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30 18:28:58| 人氣1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民主浪潮起 歷史學家眼中的2011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主浪潮起 歷史學家眼中的2011年

  • 2011-12-30 08:39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夏明珠】

2011年到達尾聲,這一年必定會在歷史上留下顯著的軌跡,著名的歷史學家(霍布斯邦)觀察從年頭到年尾,在全世界發生的群眾運動,他發現,這個時代,引領示威風潮的不再是工人,而是中產階級。

政治篇章以阿拉伯世界為重心的這一年即將結束,(霍布斯邦)說他非常欣喜的再一次見證到,街頭運動依然有能力扳倒國家機器。

(霍布斯邦)是英國少數幾個著作能夠登上暢銷排行榜的歷史學家,他是猶太人,生於埃及,兩歲的時候,一家人搬到歐洲,1948年他出版第一本書,目前為止已經有三十多本著作。

這一生很長的一段時間,他都活在革命的幽暗和光亮中。他在1917年出生,出生後幾個月,就發生了俄羅斯革命,成年後,他大半的歲月,都是共產黨員,他同時也是一個有創見、深具影響力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研究革命,有時也鼓吹革命性的改變。雖然已經九十好幾,他對政治的熱情不減,這份狂熱,不只反應在他最新著作的書名上(如何改變世界),也反應在他對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的高度關注上。

最近,他在接受BBC專訪的時候說,今年發生在阿拉伯世界的民主運動,令他興奮也讓他欣慰。他說想要一場革命,這是最起碼該有的樣子,至少頭幾天,大家該走上街頭,為他們認為對的事,一起站出來,就算心裡明白這可能持續不了多久。

(霍布斯邦)把今年的阿拉伯之春和將近兩個世紀前的歐洲革命浪潮相互比擬,1848年,法國的人民起義,在義大利、德意志、奧地利以及其它地區,掀起風潮,從一個國家開始的革命,短短時間內,就蔓延到整個大陸。對於那些曾經聚集在開羅解放廣場,為埃及民主抗爭,現在卻擔心革命的成果可能化為烏有的群眾,(霍布斯邦)覺得他們不需要太悲觀,他說,1848年過後兩年,看起來,革命好像是白忙了一場,可是把時間拉長,大家就明白革命並沒有失敗,歐洲在自由與民主上,出現了長足的進展,透過長時間的累積,一點一滴的進步,形成了很大的改變,只是這個改變不是以革命的形式來實現。

對於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霍布斯邦)說,除了突尼西亞以外,其他阿拉伯國家應該不太可能落實自由民主或是發展出類似歐洲的代議式政府。他說,大家沒注意到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差異,它們或許都在發生革命,但是卻是不一樣的革命,它們的共通之處是對當權者的不滿以及動員起來的群眾類型,也就是一群現代化的中產階級,特別是年輕人,當然科技也在現在的群眾運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透過社群網站的連繫,群眾串連與動員,變得更加容易。這不只顯現在阿拉伯世界的民主示威中,也在佔領華爾街運動裡,獲得印證,佔領華爾街的群眾運動,也同樣吸引到(霍布斯邦)的注意,他帶著一點欽佩,觀察著這場社會革命,他認為,這項運動的起點可以追溯到歐巴馬的競選活動,他成功的動員了對政治原本冷感的年輕族群,在這當中,網路發揮了相當大的力量。

佔領華爾街運動儘管號稱代表社會上百分之99的人,它的某些訴求也確實引發公眾迴響。但是它的抗爭場面,多數都沒有達到大家認知的群眾運動規模。

從2011年的群眾運動中,(霍布斯邦)發現,這個時代最有效的群眾運動比較容易發生在以新的、接受過現代化科技洗禮的中產階級為根基,最好是擁有廣大年輕人和學生的社會。

(霍布斯邦)並不認為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會更進一步向全世界蔓延,或者是掀起更大範圍的革命風潮,比較可能的發展是類似於1980年代南韓漸進式的民主轉型。

不過,他比較擔心的是,革命到最後,產生出的集體意識型態,已然背離了革命的動機,這在透過伊斯蘭政治語言催生的第一場革命、也就是1979年伊朗大革命發生過,(霍布斯邦)雖然為阿拉伯世界這波民主浪潮欣喜,卻也不由得對它可能步上伊朗後塵,而感到憂慮。

台長: 綺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