受到很大的局限。但必須提醒的是:深造之後,若不能改造,前途依然堪憂。

認識一位長袖善舞型的女性總經理很多年了,由於她擅長交際,十分受到董事會大老的青睞。上任之後,公司業績連續兩年都不見好轉。她巧妙地把責任都推給她底下的高階經理,每年開完董事會,都會有一位高階經理被革職,除了充當她的替死鬼,也藉此展現她賞罰分明的魄力。

第三年,她被公司推選參加知名大學的EMBA課程,我在為她捏把冷汗的同時,也樂見其成,希望她學到更豐富的經營理念或管理技巧,把公司經營好。沒想到,她並不熱中於課業的研討,倒是對個人公關比較有興趣。大部分的報告及作業,都是祕書完成的。好不容易完成EMBA的深造,跟她談起話來依舊頭腦不清、沒有邏輯,公司業績持續下滑,完全失去改造能力。

她的案例,說明台灣不只會創造經濟奇蹟;當經濟不好的時候,也會創造升學奇蹟。EMBA課程,儼然成為各大學賺錢牟利的工具。來此深造的企業家,不少人「提著籃子假燒香」,不把進修當一回事,反而當成總經理的私人校園俱樂部,藉由經營人脈拓展商機,反比讀書求學問更積極。如果,連總經理的深造,都無法完成自我改造,又該如何相信他會用新的理念拚經濟呢?

無怪乎,很多專家提出預警:台灣的EMBA課程,剩下的榮景十分有限,現在比較被看好的反而是中國大陸的EMBA課程。

這個趨勢,當然和整個經濟的發展有關。但身處變動的大時代,想要掌握屬於自己的幸福,就不能昧於事實。安於現狀、懼怕改變,是人的天性之一;但也不要忘記人們還有另一個天性是喜歡冒險、渴望改變。人們害怕為改變付出代價,卻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在該變動時維持不變,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在變動的環境中,若想追求幸福,有個祕訣,就是:調整「安於現狀」和「勇於冒險」的平衡點。必須先充分認知「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回頭重新評估「深造」的方式及管道。

換句話說:「深造」只是「改造」的手段之一;「改造」則是深造唯一的目的。「改造」不見得要靠「深造」才能完成(自己進修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但不想「改造」就會失去「深造」的意義(即使得到了碩士學位,能力並未升級)。

在業務管理上,我聽過一個經典的實例。一位業績掛零的業務員,在檢討會時抱怨公司產品不好、制度差。老闆微笑地對他說:「也許公司真的『產品不好』、『制度差』,但另一位業務員卻可以領到百萬獎金,他同樣也在『產品不好』、『制度差』的系統中推銷
,成績卻截然不同。如果『產品不好』、『制度差』是不能改變的,就請你改變自己吧。」

據《天下雜誌》報導:百分之四十六的台灣民眾覺得自己不幸福。你也因為不滿現狀而找不到成功的方法嗎?試著改造自己吧。也許換個角度,就可以看到幸福。

台長: 呢喃自語的豬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