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26 05:32:28| 人氣7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偶人相遇──人‧偶‧嘉年華會」Chris Green《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6年國際小劇場藝術──「偶人相遇──人‧偶‧嘉年華會」
主辦單位:牿嶺街小劇場、戲盒劇團
協辦單位:身體氣象館
時間:2006年7月4日至23日
地點:牿嶺街小劇場
藝術總監:杜思慧

觀賞時間:2006年7月7日
演出者:Chris Green(美國)
節目:《愛》(Tin Lighting)

一開始,三位表演者(Chris Green, Lisa Goznales, Erin Orr)拿著小型房屋的積木,有時合在一起變成一座房屋,有時分開成為各個部分,但是Chris Green所負責的部分似乎出了一點問題,積木「不慎」(還是故意?)分解掉落,還讓音樂重來,直覺上應該是「不慎」,但理解上又可以解釋得通。為什麼呢?

房屋只是一個空間建築,在這個物件劇場作品裡頭,它時而是積木,時而是露營用的帳篷,時而是剪紙所造成的剪影,但這些「空間」或「建築」,仍需家人的思念、祝福、關懷,才會成為一個家,可以看到好幾個段落都在表現這樣的情感,不管是即將搭機遠行,或者遭受風災的流離失所(比如去年重創美國南方的卡崔納颶風,破堤肆虐,狂風豪雨橫掃紐奧良,幾百萬人無家可歸),還是以十字架來象徵親人的逝去,即使是這樣的情形所致,只要心中有愛、心存感念,家就永遠存在;所以積木房屋即使「不慎」掉落崩解,對於整個作品的涵意卻毫無影響。

在物件部分,使用了許多日常生活的物品或工具,像是報紙、手提箱、垃圾袋、手套、帽子、釣竿、手電筒、打火機等,但是在三位表演者的操演之中,全都有了生命或象徵寓意,比如用釣竿與釣魚線拉起積木房屋,象徵遭受風災隨波逐流的木造房屋;另外,以手電筒和打火機做出了剪影與光影的效果,也頗有興味。在表演者與物件之間,常常以「置換」的手法,讓雙方互有彼此,比如先以加了透光紙的小木框,在其後方放上一張一個人拿著垃圾袋的剪影,打亮打火機之後,觀眾很清楚地瞭解這個人要去倒垃圾,隨後場燈轉換到左上舞台,真有一位演員拿著一大包的垃圾袋,而透光小木框與剪影的燈光轉暗,完成「置換」,我很喜歡這個手法的運用,讓物件、表演者與劇場空間產生了非常有趣的層次變換關係,也增添了作品的盎然詩意。

這原本是杜思慧去年冬天到紐約HERE劇場,看到Chris Green所創作的Lyubo,那是保加利亞語「愛」的意思,原先的故事是在講一位美國貴族在1920年代逃離美國,隱居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卻被懷疑是間諜而被宣布已經死亡;但是在美國阿肯色州(就在卡崔納風災最嚴重的路易斯安那州北鄰的州,同屬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女兒卻經常收到父親的來信,裡頭寫滿了天真無邪的歌曲、禱詞、他所遇到的人和故事、和對自然的好奇或發現;Chris Green將這些內容化為舞台意象,也化為一段段對愛讚頌的詩篇,讚頌菲力普對他女兒的愛,也讚頌保加利亞這飽受兩次世界大戰蹂躪的國家,仍保有對愛的信仰。【本段參考企劃書稍微改寫】

從Lyubo到Tin Lighting,再到《愛》,其實並沒有失去創作者對於人文主義關懷的核心價值,這個世界再怎麼流離失所,再怎麼戰亂頻仍,再怎麼天災人禍,只要人與人之間還存在著對「愛」的信仰,這個世界仍然適於人居。

這才只是「2006年國際小劇場藝術──人‧偶‧嘉年華會」的開幕演出,小小的牿嶺街小劇場裡坐滿了觀眾,加靠背椅,坐地板的,滿滿是人,妙的是,有許多感覺上不是小劇場的觀眾或常客,也來這裡看演出,這算是為接下來的三個禮拜藝術節票房開了紅盤吧!

台長: 于善祿
人氣(7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